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企业永续经营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76回复:174喜欢:128

投资股票就是经营企业。投资房地产股就是在做房地产生意。

很多雪球优秀的基金投资人都是不太愿意投资房地产股。为什么呢?因为生意人都不愿意做房地产生意。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生意的杠杆率太高了。有些企业净有息负债率竟然达到400%以上,比如泰禾集团这种。这种运用大量杠杆的企业,运营操作起来非常难,难度大到非常难理解。如果经济环境出现危机,那么所谓的银行信贷额度都是扯淡,银行不单不会履行授予地产企业的信贷额度,反而会向这些地产企业逼债。所以这就是一些专业投资人不愿意过多接触地产企业的原因。

于此同时房地产生意也存在永续经营问题。也就是我这里想要聊聊的内容。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的高峰期还有十年,最多二十年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中后期。现在城市化率60%,如果中国城市化率要到75%差不多基本完成的话(因为中国农村有些老人根本不可能来城市),那么最慢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基本上需要十五年左右时间。那么房地产开发的高峰和高潮应该就是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房地产企业整体市盈率水平保持在5倍到10倍这个水平完全合理正常。未来随着房地产开发高峰期的结束,市盈率稳步下降,在生意角度上面考虑也完全合理。我们不能说现在国证地产指数现在pe创造了新低有什么不正常的。换句话说,房地产生意五年时间赚的钱收回成本,是做生意一个比较保守的思考。投资房地产企业就不要和什么消费医药比什么pe了。消费医药企业那是可以永续经营的生意。而房地产的高峰也就最多十几年,以后房地产开发这块将越来越少。

那么我不禁会思考,房地产企业中能够永续经营的有哪些。有哪些值得长期持有。这里就不要和我谈什么哪个pe哪个nav哪个ps更低了。投资就是要回归做生意这个本质问题上。如果愿意纠结数据,那同花顺pe直接排个序那岂不是投资太简单了?

这里讲的永续经营就是未来很多年都能收获现金流的企业。

第一,新城控股(新城发展控股):通过房地产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大其商业综合体的版图。商业综合体的版图能达到200座到300座。每座综合体能达到平均1亿的租金收入,这个未来是可以看到的。这其中50%的是运营等各项成本,那就是100亿到150亿的运营净利润。那么未来通过房地产业务的逐步进行来逐渐还清自身的有息负债,和抵消综合体建造的成本。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未来的挑战就是综合体的竞争格局的激烈。随着万达,龙湖,华润,大悦城,奥园,阿里,万科,苏宁等在综合体上面的厮杀越来越激烈。整体租金提升的空间被竞争锁死。未来会遇到各种挑战。

第二,融创中国:融创是比较纯粹的房地产开发商,虽然吃下了万达的文旅业务之后,也想发展自己的文旅团队,孙宏斌称其为诗和远方,美好生活的投资,但是整体上来看,不管孙怎么说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融创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住宅地产开发商。那么融创的优势在哪里呢?融创的优势就是其品牌。高端人群小区,高端小区的品牌印象已经深入消费者的心中。在中国未来做生意,能够赚大钱,就要做两种人的生意,一种就是屌丝的生意,第二种就是有钱人的生意。那么融创就是未来定位做有钱人生意的企业,美好生活诗和远方,已经一个高端精致的家,都是融创的服务内容。看过融创壹号院等产品的朋友都会比较认可融创这个品牌的产品。未来融创甚至可以做一些轻资产合作,利用自身品牌优势不断降低自身房地产开发前期的投入,达到保护自身企业安全,未来更好服务高端人群的目的。预计未来中国有钱人群大概会在5000万人,每年有50万人有需求购买改善型高端住宅需求。其中20万人选择了融创,人均购买花费300万元(高端小区售价比较贵),这就是年6000亿的销售额。当然融创当前也有困难,就是现在有息负债比较高,需要快速降低净负债率保证自身绝对安全。这个事情孙宏斌正在做,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最后的成绩。同时融创最大的问题就是优质土地未来越来越难拿,虽然现在融创不拿地,就靠现在土地储备就能卖6年,还可以依靠不断的并购获得好的土地资源,但是毕竟永续经营,土地资源一定要比较充足,以后不可避免会接触旧改项目。以及面临一些多元化的挑战。在多元化这个方向上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三、万科a(万科企业):万科是中国老地产开发龙头企业,虽然现在市场份额被超越了,但是其行业地位和品牌仍然是首屈一指的。万科现在正在转型做城市服务商,万科物业,万科商业,万科物流,万科养老服务等等,各种各样。永续经营布局和目标非常清晰。自身净负债率几乎为0,财务状况非常稳定。只是美中不足的就是现在的市值2600亿,如果不依靠房地产业务,未来靠其他业务能否支撑其当前市值。未来投资人超额回报的空间在哪里。

第四、华夏幸福:这家企业现在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产业新城的运营商了。现在正在全力的实现全国的百城计划,快速复制固安产业新城的成功。但是由于环北京的楼市限购,导致环北京楼市的速冻,现在华夏幸福的现金流出现了紧张的状况。当然这和华夏幸福这两年的快速扩张也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平安入股华夏之后,资金问题基本上会逐步往好转方向转变。未来继续实行自己的百城计划。100个产业新城,依靠招商落地款的45%,一座产业新城平均年创利3亿,未来300亿的年利润。这个完全是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在未来合同期内永续经营完全问题不大。当然周边会有一些配套的房地产项目来回笼现金流。

综上所述:

投资房地产企业必须考虑永续经营潜力和自身未来生意的安全,才能够给更高的估值。不然最多10倍pe已经是极限了。但一旦具备了永续经营的潜力,那么其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华夏幸福(SH600340)$ $新城控股(SH601155)$ $融创中国(01918)$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桶中鱼2018-07-12 16:57

有些结论不同意。房子是有折旧的,我认为地产是个永续行业。

正合奇胜天舒2018-07-13 06:42

【居然还有人思考地产是不是永续行业?!】
需求侧。五十年、一百年后,中国人可能不喝白酒了,但不可能不住房子,喝白酒的人比例可能越来越低,但无家可归的人会越来越少。房地产只会比白酒更永续。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改善,住宅、写字楼、商场都会不断更新换代,不存在房子夠住了就不再新建的可能性。国人甚至人类,总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平均建筑质量越来越好,这都是必然趋势,无须争辩。有变化的是,每年的边际增量,及其构成比例。边际增量加拆除量等于新房市场空间,这是有天花板的;构成比例,指商品房、人才房、廉租房的占比。鉴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性,中国商品房市场应该会长期存在。考虑通胀,每年十几万亿的新商品房销售规模可以长期存在。这是行业内普遍共识,就不论证了。
供给侧。优胜劣汰、剩者为王也是必然规律。大多数地产企业,特别是没上市的,会消失退出,把市场空间陆续让给数百家龙头,其中,强者更强没有悬念。笔者前几年就强调过,只有地产强势龙头才可以“假设永续经营”,适用市盈率法。大多数中小弱地产企业不能“假设”永续经营,只宜根据已有土储计算NAV并估值,但这些中小弱地产商基本没上市呀。
至于哪些地产企业能够假设永续经营,大家自己判断。通常,你持仓的,你肯定认为永续,楼主所列,可知其仓位构成。$中国恒大(03333)$ $碧桂园(02007)$ $融创中国(01918)$

狻猊的哥是谁2018-07-12 22:02

@狻猊哥: 关于地产无永续经营特性的论点有待商榷,日本的城市化率90%了,住宅销售总金额还在不断创出新高。中国目前这样粗放的城市化,未来新增加旧改规模会非常大,比目前要高出很多。 $融创中国(01918)$

貔貅2222018-07-12 18:35

我认为房子是有迭代性的 20年前和现在的房子从外观到功能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每一次进化都会将过去的需求更新一次 所以可以认为是永续的

至乐读书2018-07-13 14:20

一个股票、一个公司就算存在1万年,跟你我何干?资金的时间价值,十几年以后的收益(现金流)折算到现在都是微不足道,何况100年、1000年、10000年后的收益?讨论永续经营基本毫无意义,股票不是因为消费股、医药股能永续经营,所以给他们高估值;因为地产不能永续经营,所以给他们低估值。任何行业的永续经营都是伪命题,三五年就死掉的消费企业、医药企业多的是。

全部讨论

2018-07-12 17:50

无办法,我国是后起国家,无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快速集聚资本发展产业和大搞基建,都必须靠土地支撑,幸好当年我国的土地皆是国有且未被货币化。高楼价换来了我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2018-07-12 17:39

炒股的人通常不炒房,对房产投资预期悲观,多年都是如此。现在龙头地产公司股价不上涨没关系,等股息率超过5%后,股息率自然会顶着股价上涨。

2018-07-12 16:55

房地产是周期行业,只是周期长而已,

2020-04-02 23:45

按照地产发展趋势进行行业估值的思路很棒,顺着这个思路看房地产的转型之路很有意思。不过新城和融创的还是为了勾地,赚快钱。万科的养老倒是值得关注

2018-11-24 09:22

写得好

2018-11-03 10:27

永续经营

2018-10-18 15:40

不错的思考,感谢分享。
$保利地产(SH600048)$

2018-07-15 10:13

从你对新城和华夏未来年利润看华夏市值应是新城一倍多,现价看华夏更值得买。

2018-07-13 15:38

就算不永续好了,那市值相对NAV折让50%到80%就是合理的?

2018-07-13 14:13

永续经营应该不用怀疑,房子是有折旧的,只不过增长是多少尚不确定。做投资最关键的是看增长。修了太多房子了,从短期来看,一些二手房应该对新房有替代作用,毕竟房价大多数是投机性需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