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的转移成本与转移奖励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0喜欢:26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在商业研究中,有两个有意思的、相互对立的概念:转移成本,以及转移奖励。搞清楚一个行业中有没有转移成本和转移奖励,不论是对于股票投资者,或者是想要开展商业活动的企业家,都是非常有用处的。

所谓转移成本,指的就是顾客从A公司的产品转移到B公司时,会面临一些额外的成本。这样,顾客就不太容易跑掉,企业也就更容易赚钱。

反之,当转移奖励存在时,顾客从A公司跳到B公司,会感到非常舒服、开心、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企业做的再好,都难免会不停的流失客户。虽然同时企业也会得到一些从别人那里转移过来的客户,但是尤其对于现在已经做的很好的企业来说,他们往往流失的客户远多于自己得到的客户。这就导致了这个行业中总是存在强烈的竞争、企业总是要想新的招数讨好客户,赚钱也就没那么容易。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存在典型“转移奖励”的例子。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服装行业。在汉代流行的一首《古艳歌》中有这样的句子:“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意思就是说,兔子在地上跑啊,让我想起了故人。人总是老朋友的好,但是衣服总是新的好啊。

这种“衣不如新”、“衣服总是新的好”,就是一种典型的转移奖励。我们在买衣服的时候,总是会喜欢尝试一些新的品牌,看看许多女生对逛街的执着就知道了。由于这种总喜欢换新衣服的心理存在,导致服装企业的生存总是非常艰难:它们必须不停的追逐最新的流行款式,而一旦衣服款式过气,就会堆在仓库里再也卖不出去。

再来看看民宿行业,民宿在经历了兴起时短暂的几年爆发期以后,最近几年过的并不算太顺心。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民宿的顾客受到了“转移奖励”的鼓舞,因此会频繁更换他们选择的民宿。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客人在一个旅游景区的某家民宿住的还不错,下次他还会再来吗?有一定的概率,但是对于游客来说,换一个地方旅游、换一家民宿住住,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新鲜感。要知道,如果不是追求新鲜感,人们根本就不会出来旅游了。

餐饮行业也是一个存在“转移奖励”的行业。如果让你每天都去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来来回回只能在那几十个菜品里挑选,那么相信我,哪怕那家餐厅有米其林三星的排名,你也会吃到腻。这时候,你是不是很想换一家餐厅、改善一下口味?你这种想换餐厅的想法,就是一种“转移奖励”。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这也是企业绕不开的烦恼。

反之,当我们发现一些生意具有优秀的“转移成本”时,对于商家来说,做生意就会容易得多。举例来说,一些相对专业、小众一些的体育项目的运动中心,就有很强的“转移成本”,比如射击中心、射箭中心、中国跤场、击剑馆、剑道馆等等。

由于这些体育项目相对比较小众,因此这些场馆的运营方,不会像普通健身房、游泳馆那样,面对巨大的竞争,这些场馆的数量总不会太多。而对于这些场馆的使用顾客来说,一旦学会了某个运动,转移成本是非常高的:一个学好了中国跤的摔跤爱好者,可能一辈子都会从事这个运动,而一个射箭射了几年的人,往往也不会轻易放下自己的弓,去改练瑜伽。

于是,对于这些小众运动场馆的运营方来说,由于运动比较专业,顾客转换运动的成本太高,同时有需求顾客也不太多、因此附近的竞争比较有限,这些场馆的生意往往也就比较好做。就以我自己的体验为例,我偶尔会光顾一家位于上海世纪大道附近的射箭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历了疫情等严酷的考验,这家射箭馆一直活得还不错,但是周围的健身房早就不知道换了几茬。

当然,商业世界永远在变,有一些转移成本也会随着商业环境的改变而消失。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电信运营商的转移成本。在过去,由于转换运营商需要重新换手机号码,因此对于商务业务繁忙的消费者(恰恰是消费能力更强的一部分人),他们几乎不会换运营商。但是,随着2019年携号转网业务在全国正式铺开,这种转移成本就开始消失了。

以上,就是关于转移成本与转移奖励的分析。在商业中留心观察这两种商业特质,你就能更容易理解企业的长期竞争格局。

全部讨论

为啥携号转网的也不多?价格差不多?

01-21 17:58

运动服装复购比较强,市区酒店复购比较强

01-22 15:02

1

01-22 13:56

好文

01-22 09:44

学习

学习

01-21 20:42

z

01-21 16:11

差异化相对大一点快销品很多都是转移奖励类型的,以饮料和水为例,用户天生就想尝新的品类新味道,元气森林可以快速打爆市场,但是也快会有第二个,水这类差异化不大的用户很多时候知道什么买什么和什么方便买什么,品牌心智和渠道就很重要了。但是在饮料里如果你能独占一个品类的心智就很nice,比如可乐,在尝新的体验预期没那么高的时候用户又想买饮料可能就会选可乐,当然也有死忠粉只喝快乐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