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归零,重头再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299回复:515喜欢:369

       经常有些球友私信或者评论,问我近况。我看了下居然有3000球友关注了。我就简单说一下目前情况。或许对有些朋友有用,或正面或反面。

       上次发帖从1000万到300万,现在基本是从300万到0。个人资产几乎归零,但是我人还在市场,还没结束,目前个人持仓100W左右。

        我认真回想我的投资经历,从几万到一千万,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个我的价值观是对的。我没看过《证券分析》,没看过《聪明投资者》等等一些。但是我从第一笔投资开始,我就是按照"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去做的,虽然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我觉得这个是基础,所有投资朋友都要遵循,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这里面有一个陷阱,买所有公司一定不能仅仅是表面的便宜,一定必须有成长,相对于现在你买进价格、环境下的成长。不然可能也不会有好的收益。有些公司很便宜,但是没成长,可能一直便宜下去。

        第二个方面,自我控制。市场总是反人性的,除了市场极端时候的恐惧和贪婪需要控制。更多的是长期的忍耐。等待市场把你的判断兑现,给到你预判的价格,从而兑现。流行的话说,叫延迟满足感,这点可能是做好大多数事情所必须的,也是最难的。

        第三个就是运气。你需要运气给到你好的,足够低的价格。你需要运气尽量快的,尽量高的,让你兑现。你需要运气,不要发生小概率时间,比如自然灾害、人祸。

        从一千万到零。不管是从一千万到0,还是从一千亿到0,实际都是一样的。2个因素会让你归零。

       一个,场内杠杆。不管你资产多少,只要有场内杠杆理论上就能让你有归零的可能。关于杠杆有很多讨论,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我的看法是,杠杆本来是中性的,放大你的收益,同时也放大你的亏损。没有所谓应该不应该,好或者坏。只有自己的选择和合适不合适。我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说一下。杠杆有归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的价值观是对的,买的公司是对的,买的价格是对的,那么归零有可能性,但是概率极小。比如我起步很低,才几万块钱,我是一直用杠杆,因为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投资的效率是完全依赖本金的。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小概率事件一次或者说短时间发生概率小,但是长时间下去,那么他发生的概率就是100%,也就是流行说的终局思维。在认识到这2点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做出自己合理的选择,我们也不用去硬搬巴菲特也好,各种大V的投资方法也好,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的前提下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起步很低,资金很小的时候,但是买的价格是对的,公司是对的,心里承受能力可以,能承担归零的这个结果的前提下,不是可以杠杆,而是应该杠杆。但是小概率事件一个是长期必然会发生,一个是不管多少都一样归零。所以我们应该适度杠杆,合适时点退出杠杆。这个合适时点怎么界定,很难,涉及个人很多因素。我个人觉得如果投资资产超过个人年收入10倍左右时,就应该退出杠杆了,这时可能失败就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了。

        第二个是,极度重仓一家公司。以前我还没经历过公司破产,所以我认识不够,这点也能让你归零。实际这个很没有必要,没有哪个公司好到需要你重仓、全仓的。但是好的投资机会也不会很多,适度买入3到4个不相关行业基本就够了。

        我从几万到千万,因为前面3点,我从千万到0因为后面2点,先是加了杠杆,后来又单仓融创。一错再错,为什么?人经常不知道知足,不懂得珍惜,总是到失去时才会追悔莫及。我当时从一千万亏到三百万,人很难受。我也尝试理性思考,我有300万现金,住着160平房子,开着特斯拉,家庭和睦。理性让我问自己为什么还要这么痛苦呢?人性如此,当时不知道满足,不懂得珍惜,继续拿300万想搏一下。同时自己也算了一下,推测融创如果爆雷等重组后也可以值10元/股,我没有场内杠杆,最坏的情况我可以熬到他重组。没想到市场情况如此之糟,人祸能一错再错。但是归根结底,人如果想要幸福,基础是要知道知足,要懂得珍惜。

        最后我现在怎么做。

        认识我的朋友跟我说,你太坚强了。我只能一笑置之。除了坚强我还能怎么办,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人,死了容易,活着难。自己该负的责任不能逃避,也不需要逃避。在市场急速下跌的5-9月份,我报了中级会计师,学了4个多月,3门算是以比较高的分数通过。每天账户几万几十万亏损,还得全心投入去学习,3门一次考还得上班,时间是很紧,人很痛苦,但是你能怎么办呢,该承担的你只能承担。

        我对现在很不满意,但我对未来充满乐观。我还在市场,我相信我能做好投资,还会再次变得有钱,可能那时候我会更加珍惜。

       没有深奥大智慧的东西,只是简单写了一些自己所想,希望对有些朋友能有一些帮助。目前主要持仓,从高到底,$腾讯控股(00700)$ $新城悦服务(01755)$ $分众传媒(SZ002027)$ 。

精彩讨论

天然的致富小甜心2022-11-21 19:44

散户维一的优势是等待熬时间做对的事......若加了杠杆这些优势就没了

天外非仙2022-11-21 22:45

教科书般的杠杠故事
$雅戈尔(SH600177)$ 


无意中刷到一个杠杠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经典,教科书般的杠杠故事。我借题发挥,多说几句,主要是留档用于警惕自己,因为自己在不久前也开了融资账户并尝试杠杠的使用。平时在鸭子板说话比较多,也转到鸭子板,提醒有杠杠的雅迷引以为戒。

首先,我相信原帖作者的故事真实性很高,之前读过他融创投资总结贴,那个时候他的投资资金刚从原来1000万缩水到约300万,一直很好奇后来怎么样了,今天无意中刷到楼主的更新贴,竟然从300万清零了。为楼主的得而复失惋惜,为楼主能坦然接受并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努力而感到欣慰,佩服楼主的乐观与自信,但对楼主对杠杠的认识有些担心。

无意冒犯,但个人觉得楼主对投资的认识其实仍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大道理都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也绝对正确。但什么叫“买公司”,到底买什么样的公司?似乎楼主的认知是“一定必须有成长”,所以楼主选择的公司大多是当时的网红公司(要么是之前业绩持续高增长,要么之前股价持续高涨),出现危机之前的融创是这样的公司,而楼主后面买的腾讯,分众是否也有网红股的影子?那到底怎么样“买公司”安全边际才会高一点?我自己的理解是,买公司的现金流,可持续的现金流,或者更俗一点,买现金流健康、可持续高股息回报的公司。

回到正题,对杠杠的认识。前面说到“对楼主对杠杠的认识有些担心”。楼主清楚认识到从1000万清零的最大原因是杠杠,而且对杠杠放大成功与失利做了非常好的总结,点赞楼主的认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小概率事件一次或者说短时间发生概率小,但是长时间下去,那么他发生的概率就是100%,也就是流行说的终局思维”,楼主自己的故事就是对终局思维的最好诠释。既然楼主对杠杠认识如此清楚,为何还需要为楼主担心?那是因为楼主后面继续写到:“如果起步很低,资金很小的时候,但是买的价格是对的,公司是对的,心里承受能力可以,能承担归零的这个结果的前提下,不是可以杠杆,而是应该杠杆” 。从这句话里,你能看出楼主对杠杠的不舍,整句话其实就一个意思 “资金很小的时候,应该杠杆”,在看看楼主的现状,1000万清零之后差不多就是属于资金很小的时候,所以较大概率楼主现在仍在用杠杠,他目前账户100万也许就有不少是杠杠资金,也许未必全部是场内杠杠,可能有部分或全部是场外杠杠(借的钱),但无论场内场外,杠杠的性质其实都一样,都是对“用闲钱投资”这一保守投资红线的穿越。既然无法放弃杠杠,那么终局思维的石头就悬在那里,就很有必要担心了。当然,楼主仍然在用杠杠或在考虑用杠杠都是我个人猜测,是我根据楼主原帖做的逻辑推理,如果我猜错了,请楼主见谅并向楼主道歉。如果楼主真的在用杠杠,特别是场外杠杠,建议楼主三思,上一次杠杠只不过是几万起步到千万然后清零,不影响生活,如果场外杠杠再有失手,那影响就很严重了。

楼主原帖对杠杠不舍,并提出了一个办法似乎想给杠杠加个套。“我们应该适度杠杆,合适时点退出杠杆”, 并且提出的合适时点是“投资资产超过个人年收入10倍左右”。理由是“这时可能失败就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了”。 这个所谓的杠杠用法如果只是为了避免不能承受之重,那干脆不用它不是更好? 从楼主原帖,我的理解是,楼主对杠杠的反思是退出杠杠太晚了,如果早点退出就好了。然后提出了一个10倍年收入退出方法。看到这里,想起来本山大叔和范伟玩拍卖的小品,借用到股市杠杠上,第一次10倍年收入退出晚了,再来一次,想好了5倍年收入喊停,可谁能保证3倍年收入的时候杠杠就不提前发威呢?

那么是否杠杠真的绝对不能用?也不是的,目前为止,我觉得对杠杠用得最合理的是腾腾爸,设置一个极低的安全杠杠,没猜错的话,腾腾爸用的是本金10%左右,即使股票跌到你认为是市场送钱天上掉馅饼的程度,也能管住手,不碰自己设置的红线。再简单一点,杠杠的安全线在哪里?应该是杠杠借的资金不超出你可以随时腾挪用闲钱补上的额度。也许会有人问,那这么点杠杠有啥用?有用,就是用融资账户过个交易赢,同时稍微增加一点交易的灵活性,例如看到便宜的时候,提前将下一年度的股息借出来先买了。这也是我自己目前用杠杠的方法。
@丰年投资

好可爱鸭2022-12-17 08:42

反思了一大堆,最后来一句这票干完就卸杠杆。。。

forcode2022-12-17 08:33

记得楼主在去年从1000万亏到300多万时,依然重仓融创,当时融创股价好像在10元左右,融创这种高杠杆公司,绝对有很大的破产风险,不适合越跌越买,甚至,我根本都不会去碰。当时你要是止损,还有300多万本金。

但一个人的财富跟认知是匹配的,你守不住那1000多万,说明你的认知不够。

后面看你买了腾讯控股和新高教集团,好像是抄我作业?又是一上来就25%仓位,这么重仓!我只买了1%,然后越跌越买,跌倒最低点也不过买到5%,你没做足够功课,却敢一把嗦买25%。

这还是赌性太重,对投资收益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想一夜暴富。这种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就让你没有健康的心态,不能忍受慢慢变富。

很多人看不上10%的年化收益率,崇拜一年翻倍,你从几万杠杆炒到上千万,这在很多韭菜眼里是真厉害,年化收益率绝对稳超巴菲特的20%。

但同样10年10%的年化收益率,并没有直接比较的价值,还得看承受了多大的风险获得的10%年化收益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在40岁赚到1000万,一个是做外科医生合法收入,另一个靠抢银行,二者肯定不能等而视之,抢银行得到1000万,冒着杀头风险。

你用几万赚到上千万,一定是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运气极好,长期而言,概率一定会起作用,运气不重要,所以,你守不住高风险得到的1000万具有必然性。

同样收益率背后承担的风险,还可以拿这一点来思考:

你一半资金存定期一半资金投资股票,组合承受的风险肯定小于全仓股票,更小于杠杆买股票,如果你1000万里有500万存定期,就算另外500万亏到只剩50万,那你定期收益本金加上股票剩下的50万,目前还能剩下差不多600万身家,你现在就要淡定得多。

如果一个人一半资金存定期还能获得10%年化收益率,另一个人全仓股票获得10%年化,谁更厉害?显而易见是前者,我过去十几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1%,而我长期股票仓位在30%~85%之间动态再平衡,我几乎从不碰负债率超过75%的高杠杆公司,我承受的风险远比多数人要低。所以,我这11%的年化收益率含金量要高得多。

投资观念决定投资操作,对收益率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不能忍受慢慢变富,这种认知决定了绝大部分人投资心态不健康,投资操作变形,承受了过大的风险。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认知,就算再次好运气赚到第二个1000万,迟早还会再亏掉……

杭州的小江2022-11-21 19:25

非常认同您的看法!也有过几万到千万的炒股经历….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曾经用过三倍五倍的杠杆,15年一星期就归零….后来做业务卖房子又搞出来三四百,前年去年加场内一倍杠杆做到两千多….然后去年三月份一个月就跌去了一千….后面继续降杠杆到0.5倍,结果继续跌倒只剩七八百,今年底部起来翻倍又到一千七八…..结果最近一个月又暴跌….现在又只剩一千…..杠杆真是双刃剑,决定这票干完了以后放弃杠杆,钱赚不完但是能亏完,这大概就是我这两年的领悟吧。希望楼主也能翻身大赚!

全部讨论

散户维一的优势是等待熬时间做对的事......若加了杠杆这些优势就没了

教科书般的杠杠故事
$雅戈尔(SH600177)$ 


无意中刷到一个杠杠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经典,教科书般的杠杠故事。我借题发挥,多说几句,主要是留档用于警惕自己,因为自己在不久前也开了融资账户并尝试杠杠的使用。平时在鸭子板说话比较多,也转到鸭子板,提醒有杠杠的雅迷引以为戒。

首先,我相信原帖作者的故事真实性很高,之前读过他融创投资总结贴,那个时候他的投资资金刚从原来1000万缩水到约300万,一直很好奇后来怎么样了,今天无意中刷到楼主的更新贴,竟然从300万清零了。为楼主的得而复失惋惜,为楼主能坦然接受并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努力而感到欣慰,佩服楼主的乐观与自信,但对楼主对杠杠的认识有些担心。

无意冒犯,但个人觉得楼主对投资的认识其实仍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大道理都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也绝对正确。但什么叫“买公司”,到底买什么样的公司?似乎楼主的认知是“一定必须有成长”,所以楼主选择的公司大多是当时的网红公司(要么是之前业绩持续高增长,要么之前股价持续高涨),出现危机之前的融创是这样的公司,而楼主后面买的腾讯,分众是否也有网红股的影子?那到底怎么样“买公司”安全边际才会高一点?我自己的理解是,买公司的现金流,可持续的现金流,或者更俗一点,买现金流健康、可持续高股息回报的公司。

回到正题,对杠杠的认识。前面说到“对楼主对杠杠的认识有些担心”。楼主清楚认识到从1000万清零的最大原因是杠杠,而且对杠杠放大成功与失利做了非常好的总结,点赞楼主的认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小概率事件一次或者说短时间发生概率小,但是长时间下去,那么他发生的概率就是100%,也就是流行说的终局思维”,楼主自己的故事就是对终局思维的最好诠释。既然楼主对杠杠认识如此清楚,为何还需要为楼主担心?那是因为楼主后面继续写到:“如果起步很低,资金很小的时候,但是买的价格是对的,公司是对的,心里承受能力可以,能承担归零的这个结果的前提下,不是可以杠杆,而是应该杠杆” 。从这句话里,你能看出楼主对杠杠的不舍,整句话其实就一个意思 “资金很小的时候,应该杠杆”,在看看楼主的现状,1000万清零之后差不多就是属于资金很小的时候,所以较大概率楼主现在仍在用杠杠,他目前账户100万也许就有不少是杠杠资金,也许未必全部是场内杠杠,可能有部分或全部是场外杠杠(借的钱),但无论场内场外,杠杠的性质其实都一样,都是对“用闲钱投资”这一保守投资红线的穿越。既然无法放弃杠杠,那么终局思维的石头就悬在那里,就很有必要担心了。当然,楼主仍然在用杠杠或在考虑用杠杠都是我个人猜测,是我根据楼主原帖做的逻辑推理,如果我猜错了,请楼主见谅并向楼主道歉。如果楼主真的在用杠杠,特别是场外杠杠,建议楼主三思,上一次杠杠只不过是几万起步到千万然后清零,不影响生活,如果场外杠杠再有失手,那影响就很严重了。

楼主原帖对杠杠不舍,并提出了一个办法似乎想给杠杠加个套。“我们应该适度杠杆,合适时点退出杠杆”, 并且提出的合适时点是“投资资产超过个人年收入10倍左右”。理由是“这时可能失败就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了”。 这个所谓的杠杠用法如果只是为了避免不能承受之重,那干脆不用它不是更好? 从楼主原帖,我的理解是,楼主对杠杠的反思是退出杠杠太晚了,如果早点退出就好了。然后提出了一个10倍年收入退出方法。看到这里,想起来本山大叔和范伟玩拍卖的小品,借用到股市杠杠上,第一次10倍年收入退出晚了,再来一次,想好了5倍年收入喊停,可谁能保证3倍年收入的时候杠杠就不提前发威呢?

那么是否杠杠真的绝对不能用?也不是的,目前为止,我觉得对杠杠用得最合理的是腾腾爸,设置一个极低的安全杠杠,没猜错的话,腾腾爸用的是本金10%左右,即使股票跌到你认为是市场送钱天上掉馅饼的程度,也能管住手,不碰自己设置的红线。再简单一点,杠杠的安全线在哪里?应该是杠杠借的资金不超出你可以随时腾挪用闲钱补上的额度。也许会有人问,那这么点杠杠有啥用?有用,就是用融资账户过个交易赢,同时稍微增加一点交易的灵活性,例如看到便宜的时候,提前将下一年度的股息借出来先买了。这也是我自己目前用杠杠的方法。
@丰年投资

2022-12-17 08:33

记得楼主在去年从1000万亏到300多万时,依然重仓融创,当时融创股价好像在10元左右,融创这种高杠杆公司,绝对有很大的破产风险,不适合越跌越买,甚至,我根本都不会去碰。当时你要是止损,还有300多万本金。

但一个人的财富跟认知是匹配的,你守不住那1000多万,说明你的认知不够。

后面看你买了腾讯控股和新高教集团,好像是抄我作业?又是一上来就25%仓位,这么重仓!我只买了1%,然后越跌越买,跌倒最低点也不过买到5%,你没做足够功课,却敢一把嗦买25%。

这还是赌性太重,对投资收益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想一夜暴富。这种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就让你没有健康的心态,不能忍受慢慢变富。

很多人看不上10%的年化收益率,崇拜一年翻倍,你从几万杠杆炒到上千万,这在很多韭菜眼里是真厉害,年化收益率绝对稳超巴菲特的20%。

但同样10年10%的年化收益率,并没有直接比较的价值,还得看承受了多大的风险获得的10%年化收益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在40岁赚到1000万,一个是做外科医生合法收入,另一个靠抢银行,二者肯定不能等而视之,抢银行得到1000万,冒着杀头风险。

你用几万赚到上千万,一定是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运气极好,长期而言,概率一定会起作用,运气不重要,所以,你守不住高风险得到的1000万具有必然性。

同样收益率背后承担的风险,还可以拿这一点来思考:

你一半资金存定期一半资金投资股票,组合承受的风险肯定小于全仓股票,更小于杠杆买股票,如果你1000万里有500万存定期,就算另外500万亏到只剩50万,那你定期收益本金加上股票剩下的50万,目前还能剩下差不多600万身家,你现在就要淡定得多。

如果一个人一半资金存定期还能获得10%年化收益率,另一个人全仓股票获得10%年化,谁更厉害?显而易见是前者,我过去十几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1%,而我长期股票仓位在30%~85%之间动态再平衡,我几乎从不碰负债率超过75%的高杠杆公司,我承受的风险远比多数人要低。所以,我这11%的年化收益率含金量要高得多。

投资观念决定投资操作,对收益率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不能忍受慢慢变富,这种认知决定了绝大部分人投资心态不健康,投资操作变形,承受了过大的风险。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认知,就算再次好运气赚到第二个1000万,迟早还会再亏掉……

非常认同您的看法!也有过几万到千万的炒股经历….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曾经用过三倍五倍的杠杆,15年一星期就归零….后来做业务卖房子又搞出来三四百,前年去年加场内一倍杠杆做到两千多….然后去年三月份一个月就跌去了一千….后面继续降杠杆到0.5倍,结果继续跌倒只剩七八百,今年底部起来翻倍又到一千七八…..结果最近一个月又暴跌….现在又只剩一千…..杠杆真是双刃剑,决定这票干完了以后放弃杠杆,钱赚不完但是能亏完,这大概就是我这两年的领悟吧。希望楼主也能翻身大赚!

2022-12-01 06:17

说实话,看你的择股和买股的理念,假如几w到1000w的故事是真的,只能说,哥们你前10年真的撞上大运了。。。

2022-12-17 10:27

几万-千万-300万-0,也就亏了几万

2022-11-22 09:25

雪球和读者需要这样真诚的总结反思,全是干货。
欣赏作者的责任心与容忍。
还有一个长沙的投资者因为单吊万科,前几天也开始下海顺丰快递了。
我觉得这都是值得尊重的投资人,赢得了,输得起,不找借口,理性反思,对喜欢的事物不离不弃,对未来还充满信心,这都是成功者的优秀品质。
祝福你们!

现在5000多个股票了,其实真正具备可以使用杠杠的公司并不多,使用融资本身条件是很苛刻的,比如必须是波动少的,最好分红稳定,生意垄断长久的。就那么几个而已,比如中国神华,大秦铁路,长江电力等等,这些用分红还融资,一般爆仓出局的概率比较少,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想想看,连这些都不敢说百分之百,何况地产那种高负债,说死就死的公司。。。。。

杠杠最大的危害就是你永远找不到一个理性的时候放下,而不是其他。

说这么多,楼主还是没有解决什么时候放下杠杠的问题。

2022-11-24 14:25

楼主对事情认知还是有些似是而非的地方。比如杠杆。既希望获得杠杆带来的好处,又希望避免杠杆带来的风险。在使用杠杆这件事上,人的情绪、欲望和惯性是一个连续的有因果关系的过程。不是一个一个用开关可以随时切换的孤立事件。如果每个人都能修炼成无欲无求,不被情绪干扰的理性人,也就不会亏钱了。如果认为自己是一个会被情绪和欲望干扰的人,尽量不要用杠杆,否则一定会因为情绪的影响而极大的忽视杠杆潜在的风险,以及这个风险对应的极其差的预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