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0回复:708喜欢:89
两位加州大学伯克利的研究者在其最新一篇文章中,通过使用卫星影像数据和方法: 断点中的差分, 交叠DID局部投影法, 机器学习等,挑战了北大林毅夫教授被引量最高的AER论文(Lin (1992))的结论。他们发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改革对我国农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近乎零效应,这直接挑战了林毅夫教授在AER文章中“取消集体化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了49%”的结论。相反,在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另一项改革,即1979年提高国家收购价格使其接近自由市场水平,可能是推动中国农业起飞的主要因素。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2-25 21:09

这就属于有知识,没常识。。。

窗户边的赶海人2023-12-25 18:36

这个一定是扯淡了,浙江农村,我当时十岁,有清晰的记忆,生产队时,农忙至少要一两个月,村民一天一餐白米饭,其他两餐要吃杂粮;分地后,夏天农忙一个多星期就搞定了,整村黄稻收好,下季稻种上了,黄色变绿色,三餐白米饭没问题了,只不过是一年的差距。

密西西笔盒2023-12-25 18:30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的农民才签下生死状,全国开始推广到有成功最起码也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估计全国有效果也得需要2-3年的时间看到。
伯克利大学的这俩二货

谋自在2023-12-25 21:54

“有知识,没常识。”是最好的评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年我也随父母下田干活了,虽然粮食收割晾晒好后,大部分还是要拿到粮站去交公粮,但有部分是卖了议价粮,家里的谷仓也第一次装得满满的。收割季节,一家人虽然累,但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的。

铁做的翅膀2023-12-25 18:58

纯扯,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听父母说过多次,大锅饭的时候长年吃不饱,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地后,没有挨过饿。

全部讨论

2023-12-26 21:25

听着这么拗口的一堆方法,就知道又是经费太多没处花,闲着蛋疼。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收购价格提得再高,分配方式不改,老百姓还是挣公分,余值都上交,谁愿意努力种地多收三五斗?
为啥老板恨不得天天都是工作日,员工巴不得天天是周末?还不就是他们面临不同的激励机制。要是老板拿固定工资,员工获取余值,工作状态马上反过来。

提高种田产出靠的是 水利 化肥 良种 农药 农用机械。 所谓的精耕细作在这面前就是笑话

大清朝,蒋介石时期就是土地私有化。怎么也没见他们粮食够吃啊,肯定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使人们吃饱肚子的。

2023-12-25 19:02

现在很多五十岁以上的人原农村人有记忆,生产队时,家里一天二顿饭,还吃不饱。分田到户二年后,吃饭就没问题了。这些都是事实,不需要什么研究。

2023-12-25 20:14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改革对我国农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近乎零效应 作为亲身经历者说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我的记忆是改革第一年是收生产队种的小麦,麦穗很小,麦粒很少,产量很差亩产有100斤撑天了;第二年收自己种的麦子亩产就超过500斤了,比林毅夫文章的数据还要震撼。错误原因可能和改革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全国铺开有一定的滞后,农业生产也要有一到两年才能提高。

2023-12-25 19:09

相反国家收购价格后来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发展,种地根本不赚钱

2023-12-25 20:48

毫无疑问这两个所谓的名牌大学学者是书呆子,连农民都知道怎样才吃饱饭,这两个书呆子是吃撑了

2023-12-26 13:51

从1961年饥荒结束后,到1998年朱总理上台以前,粮食生产基本上是有小的波折基础上的稳步上升。单纯从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趋势看,实施承包制后的1982年-1983年连续丰收从幅度上看和实施承包制前的1978年-1979年的连续丰收相比相差并不大,到了1985年就遇到了大幅减产。

2023-12-26 12:37

相信常识!不要用所谓的科学论证七拐八拐的得出一个貌似科学的违背常识的害人的东西

2023-12-25 18:55

不听农民声音,听专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