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0回复:103喜欢:141

最近研究全球化和出海比较多。

个人感觉有一些思考心得:

1.全球化是一个大过滤器。大部分公司没法做好这一步。

根据日本股市也可以发现,同一个行业,出海成功的最后都是巨头,但是出海不顺利的老二,老三,市值差异就很大。

2.全球化对于不同行业的时间顺序是不同的。

按照日本经验,也是家电等制造业先全球化成功,国家硬实力上去,最后软实力类的食品饮料消费品牌和文化IP产品才容易成功。

3.全球化成功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很高。

总体而言,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市场营销(需求管理MM,产品上市Go to market),产品研发,本地化,这些都是错综复杂,融合在一起的。

作为外人,很难获得企业的足够信息,但是可以从一些关键事件去推断。

譬如美的,我最近看了他很多youtube视频,他找国内公司做的产品推广视频,等等。

他的全球化思维非常清晰。

譬如他做美国市场,第一步是“在日韩家电企业比较弱的产品领域做自营品牌,比如窗机、移动空调、除湿机等”。

这个战略定位层面选对了,后面就容易了。如果一开始就选择高难度的领域,和国际巨头硬碰硬,那么很可能出师不利,全盘皆失。

在具体到窗机,他针对美国市场,做出了独家差异化的产品,U型窗机,方便用户开关窗户。

这点说明他的市场需求调研能力,产品研发能力都很强。

推广上,他做的视频也强调这一卖点,整个视频从头到尾,都在强调open and shut窗户。

再比如,美的在欧洲的无风感空调,视频是用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故事来阐述美的的无风感效果。

从这里看出,美的的营销推广有创意,符合欧美本土文化特点。

再比如,美的现在参与纽约市政府清洁热泵竞赛,参与美国能源部的热泵技术挑战赛。这种做法也很聪明,因为首先你是在挑战技术极限,不是靠拼低成本。其次,你和欧美政府合作,帮助他们解决需求痛点。

这种非零和博弈的理念,非常有价值。

再比如,全球化建设产能,在哪里选址,也是很有学问的。

同样一个行业,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还有中亚国家,还有墨西哥,西班牙等。

有的行业媒体对这些全球化细节也缺乏认知,譬如某个行业媒体就认为国外巨头都从欧洲撤离生产基地了,为什么某些中国企业还去西班牙建厂?

开始我也不懂,以为企业是不是自己搞错了。后来研究多了,发现西班牙其实是个好地方,汽车制造业的效率,成本都是欧洲最好的国家之一。

再比如,以后碳中和也是趋势。

如果你选的国家,不适合光伏发电,那么也许以后他就不能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再比如,有些国家和全球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贸易协定。你选的国家,也许只涵盖了一部份国家。

再比如,地理位置什么的。红海危机都影响了韩国的很多产品出口,那么在亚洲布局的国家,都难免受到红海危机的影响。

再比如,特朗普上台,对哪些国家影响最大?最好的肯定是美国建厂,但不一定现实。其次就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但是有些行业,这两个国家也不适合。那你选择哪里呢?

精彩讨论

爱吃南瓜李子的香瓜02-11 11:23

每次看到“美的出海只有代工”的刻板印象我就想笑。2016-2018年,我从美的空调的海外区域业务负责人调任,担任了家用空调海外业务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任之初,我的老板就给我布置了一道作业:3年后,如果我要在20个国家做自有品牌本土化运营转型,这场仗你要想清楚去哪打,怎么打,用什么人来打。帖主说的美国市场突破就是重点之一。我们通过艰苦谈判租赁下了东芝牌空调在北美市场的使用权,杀进了多年进不去的家得宝渠道;我们组织了一个6人跨部门小分队在美国入户调研长达一年,再用一年开发出极其创新的U型窗机;为了解决分体机在专业安装商渠道的销售,我们和开利谈判组建了北美合资公司以期可以将美的牌打入日韩品牌垄断的北美专业渠道。为了未来有足够的人才可以出海,我们还每年挑选十几位原本只有代工业务经验的业务精英,脱产在内销学习一线品牌/渠道管理经验。投资者可能只能看到财报上海外业务占比的数据,但这个数据背后的经营质量、经验壁垒,却不是每家公司都一样的。

icefighter04-06 15:15

研究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譬如我今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全球化。雪球上也不乏一些人冷嘲热讽,全球化这么复杂的课题,你一个外行能研究透吗?
譬如森麒麟,开始我看不明白他在摩洛哥和西班牙布局的思路。
我看过一个轮胎行业自媒体,文中说欧美轮胎巨头都开始撤离德国等欧洲高成本国家的工厂,中国公司却去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建厂,感觉是找死。
我知道其中一个理由,森的人均产值行业最高,西班牙也是欧洲发达国家成本较低的国家,是汽车重要的制造大国。但是仅仅这个人均产值高就够了吗?
营销也非常重要。
后来我才发现,森麒麟的招数有更多的深意。
他可能意在南美。
西班牙曾经殖民南美多年,对南美的文化影响力巨大。如果森麒麟在西班牙建厂,它很容易找到一批西班牙的权威人士,这批人可能在美国,南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帮助他做好美洲的营销。
他的年报里,专门提到巴西的营销举动,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也很好,去美国和南美非常方便。
你可能会说,西班牙虽好,光美国什么事?除了地理位置距离美国近,还有啥优势?
对,优势巨大。美国不是单一人种,拉美人种和白人人中差异巨大。
我曾经写文提到一个美国白人老头创业的故事,他50多岁创业白手起家。这个老头是我曾经在电子烟行业工作的客户所以很多细节我很了解。他的逆向思维能力特别强。我在文中举过一些例子。但有点我没说。他主要针对美国的拉美人种。
这其实也是一种逆向思维。一般人想到美国,只会考虑白人这个主流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拉美,亚裔,黑人等少数人种,大家就容易忽略。
森麒麟在西班牙建厂,有没有可能是重点搞美国的拉美人种市场?
我不知道,但是有这种可能。
网页链接

icefighter04-06 15:23

摩洛哥也是很有优势的。
开始我以为摩洛哥只是地理位置好,贸易协定多。
摩洛哥是非洲和中东地区唯一与欧盟、土耳其、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加拿大以及美国签订协议的签署国。
基于摩洛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货物运输到如欧洲、非洲、美洲(北部和南部)等市场的最长运输时间分别为3天、5天和10天。
后来我才知道,摩洛哥还有一个优点,磷矿资源丰富,可能成为电动汽车的关键产地。
总之,研究了森麒麟,对于我的地理套利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全球化出海本质是地理套利游戏,但是选择什么国家建厂,在同一个国家选择不同的人种,区域营销,等等,这都是巨大的学问。
最聪明的企业家也是最善于逆向思维的。就像我说过的电子烟创业的白人老头,只有这种人才能最短时间创造奇迹。
那么牛逼的企业家做的很多举动,可能也是基于逆向思维,别人看不懂,但其实很有深意。

icefighter02-12 11:25

全球化建厂确实没有标准答案。
比亚迪落子匈牙利之前,重点考察的是西班牙。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心地带,是连接欧洲东西,南北的枢纽。
匈牙利是全球汽车工业中心之一,拥有七百多家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商所生产的整车和零部件。
匈牙利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欧盟成员国中排倒数第二。”
比亚迪没有选择西班牙,那么另外一个公司选择西班牙,是否就错了。
并不是。匈牙利有缺点,如果你想在匈牙利生产,然后出口美洲,可能就不太好了。
但是在西班牙生产,你既可以服务欧洲市场,也可以服务美洲市场。
西班牙对拉美国家的影响也很大。
再比如福耀玻璃,为什么今年在国内福清市建设一流零碳智能工厂,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基地?
考虑到福耀玻璃已经在美国开厂,对于美国宏观非常了解,特朗普上台这种风险他都是考虑过的。
他已经在美国开厂,但是为什么不去欧洲开厂呢?
归根结底,玻璃是能源密集(天然气)型,然后对劳动力也比较密集。
在欧洲建玻璃厂不是太好。

icefighter02-11 17:44

我还是觉得美的优于海尔优于格力。
海信的问题是,电视可以,白电规模太小了。
我的评价也很简单,
第一个零部件垂直整合能力,美的最强,其次格力。
第二个海外品牌和渠道能力,美的,海尔都可以,海尔靠并购也是一条路。
第三个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主要是空调热泵,冰箱洗衣机比较成熟,没啥搞头。空调热泵欧美巨头技术实力还是可以的。美的人家能参与纽约市政府和美国能源部的技术挑战,说明还可以。美国能源部8个公司竞赛,除了美的,没有其他中国公司。

全部讨论

02-11 16:34

好吧,就这些内容,作为普通消费者,我感觉不都是基本的,当然执行起来可能有很多磨练曲折成本

02-11 12:20

写得好

02-11 18:41

这种问题对于投资来说太难了,搞得清楚嘛?能下重注嘛?

02-12 14:27

mark

05-16 08:27

04-06 17:05

麒麟成长股模型,不容易啊

04-06 16:28

也看看评论

02-12 11:34

为啥美的本土的东西质量一般,我家美的空调坏了两个

02-12 10:14

02-11 20:02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