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

发布于: 雪球转发:75回复:369喜欢:143

阴天,北京,周末。

跟芳芳约了半个世纪的咖啡,终于成行。

芳芳同志姓贾,比我大五岁。长得知书达理,工作上却霸道总裁,反应快、文笔好、能力强,信贷业务做得好,还在宏观分析上颇得心得。工作上认识后,我与芳芳甚觉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后来,深受领导信任的她很快升任零售部处长,主管按揭投放。这样一来,我们的共同语言更多了。

【楔子】

西四有个“1901咖啡”,背靠西什库天主教堂。西什库教堂1888年落成,1900年被义和团围攻,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要求清政府赔偿出资重修,次年完工开放,所以咖啡店起名叫“1901”。店内是教堂的西式风格,地板台阶嘎吱作响,地上彩砖斑斓,桌上摆着绿色灯罩,民国仿古风做的有模有样。

芳芳跟我提起这个店的时候,我正要夸赞她的品位,就收到了第二条微信——“离单位近,我加班中途出来一趟”。顿然扫兴。

上学的时候,文艺青年徐小猫打卡过这里。与上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大碴子口音的店员和隔壁红底黄字的沙县小吃,瞬间梦回民国后又大梦初醒。这次一去,隔壁沙县和东北大哥都不在了,只能揶揄自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一、破产姐妹】

在我快吃完一整角蛋糕的时候,芳芳姗姗来迟。

很难很emo,各方压力,真不是我一个小处长能解决的。

芳芳是责任感极强的人,也是把“房住不炒”写进血液里的人。当年楼市火爆,监管要求压降按揭。芳芳刚正不阿,说一不二,哪怕是中海华润这种合作了十几年的大客户,说不放也不给放。最后被人告到公司领导那里,受到领导一顿名褒实贬。——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说不是出于信仰,我是不信的。

现在情况转了180度,但她遇到的问题还是一样。

其实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靠着信仰在干活。从去年四季度又开始每个月督导放贷,一开始联系我,联系部门总,再后来联系行长。哎,找谁最后不还是要我落实吗?要能放出去谁会不放呢?

每个月,央行会公布信贷数据,一般会把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数据近似看作按揭贷款。2022年已经出数据的7个月里,2月和4月数据是负的,5月和7月只增长了1000多亿,即使是社融爆表的6月,也只增了4167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

其实,今年七个月里有四到五个月是净减少的。这不仅是我们行,有交流的绝大部分大行和股份行都是这样,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比公布的数据还要差一些。八月到现在也还是这样。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前几周摆烂,最后一周被监管催着加大投放,把下个月提前透支冲一下。周而复始。

在行里,她和另一位处长老杨,被人称为地产姐妹(当然,也有叫破产姐妹的)——没错,老杨是对公部的处长。

按揭毕竟是今年才转负的,而全行开发贷已经连续下降一年多了。他们跟其他银行相互取经,有没有表外可回表的,有没有能调口径的,有没有能充数的。总之,除了真放款,其他能让数字增加的方法都用过了

可土地成交价款1-7月下降43%,新开工面积下降36%,没有新项目,四证齐全的越来越少。老杨想着如何新增投放,芳芳则发愁如何转正。破产姐妹同病相怜。

【二、势不可挡】

现在说要满足合理需求,我觉得合理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再继续就是创造需求了,金融能凭空创造需求吗?那行长可不管这些,说加大投放,就加大投放,说市场化法治化,就控制风险。至于鱼和熊掌怎么兼得,‘小贾你去写篇报告给我’。

“哈哈,前面你讲的似乎是‘有情有义有米有炊,奈何没人吃饭’,后面发现原来是‘要填鸭还要担心鸭子不给钱’,太难了吧。”

芳芳没有接梗。

再换一个角度。传统路径是降准、降息,刺激银行放贷,银行就也会降低利率,进而刺激市场需求,利率就传导下去了。现在不是传导是指导,放开发贷,处理按揭积压,银行主动降利率,主动降低首付比,那银行自然没有动力。

她认真的样子特别可爱。

当然,我也完全理解现在的这种做法,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有取自然有舍,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还说‘你是一匹有站位的马,去吧!’,大离谱。

她认真的样子特别可爱,但嘴也是真损。

以我这些年对她的了解,我相信她比谁都希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只是因为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她跟我讲过很多轶事,那些献言献策却无能为力的沮丧,那些硬着头皮不惜代价放款的难过,或者承担风险替企业争取增量资金的纠结。

虽然势,仍旧不可挡,但不代表没有这么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既然势,仍旧不可挡,那嘴损就损一点吧,总比满嘴谎言要好。

【三、纳什均衡】

“其实现在,只靠你们已经很难解决了吧?”

不是现在,从头到尾靠银行也无法解决。现在所有矛头都指向银行,房企出事是银行的问题,监管账户没钱也是银行的问题,房子烂尾了还是银行的问题。企业好像成了有理的一方,法不责众了。”

“确实和你们关系不大,是18-19年那一波资管新规+整治非标,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当然,政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对困难的估计明显不足。”

这是触发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实本质还是运营模式的问题,所谓‘高周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要持续景气。开始音乐不停谁都不愿离场,后来音乐不停谁都不敢离场,没想到最后店家一个都不让离场。

具有宏观视野的人,更爱从上而下去思考问题。所以我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青岛。

“我们多次在会上建议过,希望统筹协调。得到的答复很明确也很无奈:还是先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正确的事吧。

每个个体面对问题的最优解,形成了纳什均衡的现状。

房地产开发资金需求极大,所以这么多年成长起来的头部企业能量惊人。二十年来,为了获取资金,他们的触角伸向了每一个能提供资金的领域。条线过多,没法勠力同心。

之后,芳芳火力全开,分别给我讲了一意孤行、附声吠影、倒打一耙、阳奉阴违的故事。说了半天,无非是此处略去100字。既是如此,芳芳还能有如此初心、担当、信仰,更令人钦佩。

你说正确,就是什么是正确?从不解,到理解。

能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正确的事,已经不易了。

【四、救市三部曲】

能跟我讲这些,我很感动。所以我也放肆了些。

“这两天的新闻,所谓“救市三部曲”。是不是说明已经有了救企业不救项目的趋势?第一个就是周五央视的通稿,住建、央行、财政联合发文,国开进场。”

正好相反,这个消息正好说明聚焦仍是项目。这个专项借款的背景是烂尾断贷事件,用途是保交付专用,住建亲自下场紧盯资金,谈什么救企业?资金也是地方政府统贷统还,甚至还纳入隐性债务,怎么可能用于救企业。

“……那第二个中债增直接下场担保总算了吧?”

算,这恰好说明有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做事了。现在气氛烘托到这了,我倒是想看看最后怎么下台。选几个,市场说你刻意保某几家,不认可。所以周五新闻特别说明否定了‘钦点’。但有求必应,怕是央行自己也不认可吧。据我了解,这件事内部争论非常大。

既然没有实质好消息,动辄大肆渲染是什么目的?刻意挑拨市场情绪?推高帮助投资者解套?市场是看实际动作的,“狼来了”的道理谁都知道。如果这次再次虎头蛇尾,绝不是创新低这么简单,对市场的打击一定会是加倍的。最后获利的,只能是投机者。

你比如西什库教堂重修,明明是庚子赔款辛丑条约下的产物,偏叫咖啡厅拿来做名字。岂不遭人耻笑?

我胆怯的看了下四周,没人注意到。然后白了她一眼。

“那第三个,降LPR……好吧你刚才说过了……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大家都期待的那种路径……比如基金?”

有可能啊,不过你是想要市场化法治化的基金,还是救项目不救企业的基金,抑或是保交楼稳民生的基金?

咖啡店内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五、解决一切】

“能不能直接快进到结局?剧透一下。”

这是可以说的吗?

“可以可以。”

芳芳说她不相信有一天此处会不再略去100字。如果只能继续,各地试探着放松限购,央妈降完LPR降首付比,销售可能暂时回暖却无法持续,赶不上风险蔓延的速度。所以,一定会楼越保越多,债越堆越高。

然后,过了某个临界点,宣布对银行、烂尾全部兜底,解决一切。

一个党员,和多年地产信贷工作经验,让芳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非常自信,对“解决一切”的解决能力非常自信,对现有价格体系失去支撑的影响非常自信。

我不敢同意。毕竟让我目前还保存一点点信心的,正是现有价格体系的勉强支撑。我没有她那样的自信。

我推了一下芳姐的背,“太吓人了,还是别继续说下去了。”

【后记、当代英雄】

其他的对话,无非是女人之间的碎言碎语。

芳芳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孩子学业、夫妻感情、父母健康都是难以回避的话题。

芳芳的孩子今年9岁,再过两年就要小升初了。10后已经开始整顿教育体系了,男孩贪玩,班里风气不太好,芳芳特别怕跟着坏孩子学坏。但学校遇到事情却总是找家长,这种事卷家长有什么用呢?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作业都是晚自习、小课桌完成,吃力的话家长忙也能报个补习班。“双减”政策下,什么事情都要在家完成,什么事情都要家长签字,微信时代找家长轻而易举,最终受苦的还是家长啊。芳芳说,现在别说鸡娃了,她连自己都鸡不起来,孩子只能靠自觉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今年也是芳芳结婚的第十年。所谓“锡婚”,也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样光鲜。结婚久了,当时的爱情更多现在成了亲情。芳芳说,有时候我觉得,他对谁态度都那么好那么客气,只有对我总是一副爱搭不理。他嫌我唠叨,我嫌他不说话,吵了几次,都难以说服对方,那就距离产生美吧。毕竟大部分日子的大部分小时,两个人是见不到面的。丈夫虽然不酗酒,但也贪杯,酒局不断,公事私事,常常醉醺醺回家。虽然我讨厌他满身酒气,但每次他喝多了回家,冲我一乐,一瞬间,我挺开心的。也挺伤心的。

芳芳的父母已经都退休了。老两口身子骨还算硬朗,虽然高血压冠心病一个没落下,但毕竟还健健康康着。之前有一年,芳芳妈吃错了降压药,住院住了一个月,期间还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工作还没有现在这么忙,她请了一个月假在医院陪妈妈,也正是如此,才没有护工的粗心和大意。芳芳说,她很难想象,下一次,如果再有这种情况,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她,该怎么办?唯愿父母身体健康。可转念一想,对父母的祝福竟然目的是让自己减少负担,又新增愧疚。

听芳芳说时,我几次好想哭。她是个好人,我真的好爱她。

跟你这个小可爱输出的负面太多了,我还是赶快去加班吧。

—————

说英雄,谁是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

芳芳不想当英雄,但我觉得她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完)

精彩讨论

phoenix-r2022-08-22 09:10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是前人的帐后人还,玩杠杆的行业莫不如是。以前大家玩的high,透支了太多,聪明的,反应快的,套现离场;留下的要么是贪心的,要么是反应慢的。金融端、企业端和政府端觉得如何如何,这种情况怎么怎么不好,可就是看不到其实底层老百姓现在是乐得见这种情况的,广大的人民群众没那么多的需求,更没有那么多需要刺激的需求。
不破不立。最讨厌一些所谓的手术台理论,说什么现在不下猛药还等不到病人慢慢调理就已经死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大概率是stake holder,绝大多数没有stake或者stake不多的人,绝非该种心态。他们是看不见结婚率和生育率的问题?再搞刺激,直接把中华民族的未来一把梭了,大家该变现变现,该跑路跑路?

骐骥万里2022-08-22 14:18

大政府小市场,必须会出现的结果

徐小猫yoyo05-08 18:30

$碧桂园(02007)$ 在2023年5月9日发行的两只由中债增进担保的债券,在即将第一次付息时遇到了极大困难。无论是违约代偿还是侥幸兑付,在第二支箭运行547天后,央妈终究还是到了要“出血”的时候,这或许是当初工具设立时未曾想到的。当年的“恒零”早就失去了市场关注,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还是让我想到芳芳当年的预言——因为,对于央妈,这不仅仅是一笔利息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回答第二支箭如何收场的巡视问责。

小炒肉100862022-08-23 20:40

我现在看到政治这两个字就倒胃

成熟的升值小灵巧2022-08-22 11:44

如果从大旗党的角度解释现有的政策逻辑,会不会所有一切动作的初衷就是为了干掉地产行业的现有逻辑,推到重来,为税制改革甚至经济体制、发展模式重塑铺路,可能也是一种解释视角。专项债也好、中债增担保发债也好,不过是在实现最终目的前的阶段性控制措施,防止出现不可控的突变,防止出现短期内的崩塌,用时间换空间,最终还是推倒重塑?
专项债保交付,解决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至于企业,是不会保的,生死看命,资不抵债只能出局。
至于空姐、碧姐、辉哥之流,资产负债表报了n轮了,高层真的没有判断?和爆雷的真的有本质区别吗?阶段性立典型,控制风险蔓延速度而已。
当年国企大下岗搞得,房地产行业搞不得?对cpc但凡有点了解,也不会低估她做事的决心、耐心、信心。代价必然是惨痛的,已经闹到这种程度,最高层的决心之大也是难以估量的。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事已至此,爆雷是早晚的事,和企业性质无关。这大概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逻辑,法制化市场化前提下的阶段性控制风险,可防可控,有条不紊,但结果不变。直到政策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起作用,超跌反弹,市场回暖,死后余生。

全部讨论

2022-08-22 09:10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是前人的帐后人还,玩杠杆的行业莫不如是。以前大家玩的high,透支了太多,聪明的,反应快的,套现离场;留下的要么是贪心的,要么是反应慢的。金融端、企业端和政府端觉得如何如何,这种情况怎么怎么不好,可就是看不到其实底层老百姓现在是乐得见这种情况的,广大的人民群众没那么多的需求,更没有那么多需要刺激的需求。
不破不立。最讨厌一些所谓的手术台理论,说什么现在不下猛药还等不到病人慢慢调理就已经死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大概率是stake holder,绝大多数没有stake或者stake不多的人,绝非该种心态。他们是看不见结婚率和生育率的问题?再搞刺激,直接把中华民族的未来一把梭了,大家该变现变现,该跑路跑路?

2022-08-22 14:18

大政府小市场,必须会出现的结果

$碧桂园(02007)$ 在2023年5月9日发行的两只由中债增进担保的债券,在即将第一次付息时遇到了极大困难。无论是违约代偿还是侥幸兑付,在第二支箭运行547天后,央妈终究还是到了要“出血”的时候,这或许是当初工具设立时未曾想到的。当年的“恒零”早就失去了市场关注,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还是让我想到芳芳当年的预言——因为,对于央妈,这不仅仅是一笔利息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回答第二支箭如何收场的巡视问责。

2022-08-22 11:44

如果从大旗党的角度解释现有的政策逻辑,会不会所有一切动作的初衷就是为了干掉地产行业的现有逻辑,推到重来,为税制改革甚至经济体制、发展模式重塑铺路,可能也是一种解释视角。专项债也好、中债增担保发债也好,不过是在实现最终目的前的阶段性控制措施,防止出现不可控的突变,防止出现短期内的崩塌,用时间换空间,最终还是推倒重塑?
专项债保交付,解决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至于企业,是不会保的,生死看命,资不抵债只能出局。
至于空姐、碧姐、辉哥之流,资产负债表报了n轮了,高层真的没有判断?和爆雷的真的有本质区别吗?阶段性立典型,控制风险蔓延速度而已。
当年国企大下岗搞得,房地产行业搞不得?对cpc但凡有点了解,也不会低估她做事的决心、耐心、信心。代价必然是惨痛的,已经闹到这种程度,最高层的决心之大也是难以估量的。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事已至此,爆雷是早晚的事,和企业性质无关。这大概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逻辑,法制化市场化前提下的阶段性控制风险,可防可控,有条不紊,但结果不变。直到政策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起作用,超跌反弹,市场回暖,死后余生。

2022-08-22 09:25

一声叹息,去年7月份房企卖了房拖着不给按揭的不也是银行吗?恒大一倒,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现在就是扁鹊来了也难治啊,确实到了要刮骨疗毒的地步了。

2022-08-22 20:25

中庸说:为人当,坦荡,正直,谦虚,内敛,谨慎,深谋远虑,顾全大局。
现在的中庸说:嗯…对…是的。心里想:放尼玛的屁。
把曾文正公气的,棺材板快踢破了。

2022-08-24 13:13

开始音乐不停谁都不愿离场,后来音乐不停谁都不敢离场,没想到最后店家一个都不让离场。

房地产产业链所有蛀虫要是不把吃的全吐出来或者牢底坐穿,我坚决反对全民买单式解决一切

2022-08-22 10:22

泡沫破灭吧,拖着也不是个事,然后资源重新配置,实现伟大复兴。

2022-08-22 15:54

高瞻远瞩的主动刺破被下面搞成三套车和集中度立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