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空气一样的流动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41回复:39喜欢:44

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在资本市场,有一些警句,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简单的文字背后,却是无数代投资者、商人,用身家性命换来的真理。那些遵守这些真理的人,会得到财富的馈赏。而那些觉得“不过老生常谈而已”、对前人的经验总结不以为然的人,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在这些警句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之一,就是这句:“流动性像空气一样,只有消失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它的珍贵。”

在证券投资中,许多人在碰到资本市场大泡沫、股票估值动不动六七十倍、甚至一两百倍市盈率的时候,会安慰自己说,没关系,我可以继续参与这个市场投机,只要到时候在顶部看着风声不对的时候跑掉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说比做容易得多。而这中间的一个巨大差异,就在于流动性。

当一个泡沫状态下的市场,处于顺风顺水的状态时,市场交投活跃,价格轮番上涨,资产的估值动不动上百倍市盈率。这时候,投资者不会感受到流动性有什么问题,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忘记空气的重要性一样。

想想看,今天你的生活里,什么最重要?是马上要还的房贷?是领导布置的任务?还是最近新上的一部电影?其实,这些都没有空气来得重要。而你会觉得空气重要吗?完全不会,空气似乎唾手可得、与生俱来。但是,有人能离开空气哪怕几分钟吗?

当价格上涨了许多以后,在顺风状态的泡沫状态的市场中,事情也是一样。人们讨论哪个基金又新发了多少亿,讨论上市公司未来多年的宏图大业,讨论货币政策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对于泡沫状态下的市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其实是流动性。

这种在大家都热爱市场、都愿意给出高估值时,看似无比充裕的流动性,会在市场转冷的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候,对于想卖的投资者,有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流动性真空。平日里充裕的流动性,在泡沫破裂的一瞬间变得不知去向。没有人愿意再给出上百倍市盈率的高价,甚至没人愿意打个七八折收购。高位买入的人们在这时候才意识到流动性的珍贵,恰如溺水的人意识到空气的珍贵一样。可惜,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2015年的真实例子,这个例子、和它同时期的资本市场,曾经让内地投资者真切感受到了流动性丧失的恐惧。在这类市场里,想以100倍PE卖出泡沫资产的投资者,也许打个对折都不一定能找到接手方:因为市场上已经没有流动性了。

在2015年,股票市场的火热在春天和初夏上演。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升温,一种自带杠杆的衍生品资产、分级基金的B端,价格也一路飙升。以申万菱信中证环保产业B基金(代码150185,以下简称环保B基金)为例,从2015年2月6日开始,交易价格(不同于净值,特此指出)出现了一轮明显的上涨。从2月6日的3.262元收盘价(2021年提取的前复权价格,下同),到同年6月1日的13.519元,环保B基金的价格足足上涨了314%。

熟悉市场交易规则的投资者都知道,A股市场有跌停板的制度设计,也就是说如果价格下跌幅度达到一定百分比(对各个品种具体额度会有所不同,对当时环保B基金来说是10%),会变成没有买价、只有卖价的交易状态,也就是说市场上的流动性会消失,投资者会进入“想卖但是卖不掉”的状态。

那么,在2015年2月6日到6月1日的牛市行情里,环保B基金出现流动性缺失、也就是跌幅达到10%左右(10%、或者接近一些的9.9%、10.1%的跌幅,有时候都会导致触及跌停板,取决于具体价格计算规则不同。)的次数,有多少次呢?

在这段时间的75个交易日里,环保B基金的盘中交易价格触及跌停板、导致交易流动性丧失的次数,是1次。而如果按收盘价比上一个收盘价跌幅达到10%左右计算,那么全天收盘于流动性缺失状态的次数,是0次。

是的,在牛市里,一切歌舞升平。根据Wind资讯计算的数据,Wind环保指数(和环保B基金的基准指数不尽相同,但是差不多)的估值,在2015年6月1日高达8.3倍PB(市净率)、97倍PE(市盈率)。

当市盈率接近百倍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就像空气一般充沛,没人会在意它的珍贵。在整整75个交易日、大概4个月的时间里,对于当时环保B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没有多少人知道,在空气消失的一瞬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6月1日到6月18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定的动荡,但是牛市仍然没有崩溃。上证综合指数在6月12创下年内最高点5,178点(也是未来许多年的最高点),环保B基金的价格也从6月1日的最高点13.519元,缓慢震荡下跌到了6月18日的11.087元,跌幅为18%。对于之前赚了几倍的投资者来说,这还可以承受。

尽管敏感的人们开始听到冰山碎裂的声音,但是,灾难仍然没有发生,流动性也还没有消失。在6月1日到6月18日的14个交易日里,环保B基金的收盘价格触及10%左右的次数,仍然是0。而盘中交易价格触及跌停板的次数,则只有1次。

从6月19日开始,市场画风突变,环保B基金的暴跌到来了。从6月19日到7月9日,在又是短短14个交易日里,环保B基金的交易价格从11.087跌到了4.157元,跌幅达到63%。也就是说,原本投资者的1元钱,在这三个礼拜的时间里,会变成0.37元,损失接近2/3。

那么,在这14个交易日里,投资者会面对多少个交易日的流动性缺失呢?

如果按盘中价格计算,在这14个交易日里,有12个交易日盘中最低价格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0%左右,导致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而如果按收盘价比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则有9个交易日,环保B基金的收盘价收在跌停板上。也就是说,投资者即使按最低价出价,也不一定能卖掉。

当接近百倍的市盈率所缔造的大牛市突然退却时,之前充沛的流动性就像空气一样,瞬间消失的踪迹难觅。而痛苦的投资者,这时候才感受到流动性的可贵之处。可惜,悔之已晚矣。

在一本我非常推荐投资者阅读的书、冯邦彦先生所著的《香港地产业百年》里,冯先生记录了香港大地产商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地产市场的多个“泡沫>顶峰>暴跌”的循环中,屡屡早于地产市场达到顶峰时,就大手笔甩卖名下地产和物业的史实。

那么,为什么不等到市场到顶再卖呢?那时候不是可以卖的更贵一些吗?“第一,我只知道市场过热,但却不知道市场何时到顶。第二,一旦没有把握好顶点、而是到下跌过程中再卖,那么我就没有流动性了。那时候银行抽贷款,对手争相降价,客户则按兵不动希望跌得更多。”李嘉诚的理论如此解答。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在商业的战场上,不聪明的商人们看重价格到顶峰之前,还可以吃到的一小口蝇头小利,聪明的商人们却能看到为了这一小口的利益,却可能付出流动性匮乏的代价,可能溺亡在流动性缺失的窘境中的巨大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导致商业之舟倾覆的风险,聪明的商人们宁可多付出一些代价、少赚取一些利润,也不愿意冒失去流动性的风险。

从1884年破产的、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倒下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流动性缺失导致的投资与商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这像空气一样的流动性,永远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无足轻重,却又在逆风刮起时无比珍贵。

现在,在面对那些在金融史上出现过无数次、未来也必然一次次反复出现的、由人类最基本的贪婪欲望和从众心理所构造的资产大泡沫时,你还会说“我再等一等,反正到时候再跑也来得及”吗?

 

欢迎关注:陈嘉禾的研究

欢迎买书:《好投资与坏投资》


 

精彩讨论

nibiu2021-07-13 15:07

赌性更坚强 的新物种是不需要呼吸空气氧化有机物的,他们插电

全部讨论

2021-07-13 15:07

赌性更坚强 的新物种是不需要呼吸空气氧化有机物的,他们插电

2021-07-13 16:10

似有所指?

2021-07-13 15:42

理都懂 也已被不同时空内的智慧之人掰开了揉碎了重复说教过无数次 但能抑制住动物性的永远是少数

2021-07-13 15:24

这种在大家都热爱市场、都愿意给出高估值时,看似无比充裕的流动性,会在市场转冷的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2021-07-13 15:20

喵总是想把文章写给新能源和芯片,但又不好意思$宁德时代(SZ300750)$ $新能源ETF(SH516160)$ 把这些标的点名,我们懂的

2021-07-13 15:06

流动性像空气!没有经历15年的greenhand是没啥感觉的

像空气一样的流动性,永远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无足轻重,却又在逆风刮起时无比珍贵。流动性像空气一样,只有消失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它的珍贵。

2021-07-13 15:00

文章赞。图中有一本《被讨厌的勇气》,赞。

2021-08-09 15:46

1. 冯邦彦《香港地产业百年》:在香港地产市场多个“泡沫>顶峰>暴跌”的循环中,香港大地产商李嘉诚屡屡早于地产市场达到顶峰时,就大手笔甩卖名下地产和物业。为什么不等到市场到顶再卖呢?那时候不是可以卖的更贵一些吗?李嘉诚:“一,我只知道市场过热,但却不知道市场何时到顶。二,一旦没有把握好顶点、而是到下跌过程中再卖,那么我就没有流动性了。那时候银行抽贷款、对手争相降价、客户则按兵不动希望跌更多。”
2.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在商业的战场上,不聪明的商人看重价格到顶峰之前,还可以吃到的一小口蝇头小利;聪明的商人却能看到为了这一小口的利益,可能付出流动性匮乏的代价,可能溺亡在流动性缺失的窘境中的巨大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导致商业之舟倾覆的风险,聪明的商人们宁可多付出一些代价、少赚取一些利润,也不愿意冒失去流动性的风险。
3. 从1884年破产的、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倒下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流动性缺失导致的投资与商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这像空气一样的流动性,永远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无足轻重,却又在逆风刮起时无比珍贵。

2021-07-15 21:32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