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技术就不能做投资?聊聊最近看项目遇到的忽悠们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4回复:105喜欢:362
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小分子药物。。。。最近半年收到的BP里,一半以上都来自于这些行业。我就在想:这个年代,不懂技术还能做好投资吗?是不是出门就被人忽悠了?要解答这个疑惑,先从最近看过的几个项目说起吧。

1、互联网广告:那眼花缭乱的名词与数据
 
这家公司在BP里号称自己拥有2000万用户数据,建立了6000项用户标签,且与某运营商进行了战略合作,利用自主算法的大数据分析,帮助广告主客户实现互联网媒体的精准投放。并列举了与其合作的广告主和媒体,都是世界五百强的知名企业。而且,PPT做的实在是精美。

作为不明觉厉的业外小白,连续看了三天行业和同行业公司研报,说实话,看完仍是一脸懵圈。于是怀着学习的心态,赶往这一家公司。普通的办公楼,不大的办公室,展现着创业人节俭的作风。客套了几句,其中一位高管开始介绍PPT,接下来便是一堆英文缩写名词DSP、SSP什么的袭来,总之,听完并没有比来之前明白更多。

作为一个好奇强迫症患者,开始抛出憋了好几天的问题。我说你这2000万用户数据是怎么获得的,他们说是在业务中不断积累的。我便请求他们讲讲具体过程。他们说是在进行程序化投放的时候,广告交易平台会发来相应的用户数据(即使没有投放也可以获得)。

于是我就默默懂了:原来我也是拥有几千家上市公司数据的人。接着我又问我只是看了一个腾讯视频(贴片广告)6000多个标签是怎么被获得的?我上过什么网站搜索过什么内容看过什么小电影都被他们截获了?他们解释了半天没说清楚,最后有个人跳出来总结,说就是能知道你在看什么片。其他特征则需要通过其他媒介获得。我说通过什么把这些特征统一起来呢?他们说以目前的手段还没法很好统一。

我又问他们与大客户是怎么合作的,介绍完我又默默懂了,像百度、腾讯、新浪微博等大型媒体都有自己的互联网广告交易平台,广告公司均可以注册接入进行报价。

聊到这儿我想换个话题吧,就问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仍是在多番追问后得知,他们是给电信运营商提供用户数据分析服务。我说数据你们可以使用吗,他们说不能,但能提升数据分析经验。

我就赶紧又换了个话题,说你们这两年收入增长很快啊,去年毛利率是多少?他们说十几。

“好尴尬啊!”

防忽悠指南(1):牢牢把握住商业模式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任何的忽悠都经不住严谨的逻辑与打破砂锅到底的追问。


2、精细化工:又埋头做了一道高考大题
 
如果上个项目仅是尴尬,这个项目不可不谓之惊险。精细化工说白了就是一系列严苛条件下发生的一连串化学反应,基本上复杂程度可以到随便两个精细化工行业之间都相互看不懂。

这家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一路上涨,毛利率也一度接近40%,我们将几大客户挨个拜访了一遍,也证实了上述情况。上门来调研的机构也是络绎不绝。公司把这种局面归结于诸多同行业小公司倒在了环保压力面前,而自己由于形成了规模效应,技术又过硬,反而享受了政策的红利。还说这类生产项目发改委和环评批文也卡得很紧,几年内都很难放开。这也打消了我们对潜在进入者的疑虑。

企业催投不投赶紧做决定。而始终有一个地方让我感到不解,就是企业近3000万的存货,财务总监解释说主要是储备的原材料,担心涨价。企业销售收入一年也就亿元上下,生产周期一般十五天,这么多资金压在这里,企业却喊着缺钱着急融资扩产。越想越不对。

于是我让技术负责人把整个工艺流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给列一下,他没说什么就去办了。拿到资料,在百度上一顿搜索,感觉像在做高考化学最后一道大题。毕竟年纪大了,折腾了二个多小时。不对啊,除了企业说的这个主产品,中间环节还产出了两项副产品。按照方程式配比,量应该还很大。网上再查一下,这两种产品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价格一路下跌。恍然大悟,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早,便背上包坐上回京高铁。至于这个项目后续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防忽悠指南(2): 任何的不合理的情形与不恰当的解释都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与财务状况具有可解释性与一致性。


3、智慧城市:吾之黄金,彼之地瓜
 
也是大数据往上套,说是将交通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破除信息孤岛,再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以帮助政府进行决策。举得例子也很生动,这家比精准营销讲得要清楚很多,也更容易看懂,其技术服务所产生的价值不言而喻。公司董秘介绍说这是他们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司之前做其他软件信息业务)。并且,就在前一阵还中标了某个省会城市的标志性项目。

本人虽还没真正投过“大数据”公司,但软件信息企业还是做过一两个的。因这个政府还没结算,未体现在报表里,就继续了解情况,说你们这项目是总包还是分包?董秘顿了顿,说分包。我说是价格是怎么定的,是按照项目结还是人头工时结?董秘这下倒没犹豫,说是按工时进行结算。

到这儿懂行点的应该就已经明白了,这跟农民工搬砖是一个模式,纯粹就是卖人头,毫无议价能力。又客套了几句便打道回府了。


防忽悠指南(3):我们是门外汉,不是感觉高大上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对于专业人士很可能就像地瓜一样便宜(比如很多所谓的大数据与算法)。企业的价值体现在相对竞争力,这一点在客户获得和定价权上可以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4、生物检测试剂:守住能力圈
 
但有些项目,不管你怎么调研,始终会存在盲区。

前一阵便见识了这样一家高大上的公司,创始人是海归博士,新型检测试剂已经过临床试验完成产品注册,正在向各个省的医院进行推广,并且产生了几百万收入。
博士开始给我们讲检测原理,说在世界范围内,产品都属于首创。然后就给我们看临床报告中的数据,说当前市场上以其他原理来做的检测试剂都没有他们的检测范围广且效果好。在来之前也对什么灵敏度、特异度等专业术语进行了学习,但对其他指标,和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以及市场的接受程度始终无法把握。

虽不是业内人士,对整个医疗体系潜规则还是多少有了解。一件20元的检测试剂,40元卖给经销商,120元卖给医院,到患者那里可能卖到了200元。中间的差价都去哪里了?想必大家也能够猜到。因此,即使是好的产品未必就能推广得很好,反而很可能会被低价又相对低效的产品所扰乱市场。在这其中关系与渠道占了多大分量谁都说不好。

更重要的是,这种处在学术前沿的理论和产品,究竟有多好,让我找谁问去?

不懂就是不懂,只好忍痛放弃了这百亿市场

防忽悠指南(4):有些公司,你就是没法懂,老老实实待在你的能力圈里。


听完这四段经历,是不是说这市场上都是大忽悠,不懂技术只有老老实实待在工位上了?

答案必然没有如此悲观。再来看一个成功的例子:同样是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产品应用方式,到最后我们也没完全弄明白。但我们知道公司产品最终都卖给了大型企业客户,挤占了同行业其他巨头的市场,同时还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与净利率。这不就已经足够了吗?(其实不止是我们不懂,他们的客户也未必懂啊)

$格力电器(SZ000651)$ 一定要懂空调的构造与原理吗?买$贵州茅台(SH600519)$ 是需要有一斤酒量,还是要懂酿酒工艺呢?(真不好意思作为脑残粉总是提这两家公司)

最后来总结一下:很多产品的竞争力是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检测或市场来印证的,并不一定要懂得技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判断产品本身是否会随着技术变革而被取代,或者通过技术细节来验证竞争壁垒),而更多是要对公司商业逻辑及竞争力进行分析与实证。而如果产品或技术本身并未能完全被感知、检测或被市场印证,那么我们就需要对技术所能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充分地分析和判断,以权衡风险与收益。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黄建平 @江涛 @陈绍霞 @释老毛 @方舟88 @DAVID自由之路 @价值at风险

精彩讨论

非完全进化体2016-07-19 10:33

企业请住个喜来登,吃个大餐,再洗个澡,很多就失去主观判断能力了。

高能咖啡2016-07-19 10:31

楼主三观很正 必能走的长远

麻袋儿2016-07-19 22:34

分析企业怎么还是要从财务资料下手的。真正有经验的人,怎么样都从相关的财务资料顺藤摸瓜摸出真实情况来。
比如文中那家不合理的存货库存,比如毛利高低,项目结算按什么方式结?合同如何执行,收款进度怎么约定,比如供货方的稳定情况,是否经常换,历年的业务增长和积累等,都能有蛛丝马迹来判断企业的资源,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护城河,以及诚信度,账外债务,关联输送等等。

高能咖啡2016-07-19 10:32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1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全部讨论

2017-01-03 00:49

AW

2017-01-03 00:10

专业经验啊

2017-01-03 00:05

相当有道理

2017-01-03 00:00

“折腾了二个多小时。不对啊,除了企业说的这个主产品,中间环节还产出了两项副产品。按照方程式配比,量应该还很大。网上再查一下,这两种产品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价格一路下跌。恍然大悟,一身冷汗“ 
楼主研究水平可以啊,学习了!

2016-07-21 08:42

不合理的存货库存,比如毛利高低,项目结算按什么方式结?合同如何执行,收款进度怎么约定,比如供货方的稳定情况,是否经常换,历年的业务增长和积累等,都能有蛛丝马迹来判断企业的资源,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护城河,以及诚信度,账外债务,关联输送等等。

2016-07-20 22:22

2016-07-20 17:32

2016-07-20 12:10

最好是宏观经济、行业、技术、管理、金融、会计、税务全都精通,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大机构投资者可以找各方面专家组一个团队,小机构和个人没有这个实力。退而求其次,某些领域比较精通,其他方面略懂一些也可以赚钱。PE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个人投资者除非资产过亿,最好不要尝试。个人投资者还是在二级市场混比较踏实一些。PE项目投进去,投错了损失很大,二级市场的股票,因为流动性高,错了止损容易。还有,已上市的公司总体来说比没上市的相对成熟稳定一些,严重造假的不是太多。而且信息披露要求比较高,根据披露的信息深入分析,严重的造假肯定会有痕迹的。

2016-07-20 08:56

关于调研

2016-07-20 08:28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