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原则永世不变,投资宗旨始终适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53回复:28喜欢:94

股市原则永世不变,投资宗旨始终适用

华尔街著名投资人、格雷·梅森价值信托基金管理人 比尔·米勒

投资依赖于具体环境。最好的投资宗旨是通用且恒久的,而不是说,你一定要弄清楚今天要做什么,因为这不会给你的投资带来多大帮助。“低买高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宗旨,它适用于任何投资环境。不管是在21世纪购买垃圾债券的沃伦·巴菲特,还是在19世纪利用滑铁卢恐慌发横财的罗斯柴尔德,抑或是公元前500年在大宗商品市场上赚大钱的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米利都人泰勒斯,概莫能外。但这个宗旨也未必无懈可击,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如果你知道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那么这个建议也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你不知道,同样也用不上它,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这个宗旨。

一个投资宗旨越具体,它的使用就越依赖于当下环境及其演变方式。几乎每个投资问题的答案都是相同的:看情况。科技股是好投资吗?在1996—1999年间,绝对是稳赚不赔的好投资,但是在2000年,它们却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

股票一定就是比债券更可取的长期投资吗?视情况而定。如果你所谓的长期投资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并终于40年代末,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但如果这个期限是从40年代末延续到60年代末呢?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则是“当然”。尽管两个时间跨度是一样的,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看情”的时候,那么,这个问题就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了。

正是因为这种环境依赖性,使得很多投资专著可能在面世几周后便销声匿迹。而且投资建议越具体,就会越容易过时。没有人会因为寻找投资方向而去关注华尔街公司上一年发布的投资“战略”。市场对投资书籍的需求同样依赖于当时的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段时间,有关货币危机的书籍在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通货膨胀的话题成为新的时尚,而互联网方面的书籍则刚刚走下神坛。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投资专著,实际上少之又少。《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就是一本大多数投资者和几乎所有成功交易者都曾读过并受到启发的专著。这本书披露了传奇股票操盘手杰西·利弗莫尔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埃德温·勒菲弗用自己的语言,将利弗莫尔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描述了每个投资时代都会反复出现的场景,以及利弗莫尔应对这些场景所采用的策略。他擅长的是识别这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并从中获利,但他却不善于发现并且也没有认识到,这些貌似相近的场景可能会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他既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最后一次投资亏损让他在荷兰雪梨酒店男卫生间开枪自尽。

另一本精彩的投资书则以书名而非内容而著称。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一书中,小弗雷德·施韦德描写了一段有趣的时期,它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几乎已经消失的世界。

至于能让所有对制定投资策略感兴趣的人在经济上受益的投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这些书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信息、启发和知识,可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为读者带来收获,可以加深对当下形势的认识或是提供新洞见。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经典之作当属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该书首次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开创性著作《证券分析》的再现。你可能是一名优秀的投资者,而且从未读过《聪明的投资者》,但如果你有兴趣看这本书,相信你会更出色。格雷厄姆塑造了一代价值投资者的思想,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然就是沃伦·巴菲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通过亚当·史密斯的绝版著作《超级金钱》,首次听说沃伦·巴菲特。这本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牛市期间顶级畅销书《金钱游戏》的续集。《超级金钱》创作于1969年和1970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以及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之后。这本书在“肯定有人做了正确的事情:大师的训诫”一节中介绍了巴菲特。在介绍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原则时,这一节以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活动作为例证,当时的巴菲特已成为一个不到40岁的超级富翁。不同于弗雷德·卡尔、弗雷德·梅茨和蔡至勇等其他60年代的著名基金管理人,巴菲特避过了这场危机。在过度投机碾压了他认为继续在公开市场所需要的安全边际时,巴菲特解散了自己的合伙企业。

那时的我正值20多岁,当时,马上引起我注意的是巴菲特的初始资本几乎接近于零,但是在39岁解散合伙公司时,他已经拥有了2500万美元的资产。按照亚当·史密斯在《超级金钱》中的说法,巴菲特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借到一笔钱,“坐在他的无花果卧室里,通读投资手册……”他买入的是“低调而简单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易于理解,因此,可以留下很多时间陪孩子、打手球或是看着玉米慢慢长大”。这样的投资策略似乎可以让自己无止境地懒惰下去,这听起来的确不错:从一无所有开始,读点东西,买几只股票,等待,然后就变成了富人,到40岁之前可以无所事事。

我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然后便开始四处寻找巴菲特。我从朋友那里筹到一些钱,开始购买股票——都是简单、易懂、市盈率低而且最好有大量硬资产和良好流动比率的公司。总之,我买入的全部是所谓的超级低估值股票,也就是格雷厄姆建议的“net/net”股票。这和尼古拉斯·达瓦斯在《我如何在股市上赚200万美元?》一书中提出的方法大同小异,在我的记忆中,这种方法就是在股票价格波动的周围绘制一个框,但我觉得这显然是过度简化的,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其他人都可以先于我收获超额收益。

其实,我根本就不必这么担心。25年后,投资者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在购买股票时依旧不愿意研究发行股票的公司。自泰勒斯那个时代以来,市场行为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大多数人更喜欢买进处于上涨趋势的股票,而不是将会上涨的股票。彼得·林奇(Peter Lynch)曾经常说,和花费1万美元购买股票相比,在购买同样价格的电冰箱之前,人们往往会进行更多的研究。

今天的股票市场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价格波动更频繁、迅速,而且随之而来的“噪音”也远远超过以往。市场已趋于大众化和分散化;股票持有者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而且政府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对它不理不睬。

这个市场的所有主题都和价值有关。市场的功能是对资产定价,尽管还存在种种缺陷,尽管人们还没有设计出更完美的系统。价值早已成为热门话题,这种情况不仅是指股票市场,图书市场也一脉相承。

写书的过程一直让我如痴如醉。如果你还没有为大众所熟知,那么在所有投资中,创作绝对是实现经济回报概率最低的项目。幸运的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文笔就像是我在纽约的餐馆吃农家炸薯条的那种感觉:没法控制。但和我吃薯条不同的是,他强迫你做的事有益无弊。

可以说,《投资的本质》一书是对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完善、更新和扩展。本书既涉及选股,又兼具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管理风格,罗伯特称之为“集中投资”策略。此外,该书还涉及如何认识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及如何将投资策略运用于“新经济”等方面的诸多新主题。

对于那些笃信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关键的投资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在一个貌似不存在牢固估值标准的环境下使用这些概念。很多旧的规则已不再适用。以前,当债券的收益率超过股票的收益率时,股票的吸引力就会远远不及债券。这种估值标准的有效性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自此之后,这一标准便彻底失效。以前,市场的账面价值便低,而市场交易价格则是账面价值的两倍甚至更多,但这个规则已不复存在。以前,如果股票收益率跌至3%以下,那么即可认定股票被高估值,同样,这样的规则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不再有效。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用有力的论据告诉我们,自己的经验,再加上查理·芒格的推动,促使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始终在不断发展。进化始终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禀赋。原则永世不变,宗旨始终适用。变化的只是环境和背景。

 #多只科技股中报大幅预增#    #蓝思科技上半年预盈19亿#   

 @厚恩投资张延昆    @我是任俊杰    @望京博格    @静逸投资    @流水白菜   @释老毛   @闲来一坐s话投资   @股海十三年   @中巴价投研习社   @巴菲特读书会    @肖志刚   @铁公鸡金融   @Conan的投资笔记   @马喆   @认真的天马   @Ricky   @孥孥的大树   @无声   @处镜如初   @今日话题  


购买链接:

京东机械工业出版社旗舰店:网页链接

淘宝机械工业出版社旗舰店: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0-07-15 15:40

十三老师,您对地产板块有什么新的看法吗?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迹象,不管业绩增长如何,就是不会反馈到股价上,价值投资是不是对地产股无效,也许市场认为房地产是夕阳产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最近几年业绩又是那么确定,我一直抱着安全边际至上的理念持有地产股到现在发现基本指数都跑不赢!现在特别迷茫和无助,想听听老师的见解,地产股是否还有继续投资的价值!谢谢!

2020-07-16 13:36

股市没有神,也没有第二个巴菲特,投资的本质让认知变现

2020-07-15 15:20

转发。

2020-07-14 13:51

感谢机工社好书不断

2020-07-19 13:04

20年代到40年代和40年代到60年代对于市场而言太短暂。但对于个人生命而言太漫长。所以运气占比很大

2020-07-16 18:38

又是一本好书

2020-07-14 13:44

2023-02-03 13:15

四字箴言

2020-08-26 09:27

字数越少事越大,
方法越简单过程越困难

2020-07-23 01:56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