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10喜欢:15

万科的第二个思考,就是是否自己又被很多话术洗脑了。比如说认为民企效率高,国企效率低。

美国以前给别人推销自己都不信的经济自由主义。国内主流公知媒体资本都在吹。一时间国内主流声音就是贬低国企,抬高民企。

实际上,这些年看下来,很多国企风险平衡后的效率很高,说他效率低只是没看到风险。第二种情况,国企很多参与了回报低的基础投资,也被贬低成效率低。用一种纯市场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行为,如西部不应该修路,不应该通电。

.

从这些年实际情况看,在优秀国企上做价值投资显然成功概率更大。我们熟悉的A股成功价值投资者,基本上都是在国企上取得了成功。

我觉得有一些因素,就是国企容易拿到优秀的政策,资源等。但本质原因,国企有最终责任人,立足国内,都是抱着长期经营的思路,就是国企客观上是有长期主义的。而这是价值投资的第一要义。

这种长期主义不会因为偶尔遇到fb的管理层等而改变。

.

其实区分民企和国企这种概念有点多余,只要能持续创造回报就值得投资。但是在现实世界,民企很容易出现没有最终责任人的情况。

1.最典型的,内部控制人企业,利息和股东是不一致的。

2.有最终责任人,如恒大,药明系,但是别人的endgame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套钱走,就没打算跟股东长期发展。在这种企业身上价值投资都是价值毁灭。

总之以后我是应该只敢在有最终责任人的优秀国企上重仓了。如果要投资民企,一定要注意民企老板是否有创业者精神。是否有责任精神。

#此生无白的思考随笔#

全部讨论

毕业之后先后在上市企业、初创民企、国企工作。
给我感觉比较明显的是,对于经营风险高、高负债、泛金融、相对传统的行业,国企的决策机制、内外部监管是比较到位的,从业人员也有比较强的敬畏心。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地产行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角度大家谈的很少,就是跟投制度。
跟投制度某种程度上是进一步放权,另一面的代价是释放出了操盘团队的逐利心,太强调IRR和MOIC了,这样就导致对客户、对产品、对城市能级思考得太少。
城市公司的团队为了跟投收益和奖金,疯狂去下沉市场找投资机会,去三四线城市寻找高房地比的资源,想赚行业每一个铜板。
这种逻辑在牛市是看不出问题的,但是在熊市就非常致命了,高杠杆扩张下沉淀了太多的低效资源,现有的市场及金融环境已经不允许任何容错空间。
头部央企这一波能活下来,甚至像润地这种获得还不错,不能纯粹归功于信用,治理机制、跟投制度、内外部监管、对城市能级的坚守都密不可分。
昨天晚上好好看了一下西安万象城CCBD和三亚万象城的规划,不禁在想,这个时候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帮人在做令人尊敬的产品,不容易了。

国企挣不到烂尾的钱, 私企挣过,可惜股民没有珍惜。以为是体制优势 ,底线低是不是优势呢?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