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水_容大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51喜欢:71
制冷剂算是国内化工行业几乎唯一的受国际条约(协定书)强制约束的政策性刚性供给侧改革细分子行业,行业的产能扩张已提前永久性结束(光有产能没用,产量才是关键),而产量受到未来十几年只减不增的配额刚性约束,配额已经锁死,导致未来的产量只有减产,没有增产,无法扩产,行业格局也非常好(少数几家巨头垄断市场,CR3高达60%左右,CR6高达90%)。只是几个真正的龙头巨化600160、三美603379、永和605020、东岳00189(港股)股价近期涨了不少,不少人都希望能多回调一点。
这几年在A股市场不卷的行业和公司太少了,比如垄断的央国企水电(资源、牌照、地域经营权垄断)、煤炭(这是典型的前几年供给侧改革极大受益行业)、石油(同水电)等,都涨上天了;而历史上受需求侧拉动叠加了短中期的供给侧供需错配的炭素、溶剂(石大胜华)、PVDF(联创股份)、锂矿(天齐、中矿等一大堆)、磷化工(云天化、兴发等)、硅料(通威、大全、3800)、工业硅(合盛硅业)等等细分行业都是超级大牛股辈出。好在制冷剂这次是刚性供给侧永久性锁死了产量,只减不增的配额制生产,从而不会像前面这些大起大落的行业和公司一样只是短期的供需错配,所以走势虽然免不了出现波动,但不至于走出大型电梯行情(如果炒作不是过于疯狂的话)。

热门回复

三代与二代有很大的不同。
二代进入配额的时候,三代的专利已到期,三代的产能和产量已大量建成,在三代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与二代的差价也相对比较有限 ,这直接封死了二代的上涨空间。
这一次的情况是四代的专利要到2030年才到期,四代的产能和产量还很小,成本还很高,专利费很高,销售价更高。
大概这样,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不过,短期的两三个月对业绩也不要预期太高,中长期值得重点关注,需要时间,是一个过程。[抱拳]

看了一下昨天晚上这个行业龙头公司巨化的年报,实力确实是全行业超群的存在。
行业景气也刚刚开始,从这个维度讲有点像2021年年初的磷化工、溶剂、工业硅、海运,但比磷化工等等这些的逻辑更长、更稳 、更坚实,毕竟这个有刚性的供给侧政策锁死了供给端,而下游的需求还在持续温和增长。一季度估计也一般般(这对一部分狂热的过于乐观的人来讲),真正好的是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极大概率将逐季大幅增长,并且确定性还很高,产品也是轮翻涨价,125、32、410已经做了示范,并且未来还会继续涨,134在接下来的几个维修旺季中大概率 也将跟上。
至于估值和股价,这个要看自己个人的偏好和预期。当年合盛硅业这种短期的供需错配造成的利润上涨,结果80亿利润 ,涨到了2800亿。同时,也有海控这种因为市场预期到利润高峰只能短期维持的,结果市场只给1.5PE估值。这就是市场。

如果它们的股价能好好地调整一下就更好了。高确定性,未来长达十几年的供给端刚性锁死(不只是产能,更是直接锁死产量,刚性配额管理产量),需求端 还会有低个位数的低速增长,算是市场中比较少见的高确定性、高胜率同时还有不低赔率的方向。唯一不足的是短期涨得有点多。继续观察。

这公司按这个趋势,未来几年内,年度的利润高峰估计保守也有80亿左右及以上,中性偏乐观的话可能达到100亿以上。高峰期的估值要看市场怎么给,好在它的利润基本上能维持,不会像其它周期股一样过于大起大落(原因是产品大涨后供给上就上来了,比如锂矿、溶剂、磷化、硅料、工业硅等等,有时也有行业大周期的原因)

都是强周期行业,价格都在历史高位了,氟化工鼻祖在这里提醒一下

我真心劝你别在这个位置搞氟化工,三家氟化工永和质量好,巨化贪腐严重,三美竞争力一般,东岳最大

东岳对比起来还很低估,东岳还是二代制冷剂龙头

也要考虑港股市场普遍比A股低30%-50%的估值,考虑不同市场的估值之后再看,也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永和为什么这段时间不升?三美和巨化都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