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58喜欢:5
$巨化股份(SH600160)$ 制冷剂市场经济学分析(一)
1.配额分析:不同于大V和市场的理解
根据修正案,24年三代基准线由两部分构成,一是20-22年均值,二是二代基准线的65%。这里65%很讲究,因为24年二代的配额就是二代基准线的65%,含义在下文就可以慢慢体现。为方便说明,假设二代基准线10万吨,三代20-22年均值20万吨。从字面理解,如果24年三代基准线如此之高,等于6.5+20,二代配额依然保持6.5,那这个限制等于没有限制。所以,尽管细则未出台,我认为更为合理的解释是,24年-29年,二代加上三代的配额总量是6.5+20,在24年,三代配额20,二代配额6.5,以后二代缩减多少配额,三代就增加多少配额。也就是说在24-29年之间,三代配额是一个增量过程。这个理解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但是我理解是最可能的方案。如按照一些人认为的,24年-29年三代配额保持20万,那么二代缩减的配额,直接由四代满足吗?这对发展中国家要求太高了;也无法解释修正案中基准线由两部分构成的提法。
含义:如果三代配额是一个增量过程,那显然多了一个不确定性,即二代缩减的配额,怎么分配。可以肯定的是在三代有配额的厂家间分配。因为24年已经退出配额的厂家,不可能因为二代缩减量的分配,让厂家再来生产。问题就在于,是按比例分配还是按照其他表现分配?比如厂家恶意减产垄断,那么分配的比例就少点。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我认为可能性是不大的。
2、国际贸易:出口分析
基于反倾销事件,国际贸易分析就简单很多,可以直接认为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因为你被认为去其他国家倾销了,原则上就不需要考虑进口。可以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分开来看。
一是对配额国家的贸易。这里也有一些和大多数人理解不一样的地方,国外三代制冷配额缩量,有些人认为是利好。我认为,这个是不确定的。最直观容易的理解是,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我国外贸部分的供给直接看成是在国外设立了子公司,那么国外三代配额减少对国外厂家(以及国内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的影响,和国内二代配额减少对国内厂家的影响就是一样了。
二是对非配额国家的贸易。这一部分,我还没有找到资料。。理论上,如果是自由贸易市场,那么对我国是有利的,可以提高产能利用率减少成本。也有可能配额国家对非配额国家的出口有其他限制。
3、数量分析
以上是根据公开资料的纯理论定性分析。进一步的分析需要数据支撑。重点是国内的供需市场。现在很多数据,国内数据与外贸数据混合,有些券商报告一篇文章里数据打架。以后有时间再来进行着数量分析吧

全部讨论

蒙特利尔协定和基加利修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GWP,进而控制全球变暖,推广GWP更低的四代制冷剂是趋势。但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进度表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一段时期内的错配,即使欧美,三代在一段时期内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并不是一步跨进四代。四代的硬伤是价格太高,所以在替代三代上不如之前三代替代二代那样顺利。而在二代继续削减,三代冻结削减时间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会实际形成供给端冻结并削减,需求端(综合近十年来看)稳定并小幅增长的情况,这可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其他制冷剂如R290,二氧化碳等都有各自明显的缺陷,不可能替代三代在市场中的地位,只能作为补充。
其实不用太纠结于数据,看业内大厂都血亏拼市场份额就知道了,他们肯定比我们更清楚三代配额的意义,二代那时就没这样。最后结局就是几个大厂通过三年血拼并收购小厂配额进而垄断大部分市场份额。小厂不转产的话就只有空守着产能没配额生产,最后只有关门,事实上好多小厂去年就开始陆续转产了,因为这是需要时间的。
制冷剂逻辑上是比较清晰的,后续就看逐步验证了,23年三年基线结束,厂家不再亏本卖R32,会恢复到正常利润,一负一正利润就能显著改善。
风险是四代价格迅速大幅下降至三代水平,那逻辑将被打破,这需要跟踪观察。

2022-08-15 11:07

楼主的讨论很有意义,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吧,不一定对。首先《蒙特利尔议定书》本体是通过ODS这个角度来控制的,《基加利修正案》是通过GWP这个角度来控制的。《修正案》的本质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有别于《议定书》,《议定书》本体是针对破坏臭氧气体的。破坏臭氧气体的制冷剂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进入削减尾声。那么《修正案》就可以理解为搞《议定书》的这帮子人扩大自己的管理范围啦。那既然是针对的温室气体,《修正案》中对于制冷剂的衡量就都是把他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修正案》中只控制你用作制冷剂发泡剂的总体二氧化碳当量,不管你是二代还是三代。所以我国在2023年锁定的总二氧化碳当量就是2020年--2022年三代平均销量+2023年当年的二代销量。因为2023年我们受《议定书》管理的二代已削减到2013年基线值的65%了。相当于这部分二代从2024年开始既要受《议定书》约束,又要受《修正案》约束。而并不是说《修正案》把这部分的二代的二氧化碳当量又重复计算了一次。那么根据《议定书》从2025年开始二代就又要再减半,现在问题是根据《修正案》这减半的二氧化碳当量能不能加到三代上去。我理解是不能。理由是这样的,2023年冻结时,在年底就会公布三代各个产品的生产配额。从这个时候开始,执行起来就已经不是按照二氧化碳当量来了,而是精确到各个产品的数量了。也就是说这个冻结的锤子锤下去的位置是根据二氧化碳当量来定的,但是锤下去之后就那就是按照各个产品的配额数量来了,后期想要增加是一事一议的,就像当年的二代一样。

2022-08-15 10:05

毫无营养和新鲜感的文章,还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发现了个金矿。

巨化真正的投资逻辑是寡头垄断和行业集中度高,即使行业产能大于需求也不影响定价。你从供需关系入手就错了,更应该关注CR和毛利率的关系。

2022-08-14 22:39

说的什么玩意儿?你要搞清楚二代为什么要换三代、先把全球的大环境想清楚。二代二氧化碳比较多,三代是温室气体。难道说三代比二代的制冷效果更好。还是四代比三代制冷效果更好。照你这么计算的话有必要更换吗?我们为什么要淘汰二代制冷剂。蒙特利尔议定为什么会产生,最终的更换原因不就是全球变暖。

2022-08-14 21:19

我想问下第四代有没有可能直接降本后跨越三代直接进入四代,另外我想问问群主第四代龙头是谁,我想研究下

不知道你想表达啥意思。2024年以后,3代配额是锁死的,2代是逐步消减的,也就是说从2024年以后,3代配额加速2代总量是逐年下降的,你怎么理解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这个方案的目的就是要造成3代以后逐步供不应求年年涨价,直到3代价格涨的很高造成4代可以逐步替代3代,谁管你要求高不高,好好看看蒙特利尔公约,想想这个公约的目的

2022-08-14 17:34

理解基本不对,没讨论的价值。

2022-08-14 16:30

不知道你分析了个啥,把修正案去好好看看

2022-08-15 15:47

你要看它的影响,不要看它的值。
第一:10+20变成6.5+20,这是上限值,2024年之后就会开始消减,实际产量就从26.5开始逐年下降。
第二:上限定为26.5后,第二代继续消减,不存在把消减份额转移给第三代,那是第三代的基线。
第三:2022年之后,份额已定。这三年开功率低的企业该转产的转产,该关闭的关闭。如果你产能100,份额导致只能生产20,是赚不到钱的,实际产量预计没有那么多。
第四:市场集中度提升有利于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