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2回复:54喜欢:16

很多长期明显正确的战略,短期会不受市场待见。历史经典案例是某管材龙头在某几年对于精装修业务的高度克制,那一阶段同行受到追捧,自己股价萎靡。

近期也遇到不少案例。外部环境不好,某公司主动放缓开店速度,市场认为你中短期业绩增长动力不足。电商竞争激烈,某公司不参与烧流量的无效增长,市场认为你中短期业绩动力不足。房地产承压,同行纷纷打折甩卖,销售也随之得到改善,某公司坚持保持价格,维护品牌信誉,自然当期销售也没那么“优异”。

结果就是,相比同行,这些公司股价表现中短期都有些不受市场待见。

长期看下来,能够穿越周期,最终积累起显著优势的,也正是这些公司。

全部讨论

2022-09-01 10:45

讨论已被 非完全进化体 删除

2022-09-01 10:44

管材龙头这事当初我也没想清楚。长期和短期的权衡,伟大的公司总是长期视角的。比如星巴克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华尔街投资者纷纷要求老板降低员工福利,这样业绩不会那么难看,而CEO认为福利降了人心就散了,良好的服务就维持不下去,所以坚决抵制。

2022-09-01 23:57

这么逆向。。对抗市场,真不怕看错了。。

2022-09-01 22:44

某房地产公司坚决不降价,或许是在择时吧,降价会造成亏损

2022-09-01 15:27

我有一个疑问,如果不开店是正确的,那么意味着认为未来一两年都好不了,等疫情什么的好了,好的位置也都被瓜分掉了,到时候怎么增长?

2022-09-01 14:28

看你们打哑谜好辛苦

2022-09-01 12:54

短期与长期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延迟满足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巴菲特持有比亚迪做的N次过山车,就是典型忽略短期市场表现!

2022-09-01 12:52

这要求对宏观经济、下游竞争格局、应收账款风险等有着充分的平衡,否则也容易被甩出局。伟星当年在面临业绩压力时,电话会议也明确表示,公司已经在布局To 开发商的渠道。少有人能预料到2022年的地产行情,这还是跟政策、疫情、宏观都有很大的关系。只能说,在高杆杠的行业的景气周期,保守的经营策略非常困难但长期看是对的。$伟星新材(SZ002372)$ $喜临门(SH603008)$ $北新建材(SZ000786)$

2022-09-01 12:26

昨天首次买入不参与烧流量的某公司

2022-09-01 11:43

本质是削峰填谷,降低大波动给公司带来的致命威胁,很多公司其实是倒在波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