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每位投资者,真正好的机会必然是有限的, $牛顿定律(P000484)$ 大多数时间对于公司的研究, 实际更多是不断“否定”的过程。本文分享几个研究过程中被否的典型案例,同时进一步强调能力圈原则的重要性。
案例一:
某家装龙头公司,在高端装修领域优势明显,同时由于预收款模式,资产负债表与盈利质量优异,每年利润几乎全部拿来分红,再加上行业极低的集中度,虽然短期下游承压,但长期前景十分吸引人。近年来,公司开始主推基于信息化与标准化的中低端家装业务,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一旦突破似乎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呢?思考下,为什么家装公司只有这一家高端家装上市,其他都没上市呢?因为传统中小装修公司,在税务节省、人员社保公积金,包括一些隐性收益上,相比于正规公司,可以节省一大块。而这其中不乏很多知名的品牌公司。必须如实纳税与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上市公司,即便拥有规模效应,一定能与这些公司竞争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A股很多公司,都要面临与这种“灰色经济”的竞争。很多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投资逻辑,隐藏着很多坑。
案例二:
一次线下同行交流,某位同行分享了一家港股公司,做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绩连续20%左右增长,不良率低于招行等优秀银行,实际核销常年为0,市盈率仅为6倍多,而下游又具有长期增长空间,乍一看感觉捡到了宝。研究了两天,初步感觉不错,出于不懂不碰的谨慎原则,带着怀疑,向做融资租赁的朋友进行详细了解。果然印证了猜想,各地医院所做的融资租赁有很大比例是为地方融资做通道。这也解释了财务指标如此优异的原因,但永续性则成了最大硬伤。随后,由于各种原因,这家公司由六倍多市盈率跌到了目前五倍左右。
案例三:
去年的某一阵同事又提到连锁酒店行业,从各项指标直观来看,属于少数仍处于周期底部,并可能反转的行业之一。探讨片刻后,被我否决了,理由其实也很简单:1、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升,对酒店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酒店行业竞争维度增多且越来越复杂;2、更重要的是,过去连锁酒店的最大价值在于,同一品牌下流量的优势,以及信誉度对于服务质量的保证,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及成本。但上述优势均被削弱了:互联网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催生了大量民宿与短租供给,同时,美团点评这类平台很大程度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并充分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因此,不能简单以周期行业视角来看待连锁酒店,而有可能是一个竞争优势逐渐在被削弱的商业模式。
发现没,即便一家公司拥有行业龙头地位,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漂亮的财务数据(足以打动很多投资者),仍无法保证一笔投资的成功。上述所有优点都有可能被某一项隐藏在深处的风险点所破坏,这有可能是招股书、研报等公开信息不会告诉你的。
站在能力圈之外,你完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上述案例首发于基金投资人交流平台。
近期市场持续调整。牛顿定律的核心持仓又处在了“越跌越安心”的阶段,欢迎合格投资者随时交流与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