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7喜欢:17
回复@icefighter: 管理真的是门玄学。
某个大V,自己就在丹纳赫上班,他去商学院听课,其中一个案例就是介绍丹纳赫的那套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号称是地球上横向扩张玩的最好的制度。
商学院教授说,这个案例没法讲,因为他自己不信。
他为什么不信?
因为丹纳赫的这位牛人去GE当掌门了,如果他真的那么牛,应该把GE的几个业务搞起来啊。
但是人家过去,把GE的三个业务分拆了。
这个商学院教授也挺有意思的,编写商学院教材的作者肯定信丹纳赫的这套玩意,但是讲教材的不信。


通用电气(GE)官宣了拆分业务后三个独立公司的新名字及业务架构。
医疗业务拆分后将更名为GE Healthcare;可再生能源、电力、数字和能源金融服务将合并入新公司GE Vernova;航空业务则命名为GE Aerospace。
GE Healthcare将在2023年初执行免税分拆,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并在纳斯达克上市。GE Vernova则计划在2024年初进行免税分拆。GE Aerospace将拥有GE的商标,并向其它两家公司提供长期商标许可。
一代商业传奇,如今一分为三。

丹纳赫的这套东西,本质上就是精益管理。
至少从目前来看,人家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管理GE。
能够从GE一分为三这点来判断的丹纳赫的这套系统没用吗?
我觉得这位商学院教授的论证还是有点偏颇的。

丹纳赫的业务,基本上还是围绕仪器,医疗等主业进行的多元化,而GE的三大主业明显就是不相关的多元化。
即使丹纳赫的精益管理有用,但是不同行业的精益管理本身肯定还是有差异的。
从这个角度,分拆可能确实是最好的选择。//@icefighter:回复@villike:内容不错。
跨界的多元化还是要小心。

“GE是一个“模糊的集合体””
“多元化的问题——在某个无人关注的角落,可能蕴藏着拉倒整个集团的巨大危机!”


企业文化,GE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之前看到另外一个介绍GE的书中阐述过相关的问题。
不过,我对文中的如下观点倒也不是完全赞同。
“与创新相比,GE开始越来越多关注“管理技术”,比如用来消除错误的六西格玛,这有助于加强效率,但不会帮助GE发展”

难道只有科研创新有用吗?
并不是。
同样一个创新,也许A公司靠它赚到了钱,B公司却没赚钱甚至赔钱了,这里边管理能力的差别才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在研究工程机械时,看到小松的企业文化,就是认真,持续改进。
说白了,就是精益管理。

康明斯公司与小松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在日本和美国的工厂同时生产康明斯设计的柴油机,刚开始时,由于两家工厂从图纸到车间布局都完全相同,所以各方面都没有什么差距。然而五年之后质量水平出现了极大地差距。原因在于,在日本的工厂里,每一天都在提出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不懈地解决问题;企业一天天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五年之后,这个在日本本土的企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在美国的企业依然如故,还生产着五年前的产品,实现着五年前的产品要求。

两个几乎一样的公司,几年后却变成差异很明显,只有一个区别,是否持续改进。

譬如今年有个GE掌门的访谈,文章标题是“GE CEO Larry Culp on humility and why every detail counts”。
其中提到了一个趣事。

"Culp (18:22): Well, for those who don’t read our internal comms as closely as Alan and Ellen do: The first week of October we were up in Lynn, Massachusetts. I say we—I had two of our CEOs there with another probably 100 GE-wide leaders in attendance for a five-day Kaizen event where we were going into a plant where we make military engines, aviation engines, to improve processes. One of the keys is, no detail is too small to be tended to. In the men’s locker room up in Lynn, Massachusetts, there was a schedule sign that said “men’s lockeroom,” and locker room was one word with one r, and it clearly had been done years and years ago. And I happened to mention it in one of my daily vlogs that week. Well, as you might imagine, it was fixed in about 10 minutes time…
Murray (19:18): But had been there for decades.
Culp (19:20): …for decades. Some people—some people thought it was inappropriate for me to flag it, because I was picking on somebody who did it, and that was not my intent, but I was really trying, again, to walk the talk. If we’re going to walk past a misspelling in such a prominent place in a factory where we make engines that are underwing, when our peacekeepers are in the air, in harm’s way, that’s a problem. But the best part of the feedback I got was, yeah, they said to me, Larry, you don’t understand. In Boston, it’s “lockahroom.” There is only one R.

更衣室的单词拼写错误,这是很小的一个事情,而这个事情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没有人想到要去改正他。
正如同访谈所说, every detail counts。
缺乏了精益管理,持续改进的精神,企业文化就会逐渐变得不再务实,对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任何一个小事,任何一个细节都能注意到的公司,才是最牛逼的,这种公司才能持续改进你。

所以,GE最新这位掌门,从丹纳赫出身,理论上已经是最完美的人选。
如果他还不能带领GE走上持续改进的道路,恐怕GE真的就再也起不来了。
引用:
2022-09-21 13:00
我喜欢很多类型的书,人员传记是一种。
我认为,很多人在写传记的时候,有机会露出他们一生中最坦诚的样子。
很多人在自传里,无意中有“忏悔”和“交待一切”的倾向——当然了,出于面子等原因,他们也不会说出全部真相。
不过,这并不影响传记类书籍在我心中的地位,毕竟哪怕只能看...

全部讨论

nika9962023-01-04 20:32

前任就要分拆上市的 折腾了老半天路还是走回来了 丹纳赫牛逼的在于收购 所以这位牛人来ge之后把医疗最牛逼的生物医药设备制造部门给卖给丹纳赫 而且还是在新冠之前 丹纳赫合并收购比当年的ge 差远了了 ge当年收购可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一起收购 可是为啥最后失败了呢?杰克走了之后整个领导层就垮了 08金融危机 ge金融元气大伤 然后jeff 转向传统制造业 而欧洲在转型新能源 收购阿尔斯通 油气明显就是转型不力 最后拉下一堆烂摊子 最后慢慢处理之后 油气又爆发了 等等一切只是说明ge 运气太差 或者战略做不到长期化或者直接说企业战略问题

icefighter2022-12-04 18:32

刚刚在看京瓷的年报。
发现京瓷已经在弥补阿米巴经营的缺点了,就是各自为政,缺少协同。

Prior to the reorganization, although we
possessed diverse skills and technologies, we were challenged to integrate them into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due to the “walls” between departments that tend to get
stronger as a company grows. 

For this reason, we executed a restructuring to create greater synergies between
our businesses by aligning the organization into Components and Solutions groups, and sharing management
resources, including staff. 

As a result, we were able to integrate talent and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while retaining
the benefits of Amoeba Management.

问路在行2022-11-09 11:43

@veryKidd

veryKidd2022-11-09 10:21

其二是啥?

问路在行2022-11-09 10:02

非常同意,企业和组织的成长,决定性力量往往在于企业掌舵者风格与对市场的方向判断和决策的果敢,断臂求生刮骨去毒腐往往是一些大组织的走向二次发展的不二之选,不选只会在消耗中逐渐平庸
关于想表达的其二,对于组织内部的自我更新优化改善不是毫无价值,追求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价值,核心关键之一是所有改善和自救执行层面,往往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具有职权决策者,如您所说的官僚,他们本应是最大变革的支撑力量,而现实他们往往是障碍,而且缺乏耐心...
所以企业毒瘤是一批拿着PPT侵占实干员工的中层,以及尸位素餐的拿着股权躺平的元老...

风云哥哥2022-11-09 09:58

总体而言精益管理和阿米巴在成熟期导入都是烂玩意,产出很少不说,还诱惑老板心生邪念,以为内部压榨能挖出大金矿,沉迷其中,不在外面找机会,耽误很多时间

icefighter2022-11-09 09:12

说的有道理,看来精益管理是和阿米巴经营的缺点一致,不利于长期性的战略性的投入,最多适合于战术上的优化。

所以,丹纳赫的老总,肯定明白,选择大于努力。
当行业的红利不在,优化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所以还不如果断放弃旧赛道,切入新赛道。

2016年,公司将仪表和工业业务分拆成立新公司Fortive并剥离,这次剥离表明了丹纳赫专注于创新科学与技术的决心,分拆之后的“新丹纳赫”将业务重点分为生命科学、诊断、牙科、环境和应用业务四个板块。


丹纳赫的这次分拆,就是很好的例子。
丹纳赫的做法,看哪个细分行业有前途,就收购过来,然后优化运营,提高收益。
和3G资本(3G Capital)的套路是一致的。
只不过丹纳赫更专注于生命科学等领域,而3G资本主打消费领域。

但是,精益真的能对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创新产生价值吗?
丹纳赫的经营并不能证明这一点。
例如他的诊断板块能干掉罗氏诊断吗?
显然不行。

GE Aerospace将拥有GE的商标,并向其它两家公司提供长期商标许可。
从这个安排来看,GE最核心的资产还是航空。
航空是需要长期的突破性创新的领域。

GE过去的问题是过于官僚主义,通过精益的理念,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持续改进,这种接地气,务实的理念对扭转官僚主义肯定是有帮助的。
前面的那位,伊梅尔特,显然过于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他期待的GE数字化转型,底下人都敢用PPT来忽悠他。

一米阳光之股海2022-11-09 08:53

Mark

爱吃南瓜李子的香瓜2022-11-09 07:45

张磊在2018年左右给美的介绍过丹那赫的DBS系统,也在美的引进了,但用了2年就不用了。

问路在行2022-11-09 06:57

Kaizen 记得是兴起于日本的全员改善,多在生产性企业推广实践,初期的确能够发现一些习以为常的低效活动,通过优化很快可以见到成效,但很快就会陷入一种停滞,甚至方向左右
原因有二,一是表层的改善被纠正后,更具影响正向改善是需要长期调研数据支撑的,这些长效机制的改善非单独的小单元可以独立完成,需要协作,决策,投入,甚至改善之初会从实际反映上缺乏显著影响产生怀疑,这其实已经脱离了小单元Kaizen,更多的走向长期的CI , 更多的宏观上Lean 理念 ...
其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