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9喜欢:3
恒生指数的成交量很有意思,在22号反弹开始时没有量,直到上周五和这周一成交量快速放大,对比一下22年11月份第一波反弹时的量价形态,神似。目前各种中周期的指标都处于混沌的中间状态,指数在小周期内运行,意味着没有可以参考的交易极值点。所以场外的因素就具备较强的扰动作用,例如港股、美股、汇率等。
昨天看到港股的这种量价形态,是比较典型的空头回补,由于混沌状态可参考的指标少,所以场外的因素例如港股空头回补的放量高点可作为一个减仓信号,这个在昨天盘中已经写了,而且红利也不会那么容易结束,在一个长周期低增长的逻辑下,有些资金不会轻易丢掉筹码。
美股数十年的走势,空头回补的形态很多,空头在行权价平仓后需要回补仓位是个非常正常的动作。为什么一定要看回踩后的动作,因为空头回补属于被动交易资金,一段行情是否具备延续性是由主动交易资金决定的。
再看回22年12月的走势,当恒指再次上行时伴随着极大的成交量,也是很多技术派所谓的N字形后量压前量,这里几乎可以确认有主动交易资金进场,后面的行情延续了2个月之久,指数走这么久的上涨,那么其他的个股机会就会更多。
判断节后回踩是大概率,根本逻辑在于连续上涨首先需要看到经济复苏的持续预期,然后是持续放量资金的入场,二者缺一不可。今早PMI再次回落,那么持续复苏的持续预期短期内看不到,持续放量的资金那也得看节后的表现,如果这时候美股再次下探,那么A股回踩基本上是确定的。A股里相当部分的公司业务以外贸为主,内需又与地产紧密相关,所以完全独善其身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少部分低估值的核心资产能够走独立行情,但是α走势注定是缓慢的。
至于每次行情的主线,是头一批资金进场后优胜略汰的结果,优胜略汰的参考依据是基本面和景气度。但是在第一波上涨时可以没有主线,回头看2月初这一波,并没有显著的主线,出海、AI、部分创新药和平替消费等是在3月份开始震荡后走出来的,其实依然属于α,板块和行业的α。
继续推演,节后的行情怎么演绎。这里由于大涨了两天,把中周期的趋势从混沌状态中往上推了一把,主要是挽救了两创的趋势。如果按照上周正常的走势,两创是要继续往下寻底的,这样他们的中期情绪指标都可以回到2月的低位,虽然不至于全市场的共振大反弹,但凡真到了那个点位,两创是具备上仓位的战略意义的。
但是现实总是不会那么舒服,由于上证指数、50和300都已经突破了平台,只要能在节后站稳回踩不破位,就可以慢慢走上升。隐患在于,权重的中期情绪指标已经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再往上走随时都会触发顶部背离(背离3月中旬的高点),这就又回到了23年4月份的情景,需要一次大幅度的调整以确认年初以来这波的上涨趋势,确认的标准就是不能再创新低,否则就还是下降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在权重中短期内(1个月)没有显著风险的前提下,较大波段的机会只能在两创代表的科技股中,因为上方的空间够大。但是对于大部分个股而言,这个所谓的主升只是一个大幅度的反弹,只有趋势良好的绩优科技股,可以继续新高。目前看这个概率还是蛮高的,英伟达在做中期底部结构,之后还有季报、GPT5、苹果开发者大会等等催化事件,合适的位置+利好的事件+趋势加持,成的概率就大。
至于AI的基本面方面,关注点在增速的拐点,AI作为一个长期叙事的高确定性故事,总体趋势必然是向上的,但业绩增速的阶段性拐点决定大波段的周期。之前十几年的工作都在科技行业,技术路线的迭代推动着公司一浪一浪向前发展,迭代的快业绩的增速才能接续,现在AI在scaling law的行业共识下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开支的边际增速一定会下降,只有依靠新的技术迭代改变投入产出曲线,才能让AI的应用端产生真正的价值,整个产业的上下游才能进入景气度的新阶段,而不是仅仅盯在资本开支端。所以,我个人对英伟达下半年的增速持保留态度,也就是业绩增速的二阶导可能在下半年走平甚至转负,注意是增速的二阶导而不是增速,这可能会让其股价停留在某个中继平台较长的时间。其实从几个大的云厂商来看,部分玩家已经开始犹豫,资本开支毕竟是要消耗现金的。
综上,5月份指数上行空间有限,但是一旦回踩企稳,两创代表的科技板块会有比较多的机会,但是由于指数处于混沌状态,所以做多的周期计划在20个交易日左右,这是个人的交易计划。还有一部分走趋势的个股,准备长期跟踪,主要是出海、创新药、消费平替类,之前建立过一些的观察仓跟踪,这类持股比较舒服。
节前先总结到这,想到就先记录下来了,各位五一快乐。//@Sane坦然:走了和22年底23年初同样的剧本,海外空头平铺回补大市值。今天减仓后,节前不做任何交易了,节后的机会依然在回踩后的科技板块,AI里应该会有新的领涨股,或者新的科技分支走出来。 成交量已经打出来了,这几天吸引了增量场外资金,节后的机会不会少。
回头看,2月初反转时判断行情要走到5月份,这个判断大概率是正确了。当然过程中非常曲折,各板块的节奏分化在漫长的走势中显现出来,科技与指数正相关这个特征非常明显。由于整体科技在3-4月份调整的时间足够长,两创的中期情绪指标相对都在低位存在补涨需求,所以这里的机会容量也是最多的。保持耐心,5月份存在主升机会的个股,现在的状态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引用:
2024-04-27 15:30
目前这个节点,轻言牛熊都不客观。对比复盘了过往的走势,在熊转牛的重要节点,各指数的中期情绪指标都是共振的低点,比如12年11月底、19月1月底,目前显然不是,上证50和沪深300领先的太多了,板块走势分化有目共睹。
最近几年分化是一种常态,所以近几年的走势更有参考性。和目前走势最接近...

全部讨论

节后第一周结束了,回头看看节前的判断,并继续做好未来几周的预期和策略。
恒生指数虽然很倔强,但是恒指和恒生科技显然开始了分化,周五恒指的上涨是由银行带动,从港股银行的走势,这明显是一轮上涨的加速段。所以,短期恒指已在强弩之末,同时下周美股会受到CPI数据影响,而A股IPO重启,A股港股美股三者在技术形态上都存在强烈的回踩需求,这就形成了下跌共振,只不过回踩的周期比原来的预期延后了几天。
其实即使回看本周的市场,走势的质量也不算好,题材轮动速度太快,唯一有持续性的是红利和出海,但也只是零敲碎打的小碎步。这就给市场一个感觉,好像氛围挺好的,小仓位试仓的胜率蛮高,但凡想上点仓位马上来个调整,会把之前的琐碎盈利全吃掉。
这周还有个显著的现象,科技与指数脱钩了,这是否会持续还需要观察。这个现象不能简单的定性好或者不好,因为指数明显已经到了上升周期的末期,时间点与我年前的预期也一致即到5月份,空间上也来到了长期下行阻力线。那么如果科技与指数脱钩,就会大概率重复23年4月份之后的事,指数持续调整,资金却回流到科技。但是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AI几个大股目前的形态显然是不好的,节前那种高位缩量口袋支点是减仓点。所以我在之前的分析中,给了一个结论:老面孔们上行的空间非常有限,或许还能新高但是阻力很大,短期内科技的机会大概率在新面孔,同时新面孔的市值会相对更小,因为指数的空间不支持大市值主升。
从我个人的预期来说,科技与指数脱钩更好,至少意味着指数调整时还有机会可做。而目前很有意思的是,出海板块包括红利却和指数变成了正相关,那么未来指数调整时他们会怎么样呢?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
时间快到年中,其实全球的交易资金都会往下半年看了。美国的经济看上去出现了疲态,下半年的压力会逐步显现进而增加降息概率,而英伟达的业绩增速二阶导由于基数效应会逐渐走平,那么下半年受影响的就是A股的出海和AI。但是,大宗的价格是否会受益呢,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之前我写过一个贴,记录A股的三大类中长期结构性机会,分别是高端的科技自主、中端的制造业成品出海、国际定价大宗的供给端收缩。如果单纯看下半年的逻辑,大宗这块的机会更显著,注意是下半年而不是中短期内。
综上,短期指数存在强烈的回踩需求,但是回踩后还会反复震荡做复杂的顶部形态。未来三周的机会看科技,但是大机会不在老面孔,其他的分支机会需要自己做功课挖一挖。5月份过后的中期调整,按照目前的量价走势,大概率以时间为主,即使回踩确认,也不会像之前那么猛烈。今年的主基调是α,弱化板块效应,所以即使在指数中期回调时,出海、科技、国际大宗、创新药、消费平替等有长逻辑的板块内,也会有个股走出来。当然选股和交易难度是更大的,因为指数即使震荡,也有一多半的个股是走下跌趋势的,更别提指数下跌了。或许,真正的价值投资就是这样吧。

04-30 15:25

谢谢坦总!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