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丁_CPA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喜欢:24
毕业之后先后在上市企业、初创民企、国企工作。
给我感觉比较明显的是,对于经营风险高、高负债、泛金融、相对传统的行业,国企的决策机制、内外部监管是比较到位的,从业人员也有比较强的敬畏心。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地产行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角度大家谈的很少,就是跟投制度。
跟投制度某种程度上是进一步放权,另一面的代价是释放出了操盘团队的逐利心,太强调IRR和MOIC了,这样就导致对客户、对产品、对城市能级思考得太少。
城市公司的团队为了跟投收益和奖金,疯狂去下沉市场找投资机会,去三四线城市寻找高房地比的资源,想赚行业每一个铜板。
这种逻辑在牛市是看不出问题的,但是在熊市就非常致命了,高杠杆扩张下沉淀了太多的低效资源,现有的市场及金融环境已经不允许任何容错空间。
头部央企这一波能活下来,甚至像润地这种获得还不错,不能纯粹归功于信用,治理机制、跟投制度、内外部监管、对城市能级的坚守都密不可分。
昨天晚上好好看了一下西安万象城CCBD和三亚万象城的规划,不禁在想,这个时候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帮人在做令人尊敬的产品,不容易了。

热门回复

警惕多元化,警惕手中太多现金,警惕被过度动员的组织

不是国企厉害,是针对一些高风险的行业,国企目前的治理机制防风险更有优势

有道理。扩张行为本身都是向着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差的方向,直到无效,并且亏损。怎么把握这几个临界点,在什么临界点叫停。是需要管理机制的。没道德没约束的管理层,如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做成为小利牺牲公司的事情。

是的,很感恩行业,现在的一切都是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舞会散场也令人唏嘘。

东北、西北、西南储备有点多

他大概率没法安稳落地

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