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2回复:41喜欢:52
评酒结果是在吃饭桌上给他汇报,我听到的。
周总理就说,茅台酒是几种酒兑出来的,要放多少年,才是真正的茅台,拿刚出厂的茅台去评怎么行,要拿老茅台、真正的茅台去评比。他让秘书顾明去问一下。
这一“问”,牵出了中国白酒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大拐点。评酒结果是在吃饭桌上给他汇报,评酒结果是在吃饭桌上给他汇报,评酒结果是在吃饭桌上给他汇报,

精彩讨论

82年的可乐02-22 15:19

想起了一个我身边的例子:一次定制软件招标,3家公司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方案,我们技术组根据相关参数给了一个技术评价结果。跟领导汇报后,领导也没说不行也没给通过,只是说下次开会再评,然后“随口”提了句 某个参数如何如何重要……果然,下次开会我们都知道该选谁了。

DeepSleeper1102-22 15:39

你们是懂招标的

向上的红狮子02-22 17:05

特意去查了一些资料,又有了不同的结论,留存一下。
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上把茅台排到了第五的位置上。这件事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当时国宴用酒就是用的茅台。有日本媒体质疑为啥拿第五的酒在国宴上用,这件事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就有了后续发生的事情,各家酒企试点。
同时1952年和1963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酒会上大师门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同香型的酒放在一起品评的时候,浓香型(当时还没有香型分类)的白酒的香气会压制其他香气的白酒。这也是导致茅台排到了第五汾酒到了第七的重要原因。后来第三届的时候就改变了混合编组评酒的方式,开始按照香型分类来评酒。后续就有了我们现在大家熟悉的各种香型。

醉眼看人間02-22 19:59

单粮浓香上限更高。

狂暴干饭食兔君02-22 16:03

不同香型白酒盲评就和不同茶叶盲评一样——放一泡龙井和铁观音,谁喝不出来……

全部讨论

特意去查了一些资料,又有了不同的结论,留存一下。
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上把茅台排到了第五的位置上。这件事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当时国宴用酒就是用的茅台。有日本媒体质疑为啥拿第五的酒在国宴上用,这件事引起了周总理的关注,就有了后续发生的事情,各家酒企试点。
同时1952年和1963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酒会上大师门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同香型的酒放在一起品评的时候,浓香型(当时还没有香型分类)的白酒的香气会压制其他香气的白酒。这也是导致茅台排到了第五汾酒到了第七的重要原因。后来第三届的时候就改变了混合编组评酒的方式,开始按照香型分类来评酒。后续就有了我们现在大家熟悉的各种香型。

想起了一个我身边的例子:一次定制软件招标,3家公司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方案,我们技术组根据相关参数给了一个技术评价结果。跟领导汇报后,领导也没说不行也没给通过,只是说下次开会再评,然后“随口”提了句 某个参数如何如何重要……果然,下次开会我们都知道该选谁了。

感谢分享,记录一下。
有一个疑虑,其实五粮液的多粮酿酒里面的味道很独特,老窖独有的窖香也很独特,茅台的独有的味道也和其他酱酒完全不一样很独特,给我盲品我也能喝出来谁是谁何况这些大师呢。

02-22 13:24

X总理曾经说,看来茅台需要帮助。
👍👍若拿所谓的药毛与真茅相比,既是情商的问题,也是智商的差距,更是禀赋的的缺失。
👍👍茅台不仅是社交型“货币”,更是软黄金中的硬黄金!还象手表里的劳力士,爱马仕的包包,香奈儿的护肤品…茅台的国酒地位谁又能替代?
👍👍人生财富,禀赋注定!

02-22 15:12

求推荐书名

02-22 23:04

我竟然看完了,看到最后竟然看到了周恒刚大名,不禁回忆起一个往事。
话说2018年底,我也在泸州老窖公司参加了周恒刚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值得一书的是每位来宾都发了一瓶泸州老窖特制的周恒刚纪念酒,浓香饱满,醇厚悠长,真的好喝,至今记忆犹新。幸好我还有一瓶,算是收藏了。
后来的疫情把记忆搞模糊了,除了几个生产车间和无数的各朝代的窖池,我们还参观了酒库吗?至少期间还参观了一个朋友的私家酒厂和他的设在山洞中的酒库,那是海量库存哇。
中国白酒,喝不完,根本喝不完。

02-22 14:57

喜欢历史。读史明志,从中得以窥视事物发展的脉络,尽揽精彩纷呈的多样故事,一解好奇心之渴。我想,投资茅台,可以说是我最重要的投资决定。今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茅台传给读了。等到时间自由以后,再去茅台镇亲自走上那么一遭,顺便川贵一游,走访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既是小小股东的体验之旅,更是对白酒文化的徜徉之旅。期待时间自由、财务自由的时刻,早一点到来

白酒真是神奇的生意,护城河真是高到离谱,80年过去了,玩来玩去还是这几家。排位倒是几把交椅轮流坐。

02-22 13:25

古井分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