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6喜欢:43
记得楼主在去年从1000万亏到300多万时,依然重仓融创,当时融创股价好像在10元左右,融创这种高杠杆公司,绝对有很大的破产风险,不适合越跌越买,甚至,我根本都不会去碰。当时你要是止损,还有300多万本金。

但一个人的财富跟认知是匹配的,你守不住那1000多万,说明你的认知不够。

后面看你买了腾讯控股和新高教集团,好像是抄我作业?又是一上来就25%仓位,这么重仓!我只买了1%,然后越跌越买,跌倒最低点也不过买到5%,你没做足够功课,却敢一把嗦买25%。

这还是赌性太重,对投资收益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想一夜暴富。这种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就让你没有健康的心态,不能忍受慢慢变富。

很多人看不上10%的年化收益率,崇拜一年翻倍,你从几万杠杆炒到上千万,这在很多韭菜眼里是真厉害,年化收益率绝对稳超巴菲特的20%。

但同样10年10%的年化收益率,并没有直接比较的价值,还得看承受了多大的风险获得的10%年化收益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同样在40岁赚到1000万,一个是做外科医生合法收入,另一个靠抢银行,二者肯定不能等而视之,抢银行得到1000万,冒着杀头风险。

你用几万赚到上千万,一定是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运气极好,长期而言,概率一定会起作用,运气不重要,所以,你守不住高风险得到的1000万具有必然性。

同样收益率背后承担的风险,还可以拿这一点来思考:

你一半资金存定期一半资金投资股票,组合承受的风险肯定小于全仓股票,更小于杠杆买股票,如果你1000万里有500万存定期,就算另外500万亏到只剩50万,那你定期收益本金加上股票剩下的50万,目前还能剩下差不多600万身家,你现在就要淡定得多。

如果一个人一半资金存定期还能获得10%年化收益率,另一个人全仓股票获得10%年化,谁更厉害?显而易见是前者,我过去十几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1%,而我长期股票仓位在30%~85%之间动态再平衡,我几乎从不碰负债率超过75%的高杠杆公司,我承受的风险远比多数人要低。所以,我这11%的年化收益率含金量要高得多。

投资观念决定投资操作,对收益率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不能忍受慢慢变富,这种认知决定了绝大部分人投资心态不健康,投资操作变形,承受了过大的风险。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认知,就算再次好运气赚到第二个1000万,迟早还会再亏掉……

热门回复

2022-12-17 09:36

我记得融创10元他满仓满融时我还在他贴下留言。路径依赖,如果不知道古话“知止而后得”,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一生只需富一次,是很难在a股生存的,哪怕他满仓满融成功100次,一次回撤就归零。

这个评价太牛皮了,简单清晰得难以置信。[很赞]

回顾过去,我没有被消灭,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我从来没有用过杠杆,买的大都是质地优良、经营稳健、负债率低的公司。

这两年,我的投资成绩不好,除了大环境原因,主要还是2020年赚了钱,飘了,后面买得太贵了,在赔率不好的情况下,出价太乐观了,被股价、被市场情绪带跑了。

后面看到了一两次大机会,没把握住(物业只拿了个安慰奖),主要还是对投资、对事物本身认知不够,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不行,修为不够。

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心理素质也不一样,财务情况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投资奔跑节奏是不同的,这个节奏不能被市场被股价带乱了,更不能被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给带乱了。

可以分析别人的标的,一起分析投资环境,但尽量少沟通交易,以免乱了各自的节奏与心境。

当然,上面体会可能是错的,需要实践检验。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

@发现红裤子 @川北漫步 @乐观的保守主义者

盈亏同源,没有高杠杆加重仓,也不会有之前几万到千万的成功。只是资产量集上来了以后,还是没有改变以前的方式,实在是可惜

我现在股市资产差不多500,已经开始买b股和水电这种防守资产了,会不会太保守了[捂脸][捂脸][捂脸]毕竟身边还有近亿资产的单钓朋友。。。

应该说是网络才让我们不同阶级的人有沟通互动的可能。

现在回过头来看,感觉自己有点蠢。

2020年欧美中大放水,造成大牛市。但既然有大放水,就会有大收水,一个货币的放一收周期(叠加我国YQ问题与房地产问题),造成了市场大动荡,估值从大牛市的泡沫,变成了大熊市的冰冻,尤以港股为甚。

这本来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预判的周期,然而心被贪欲控制,失去应有的警惕之心,成为了被股价与市场控制的低等生物,失去了价值投资对赔率的基本追求。

2022-12-17 16:33

保守谨慎永远都是对的,就算只有50万,也应该保守谨慎,因为投资的三大秘诀就是:不要亏损,不要亏损和不要亏损。但机会来临时,也要足够进取,比如十月底那种情况下,仓位太低就不够进取。

2022-12-17 10:34

哪怕赢的概率是99%,不改变高杠杆、高风险的风格,清零只是时间的问题,抛开风险谈收益,是投资领域不成熟的表现

我有两点和您非常像,这十几年本金小运气好,万幸年化收益率也比您多一点。我觉得这两点也是我做的不错的关键因素。一是仓位控制,我是常年4-7成,再乐观再悲观也是这个仓位。这是最基础的一点。二是建仓减仓都要慢,一般每次买卖都是不到1%的仓位,有时0.5%,有时候低位可以买十几二十回,极个别时2%。经常承认自己看不懂做不好,一切留给时间,低估值死守,低价格死守。

我从负资产的时候就保守,也保守到200w了,胜率优先,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