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牛奶与猪肉,兼谈双汇发展电商的可能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26喜欢:64
首先说说对市场空间研究的一点心得。研究市场空间是投资分析最常见的一个工作,很多研究报告都是简单拿欧美,日韩对比,发现中国很多行业依然潜力巨大,都能翻几倍。但实际恐怕不会这么简单。我觉得最好的做法还是多方对照,推敲研究。

举个例子,广发朱平曾经说过,
“农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大约在2013年就结束了,可以从方便面、榨菜、肯德基的消费量,肯德基的人数,这些数据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已经没有新增的农民了”
网页链接
这几年港股消费股的股价都证实了这点,中国大部分消费品的增量空间已经到头了,已经产能过剩了。未来行业红利都已经不多,只有龙头个股才可能继续增长了。运动服装行业就是例子,只有龙头安踏体育保持了增长,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原地踏步。

再举个例子,牛奶行业,虽然目前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很低,看看日韩的人均牛奶消费量虽然比中国高一些,但是比起欧美差远了,即使如此,日本的人均牛奶消费已经多年下降,韩国的也下滑了。考虑到中国未富先老的程度以及中国人对肉类的喜好,也许中国的牛奶消费量已经接近天花板了。
我在《再论牛奶与猪肉》引用了@Martin_Wu 的数据图表,可以看到国内的液态奶零售量已经连续三年停滞,主要是三个细分品种,基础型与高端型白奶,常温酸奶在继续高速增长,其他细分市场都已经下跌。而这三个细分品种里高端白奶(进口纯牛奶对应这个分类),常温酸奶都是价格相对高端的,属于消费升级品种。

我举了个例子,自己随便进超市买一次肉类,基本都需要50元甚至更多,回家只能吃一两顿,但是50元基本可以买一箱好牛奶了,够吃好几天的。我所见过的非贫困区域的农村,牛奶都是一箱箱的,小孩绝对已经普及牛奶了。
连Iphone都满大街,难道中国人还喝不起牛奶?

和方便面,榨菜,运动鞋,肯德基的消费一样,牛奶,猪肉应该都已经普及了,未来都没有太大的增量了。未来牛奶主要是中产阶级消费升级,购买高端纯牛奶和常温酸奶。所以,只有伊利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把控了国内最好的牧场和国外牧场,才能受益这个消费升级。但是这个升级肯定是有天花板的,中国人以后总不可能都改成喝伊利金典,光明莫斯利安和进口牛奶吧。

猪肉的增量也没有了,但是猪肉未来有几个大的机会:
1.热鲜肉改成冷鲜肉
虽然热鲜肉便宜,但是食品安全没有保障,未来逐步改成冷鲜肉应该是趋势,与国际接轨。另外,政府已经开始推动冷鲜肉替代。
“2016年1月11日,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深圳市加强肉类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开展全市农贸市场猪肉销售摊档升级改造,督促经营者安装冷肉类冷藏设备,到2017年3月底,实现全市猪肉冷链销售。”
2.部分高端肉类品种,例如壹号土猪之类的,受益于中产阶级和富人消费
3.高温肉制品休闲化的趋势不变,
不要说火腿肠落伍了,满大街都是卖烤热狗的。超市里精包装的鸡爪,鸭脖遍地。火腿肠不健康,难道这些就健康了?
休闲高温肉制品需求依然很大,只能说传统廉价的淀粉火腿肠落伍了,肉含量实打实的高端火腿肠和热狗潜力依然巨大。
例如中国最出名的零食品牌之一良品铺子已经销售额45亿,它和好想你刚刚收购的百草味都卖自己品牌的热狗香肠,肯定是找工厂代工的。
4.低温肉食品依然有较大的空间。

双汇是最有机会完成这个行业整合的。但是,这个整合,必须依赖电商互联网思维,光靠传统思维已经没有太大机会了。

B2C领域,未来生鲜电商会抢占很多传统超市包括永辉超市,各种水果连锁店,社区生鲜超市的市场份额。很多人总以为生鲜需要便利和新鲜,认为不怕电商的竞争。错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创业者用互联网技术在生鲜这种低门槛的行业创业很容易,打败连锁超市分分钟。归根结底,生鲜市场太碎片化,门槛太低,大公司不一定有成本优势。
举个例子,
《93年小姑娘,干掉全网水果电商,独占当地50%份额!》
网页链接
《50平童装店,3天卖7000斤橙子,按箱卖,比卖衣服赚滴多!》
网页链接
《河南一快递哥,用互联网思维,联合实体店卖脐橙,20天40万斤》
网页链接
《俩92年小姑娘,开俩小水果店,年销售1500万》
网页链接

可以说,对于水果为主的生鲜电商,未来这种个人创业者打败传统超市和大电商是很容易的,人家成本太低,人效和坪效太高了,传统超市的运营成本高,客户群体又有限,完败。

但是生鲜电商不仅仅是水果和蔬菜,还有肉类。这块市场门槛太高了,可以说只有最顶级的大公司才可能整合全国市场,其他都没戏。
肉类和肉制品电商,这块也需要按照B2B和B2C分别考虑。
对于肉制品,很显然,B2C的运营难度不大,双汇可以给全国的电商铺货。
对于冷鲜肉等食材,B2C运营成本太高,但是战略意义重大。

“猪肉作为大众生鲜最重要的品类,我们关心生鲜电商所带来的渠道变革对猪肉行业的影响。猪肉标准化程度低、电商运营难度大,且毛利空间也现对较小,但猪肉是生鲜电商不可缺少的经营品类——猪肉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消费频次高、没有季节性,且规模量大,货源稳定能够保证,生鲜电商可以做到“薄利多销”。而其能够带来人气、流量和消费粘性,对于生鲜电商的战略意义则更为重大,可以带动蔬菜、调味品、酒水饮料等其他高毛利商品的销售。”
《食品电商行业:生鲜肉强者恒强、休闲肉制品有望逆袭-系列报告之肉类篇》

也就是说,比起碎片化而且采购金额占比不高的蔬菜和水果,采购金额大,需求量更稳定,产品更标准的猪肉和肉制品,反而可能更适合作为生鲜电商的引流品种。

对于B2C,双汇目前开发独立电商网站的意义不大,可以和电商网站配合,作为一个供应商。我之前说过,美国的乳制品三分之一品牌是超市连锁自己的品牌,欧洲生活用纸40%的品牌是超市连锁自己的品牌,因为牛奶和生活用纸更加标准化,连锁超市,电商只需要注册品牌,找工厂外包生产,完全没有差异化。但是肉类不标准化,电商和超市渠道面临不对称的壁垒,必须依赖双汇这种供应商的合作。

“如武汉家事易上售卖的猪肉品牌就是在武汉或湖北省内建有屠宰基地的双汇、中粮和宝迪;北京鲜直达卖的也是北京顺鑫农业屠宰的猪肉。另外,由于屠宰的重资产属性和国家准入限制政策,未来传统优势企业将逐渐掌控大部分的生猪屠宰资源,形成一定的资源壁垒”
《食品电商行业:生鲜肉强者恒强、休闲肉制品有望逆袭-系列报告之肉类篇》


双汇的自有电商,主要要考虑的是B2B市场,也就是餐厅食材配送。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市场情况。

“事实上,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就已经抛弃农贸集市选择了连锁超市;餐饮行业的采购,也已经抛弃了批发市场,主要依靠50家大型的“宽产品线” Food Service 公司、16000家小型的“窄产品线” Food Service公司(平均每家服务40家餐馆)和一些 Cash and Carry (仓储式超市)。“宽产品线”部分的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前三家(Sysco,USFood,PFGC)占了70%;老大Sysco比老二大两倍,比老三大三倍,而且规模效应很明显,宽产品线部分的 EBITDA (7.2%)比第三名 PFGC (2.8%)高了两倍多,单SKU创收、单客户价值、单仓库产能,都明显高于 PFGC。”
《蓝湖资本胡博予:我们为什么要投自营模式的美菜网?》

美国的食材配送B2B电商老大,Sysco, 目前年营业额为444亿美金,占据市场的25%的份额。市值260亿美金。

据统计,蔬菜只占餐厅食材采购金额的30%,但是蔬菜过于非标准化,电商运营难度大,所以中国搞餐厅食材配送电商的互联网公司倒了一大批了。
猪肉和肉制品占据餐厅食材采购中很大的一个比例,这个市场比起蔬菜更加标准化,但是依然很不标准化,运营难度高,只适合巨头。
那么谁有机会成为肉类和肉制品为主的餐厅食材B2B电商巨头呢?
1.必须拥有强大的产品制造产能,这个产能要遍布全国,同时运营效率必须全国领先
2.必须拥有强大的冷链配套,包括冷库和冷链运输车。
这两个全国性的重资产壁垒决定了,肉类电商不会是碎片化的,个人创业者玩不起,而且一般的小公司也玩不起。

目前双汇具有中国最大的冷链物流体系,所以这块我们就先不用考虑了。主要考虑第一点。
猪肉的产能包括上中下游,上游是养殖,中游是屠宰加工,下游是肉制品。
我认为,中游和下游是关键环节,必须重资产而且高效率,上游可以主要外包,轻资产。例如Hormel只有10%的自有养殖产能,但是SmithField有50%的养殖产能,前者估值远远高于后者。
屠宰和肉制品必须配套,才能发挥效率,所以上游养殖公司不是双汇的对手。
为什么呢?
“我们认为双汇屠宰盈利能力远超同行业的主要原因并非双汇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优于同行,而是由于屠宰开工率较高和全产业链的盈利优势:1)双汇的肉制品加工能力行业最佳,可以最大程度消化猪肉中的下料(猪血、内脏、油脂等符合食品安全的部位,对于有加工业务的企业来说下料是纯净利,反之是成本);2)目前屠宰行业有些省份可以免缴增值税和所得税,而肉制品需要缴纳25%所得税+17%增值税,双汇屠宰后自用肉比例20%可以免税,内部完全可以进行税收调节;3)双汇的渠道全国布局,可以消除南北饮食差异带来的猪肉消费部位的差异,同时渠道结构可以消化冷冻肉。”
《海通证券:双汇发展:双汇屠宰为何赚钱和双汇未来3年看什么?》

“像双汇、苏食等分割技术好的厂商,则可以通过精细化的分割(双汇一头猪可以分割成200 多种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猪肉较大程度的标准化”
《食品电商行业:生鲜肉强者恒强、休闲肉制品有望逆袭-系列报告之肉类篇》

因为有强大的肉制品加工和全国布局,才可能最大效率利用猪肉屠宰的产品,保证最低成本最大收益,如果一个公司只有庞大的养殖产能和屠宰产能,没有下游肉制品产能,他的屠宰运营成本是无法匹敌双汇的。
从这个角度,猪肉加工和肉制品有点类似化工行业,上游不是关键,除非上游完全垄断,类似中国石化这样的情况。但是即使是化工,现在情况也变了,例如山东的地炼企业,已经联盟起来进口原油,加上目前国家保护石化产能,设置了原油最低价格,对于山东的地炼企业,反而具备成本套利的空间。
“一家高转化率的炼油厂从一桶廉价的乌拉尔石油中可以提炼出比一般炼油厂从一桶贵得多的WTI中得到的产品还多。”
在猪肉行业,目前只有双汇才具有高的转化率。

我们可以用数据来验证一下。
雨润食品
在上游業務方面,冷鮮肉和冷凍肉的毛利率分別為2.0%和-4.9%(二零一四年:分別為4.2%及-6.3%)。上游的整體毛利率為1.2% ,比去年的3.0%下降1.8個百分點。在下游深加工肉製品方面,低溫肉製品毛利率為17.7% ,較去年的17.2%增加0.5個百分點;高溫肉製品毛利率為21.4% ,比去年上升3.8個百分點。下游整體毛利率為18.1% ,較去年的17.2%增加了0.9個百分點。

龙大肉食:
冷冻肉毛利率11.4%
冷鲜肉毛利率3.75

得利斯
冷冻冷鲜肉 毛利率 5.88%
低温肉制品 毛利率 29.75%

可以说,双汇已经完败国内其他竞争对手。

另外,再说到上游,双汇也有美国产能,SmithField拥有50%自产养殖产能,而且号称一半的养殖产能已经没有使用瘦肉精(美国瘦肉精合法,但是不是中国养殖用的瘦肉精,美国瘦肉精更加安全),加上美国的猪肉价格便宜,可以说,SmithField这块养殖产能对双汇是很有利的,因为它是低成本的,可以在国内猪价高昂时用于跨国套利,其他中国的养殖企业和屠宰肉制品加工企业就没有这个优势。

但是,双汇做B2B食材配送,依然需要完善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新产品开发,
因为餐厅不仅仅需要猪肉,还需要各种预制品和半加工产品,这块需要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双汇正在研发港式叉烧、秘制红烧肉、秘制红烧排骨等预制的半成品,双汇希望能够进入到餐饮连锁、酒店、团餐、食堂等B2B领域”

第二个,冷链配送依然需要完善
双汇目前的冷链主要是配套冷鲜肉加盟店(多在菜市场)和超市,如果做B2B食材电商,那么客户增加了餐厅,医院,大企业食堂,学校食堂等,总体来说客户更加碎片化,对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度更高,冷链配送的布局依然需要优化。

第三个,双汇的信息化能力需要增强
电商其实就是IT活,不管是新产品开发(市场信息获取),还是和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沟通(食材B2B的客户沟通难度很大,餐厅每天用手机微信,QQ等下单,厨师和餐厅老板普遍互联网水平不高),以及订单的备货(采购/加工生产),到最后的订单交付(冷链配送的数学运筹计算),都需要互联网IT思维的人主导。
这块是双汇目前最大的短板,如果这块不强,双汇恐怕也是难以整合全国市场的。


可以说,B2B电商比B2C难度低,但是对于双汇这种老型公司,思维比较落伍的依然是大挑战。好在B2B电商不是仅仅依靠互联网就能轻资产取胜的,双汇的重资产布局已经基本完善,互联网公司已经很难匹敌(除了IT这块)。所以,只要双汇转型的决心足够强大,我相信双汇的B2B食材配送电商是能够成功的。


“屠宰业向生鲜转、向食材转、向调理转,使双汇产品进家庭上餐桌,进一步上规模。“十三五”末使双汇的肉类产销量由现在的300多万吨达到500多万吨。
加快双汇实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双汇生鲜电商的新业态,带动主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优先发展B2B,适时做好B2C,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上规模,争取3-5年发展成中国大型或特大型的生鲜电商。”
《双汇集团万隆董事长在2016年漯河市工业大会上的发言》

最后重申,我并不是完全看空乳制品,只不过认为乳制品的增量空间不大了,所以未来伊利股份保持增长应该问题不大。其他公司就很难有机会了。
而猪肉制品,中国存量整合的市场依然很大。美国人猪肉并不是主食,人口也是中国的几分之一,Hormel的利润和双汇差不多,但是市值220多亿美金。美国的经济已经高度专业化,分工很发达,但是中国高度不平衡,有人已经吃国外进口西式肉制品了,很多人还在吃最传统的热鲜肉。
美国已经有200多亿美金市值的Sysco搞肉类在内的食材B2B配送,所以Hormel这块就没机会了,但是中国的双汇却可以模仿Sysco,抢占食材B2B万亿市场的一大部分份额。

$双汇发展(SZ000895)$  $伊利股份(SH600887)$

全部讨论

2016-04-30 17:01

2021-08-14 08:53

投资难度就在于,宏观上的分析定性没问题,公司最终执行力不求行,双汇20年度整体销量还是300万吨。请教i兄,现在还有跟踪双汇吗?

2016-05-25 09:58

“农民从农村迁往城市,大约在2013年就结束了,可以从方便面、榨菜、肯德基的消费量,肯德基的人数,这些数据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已经没有新增的农民了”
为什么不可以推导出,农民收入提高了,减少了低端产品的消费?同样一个现象,导致的原因有多个,这样的推论显然缺少说服力。

2016-05-24 13:52

转发。三篇的观点我难辨真伪,但确实学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关于乳制品和肉制品的相关知识。感谢作者。

2016-04-19 16:49

好文收藏

2016-04-16 13:01

学习

2016-04-15 10:51

对于猪肉来讲,中下游有机会,是因为上游很分散。但在互联网加的状态下,如果上游也集中起来呢!也许格局会有变化。

2016-04-13 11:04

我到是看好鲜奶,不过时机未到

2016-04-13 08:47

猪肉和牛奶没有可比性,更不可能互相替代,有什么可替代可言,吃什么比较便宜。红蛋白往白蛋白是健康的趋势,至于选择什么的问题。就像抽烟害处很多,照样很多人吸,红烧肉照样让人嘴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