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估值是结构性熊市的避风良港——成长股与周期股的估值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63回复:395喜欢:895

一、牛市主要是股票估值吹泡泡的过程。

对于绝大部分股票来讲,在牛市中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拨估值,

利润涨一倍,股价可能涨两倍三倍;利润涨三倍,股价可能涨八倍十倍,主要还是估值驱动。如果估值和利润双轮驱动,则容易出大牛股.

二、熊市则是股票估值挤泡沫,压估值的过程。

对于绝大部分股票来讲,如果业绩是增长的,但估值压缩更为厉害,也会导致业绩增长但股价大跌。如果业绩不增长甚至反而下降,则是双重挤压,常常出现腰斩甚至脚踝斩的悲剧。

三、牛市和熊市无论对周期股还是成长股都是公平的

牛市中成长股涨很多,比如宁德、比亚迪等等,业绩与估值双轮驱动,这其中拨估值的部分主要来自于趋势的自我强化,流动性的扩张,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人性对贪婪追求的释放,更多的是贤上腺激素释放的结果,而这种只要估值过高,则一旦到了熊市,就到了还帐的时候了。

牛市中周期股如果在景气上行期,也会暴力上涨,比如英科们、合盛们、猪股们等等,同样它们也具有成长股上涨时的相同人性和市场背景,但夹杂了更多的搏奕和预期。

成长股如果进入熊市,由于牛转熊时通常估值更高,导致熊市到来后,成长股压估值、挤泡沫的过程让投资人非常难受,这里的重点在估值,而不是业绩,业绩是次要矛盾,估值才是主要矛盾。

周期股如果进入熊市,其实一样也会压估值。但周期股有自己的运行路径和逻辑,因为在牛市中如果周期股的行业景气见顶了,并且估值在高位,周期股就算在牛市也会提前股价见顶,股价提前大幅下跌。

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否极泰来、负极必反。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旱时资舟,涝时资车。。。。。无数的中华古典哲理同样适用于股票市场。无论是成长股,还是周期股,等到了熊市,绝对估值则成了那个称重机上最为重要的准星或砝码。

四、怎么理解绝对估值?

涨时重势,跌得重质,这个“涨时”在本文这里特指牛市,势指趋势;这个“跌时”在本文这里特指熊市,质代表基本面和估值。

言归正传。

一是估值非常低,低到令人发指的状态。

这种非常低的估值,

对于成长股来讲,是在好的业绩和成长的基础上,要有非常低的PEG,比如未来三年五年高确定性的50%40%的年化增长,但当前的静态估值只有20多倍甚至10多倍PE,这种是典型的珠宝蒙尘,要么不跌反涨,要么是未来的大牛股,无惧熊市,完全可以越跌越买。不过,这个市场中有不少伪成长股,有的是今年利润腰斩,明年“恢复”增长100%,但市场吹成是100%成长,其实只是吹票人在割韭菜而已。也有的虽然并非利润先腰斩,而真的增长了100%,但只是单年的增长,而不是多年的复合年化增长,这种也是大忌,也容易在线性外推下成为泡沫的源泉或割韭菜的沃土。

对于周期股来讲,极端的只有2-3倍PE,甚至低至1-2倍PE。那些“泡沫化成长股“”在牛市中预期未来100年、80年、60年、50年、40年、30年。。。才能赚到的钱(分别对应于100PE、80PE、50PE、40PE、30PE。。。),人家绝对估值周期股在这三年两年时间内甚至不到两年时间就赚回来不少梦想股、赛道股、泡沫股需要大未来100年、80年、60年、50年、30年累计产生的利润(贴现值),市场并没有给人家这种绝对估值周期股进行相对估值,甚至人家的绝对估值还只是压缩饼干的状态,何谈挤泡沫、压估值呢?并且,这个两年三年时间之后绝对估值股的价值创造和持续盈利还在继续,只是没有也不可能再像景气高峰期那种印钞机一样的暴利了。如果当下用100元钱买确定性的两年可以赚回120元甚至150元并且会有大量分红(含回购)的公司,大概率下机会大于风险,上涨的概率通常会远大于下跌的概率,这正是熊市中的避风良港。

需要提出的是,万物兼周期,但必须承认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间段,它们的周期属性的强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周期与成长是相对意义上的,并非绝对。有的周期股过去某一个阶段是成长股,有的成长股未来某个时间段也会转化为周期股。

二是高质量的盈利。

这意味着非常优秀的经营性现金流,不只是帐面上的利润,不是有大量收不回或有可能大量产生不良的应收形成的盈利,后面这两种盈利不少是财务游戏、账面数字,最终很难真正兑现,时不时还会爆雷,比如前三季度盈利很好,结果四季度来一个大额计提,业绩变脸。。。。等等。当然,这里面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则不仅要有优秀的经营性现金流,最好还有优秀的自由现金流,毕竟股票的价值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也是投资的本原,而越接近本原的事物,也是越能接受时间和外部环境变化考验的事物。

三是最好是安全的盈利。

这意味着最好不是高杠杆带来的利润,毕竟高杠杆意味着抗风险能力的不确定性会变大。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比较好的判断标准,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同时低的总资产收益率的通常是高杠杆企业,这种企业要以稳健经营为首选,经营越激进的企业越危险,不知会死在哪一天,就算侥幸不死,也容易出事导致元气大伤,这样也无法为投资者再来好的回报。

四是可持续的永续经营主业及可持续的稳健盈利能力。

这对于周期股来讲肯定不是指长期都要维持景气高峰期的盈利水平,如果这样就不再是周期股,但要求其主营是永续经营的,未来的全周期的多年平均常态利润也是相当稳健的。对于周期股来讲,行业景气高的时候,赚的钱多,这是好事。但未来行业景气低迷时,也要有比较稳定的盈利能力,而不能是周期低迷期又将景气上行期赚来钱又亏掉的那种,这种公司对投资者是非常不友好的,也更容易毁灭财富。

同时,对于周期股,听得最多的是几乎人人都来几句甚至已成为口头禅的“高PE买入,低PE卖出”,这个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如果低PE低到极致,就变成一个谬误了,股票投资最忌教条主义,最忌本本主义。因为低PE也是相对的,比如英科们、合盛们、牧原们。。。等等在景气高峰利润最好的时候市场给了10几倍PE,这个时候的业绩是好,PE看起来是低,确实恰恰正是卖出的时候,因为这个低估值只是相对低,不是绝对估值那种真正的低。

但是,假如英科们、合盛们、牧原们利润高峰期能延续长达三年,年化PE是2倍甚至不到2倍,并且未来多年的常态利润还是相当稳健也不会大幅亏损,甚至周期高点过去之后的多年年化常态利润对应当前市值的估值也只有10倍8倍PE,并且还有大量的分红甚至回购注购,这个时候是应该买入?还是卖出呢?这个答案是傻子也能正确回答的,就不要讲一个正常人了。

其实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甲企业今年至少赚1500万以上,去年、今年、明年这三年合计至少赚3000万以上,明年之后的多年年化最保守的情况下也至少能赚200-300万/年;乙企业今年赚100万,明年可能赚150万,然后看起来未来10年加起来可以赚甚至4000万、5000万,预期长达10年期年化30%的高速成长(但这只是预期,这个长达十年的过程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的,中间不排除还会有变数,可能出各种夭蛾子,有市场环境的因素,有市场竞争的因素,有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凡此种种,等等等等,导致最终有可能赚不到这么多钱,并且未来赚的钱是需要折现的,10年后赚的1万元折现到今天,可能只值5000元也不到),这个时候让你出价?你会如何选择?只要脱离的市场的浮躁和无脑接受的各种噪声的干扰,其实这个选择并不难做出,跳出市场看市场,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更有穿透性。

五是盈利是投资者可得的。

不少公司也赚了很多钱,但有的喜欢搞规模扩张,企业战略规模优先,做大优先,行业内卷严重,最后一地鸡毛。

有的喜欢跨行业跨界搞多元化,而近代的企业史表明,多元化企业九死一生,多元化能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可谓路途凶险,最终大部分企业也是一地鸡毛。

还有的不扩张也不多元化,但大量现金摆在帐上利息,时间长了不是关联交易被大股东或利益群体瓜分,就是领导容易头脑发热又走上邪路,就算老老实老这两者都要不做,也是任由宝贵的资金吃低廉的理财收益甚至存款利息,甚为可惜,实际上也是在毁灭价值。

所以,如果赚了钱不回报投资者,赚的钱也与投资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对投资者来讲,盈利的可得性可能通过几个途径实现:

一是投入扩大再生产,前提是更好的项目,更好或至少不会大幅摊薄的投资回报;

二是直接分红派息或回购股价回报股东。前者让利润回报给股东由股东自己决策如何投资。后者通过回购注销可以让上市公司的股本减少,不断提高每股内涵价值,并自然而然地推动股价的上升,同样让股东获益。

所以,赚了回报投资者、让投资者享受企业发展的分红,除了分红回购这种更为直接的回报方式外,也包括能确定性地更好更快的发展确定性地创造更好的未来业绩,只是时间越长,理论上的不确定性越高,回报方式越是间接,理论上的不确定性也越高。

总之,以上五条,就是绝对估值公司的五大要素,虽然不一定要全部符合,但符合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充分。其中:

第一条很低的估值和第二条高质量的盈利是基础,是必要条件。

第三条安全的盈利和第四条可持续的永续经营主业是保障,是加分项,是充分条件的构成部分。

第五条投资者可得的盈利是催化剂,是充分条件构成部分。

上述判断不是针对某一家特定公司的特定判断,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投资决策范式,是一个对公司估值和价值的判断。一句话,成长是有价的,周期也是有价的,一切的准星在于估值的匹配程度,对于股票来讲,无论成长还是周期,价至高则无用,价至低则无敌(注,这里的价不是指绝对价格,而是指估值)。

五、绝对估值的思考

一方面是预期差与认知差

绝对估值的出现多数来自的市场和投资者群体的认知差。

比如全面熊市中在恐惧中泥沙俱下,末期会遍地黄金,市场群体性的认知差到了边际变化的拐点后,迎来绝对估值股的大量机会。

又如,结构性牛市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的市场弃儿或被错杀者,在结构性熊市来临时反而具有相对于过度抱团股显著的比较优势。

还有,比如过度低估导致出现的“低PE卖出、高PE买入”的周期股认知“小认知窗口”的认知谬误。这种看表面不看实质的认知给周期股不分青红皂白就贴上了一个教条的标签,而这种教条恰恰是投资的大忌。

这里回顾一下2020年做典型的周期股猪股的教训,三季度本来已在牧原、新希望、正邦高位时(想到自己在正邦上赚了不少的钱,为此感到脸红,感觉自己当初是多么的肤浅)兑现了利润,也取得很好的收益,但由于自己的盲目乐观和盲目自信,将从牧原、新希望、正邦出来的仓位全加到了高位的天康上,结果最终由于猪股出现比较大的下跌而导致持仓的天康出现了不小的单票亏损(当时的清仓价12元多,后来天康最多跌到6.95元,一年多之后的上周五回到12.32元,还没有回到当初清仓的价格),基本上将新希望和正邦上赚的钱全部贴回去了,只剩下的牧原上赚的钱,导致全年收益率不高,更大的损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量的仓位放在猪股上,最终是错过了其它行业的好行情。反思起来,一是自己对猪周期的认知还是比较肤浅,导致对有疫苗业务的天康产生了过度自认和盲目自信,二是事实表明包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部分投资人都没有看清这个周期,大大高估了猪股的利润,比如天康当时预期全年有25亿左右,实际最终只有17亿,特别是2020年四季度开始这个行业的景气就急转直下,一直到2021年甚至现在还是深陷低迷,导致这一笔投资失败,明显是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了这一笔投资的失败。需要引以为诫。

预期差来自于认知差,如果有足够的认知差,就会带来足够的预期差。群体性认知差更容易带来更大力度的预期差。

认知差填平,然后到预期差修复的这个过程,将成为绝对估值股修复的过程,无论牛市或熊市或结构市。

另一个方面是估值与博奕

绝对估值不需要也无所谓博奕,但当绝对估值上涨到高估值后也会转化为比较明显的相对估值,这个时候也容易给市场更多地提供博奕的空间,比如周期股中利润高峰年从股价低位涨到其最高价位已处于20多倍PE的合盛们、涨到15倍以上PE的英科们、牧原们;又比如过度抱团的赛道股中从低位涨到100多倍PE、大几十倍PE的CXO、新能源等等。

相对估值才是博奕的沃土,拉高和抢跑更多地是为了占据一个有利地形,上涨是为了卖出、兑现,涨多了就可以成功割韭菜,比如当前部分市场资金提前抢跑热炒的大部分猪股,用资金将趋势打出来,营造低PE甚至提前到大幅亏损时买入周期股的市场氛围,然后炒高股价卖给“后知后觉”看趋势做投资的韭菜们,到时候前浪已成功套现,却将后浪凉在了沙滩上。如果真要看它们当中大多数公司的利润,无论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还是整个周期的四年期甚至五年期,它们当中绝大多数当前的市值早已与未来四五年的累计利润不匹配,其实就算是接下来两个完整的猪周期的长达8年期甚至10年期,它们中的十家中至少会有九家以上的累计利润也赚不回当前的市值,但这也不妨碍股价被提前炒作,因为这个市场中永远不缺韭菜,总有人在炒作的最后高位愿意去刀口舔血做出贡献,并乐此不疲。

过度抱团和过度博奕,其结果是带来沟壑纵横的股价上的黄土高原,在上上下下的电梯行情中,博奕高手们一轮又一轮地收割着韭菜。而绝对估值在转化为显著的相对估值前,可以更长时间地享受估值修复的斜率,并且拥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带的安全感,即然估值上没有大的势能,通常来讲就没有估值地心引力带来的俯冲。

纵观几千家中资上市公司,这几十年来普遍只信奉规模扩张,对做大的追求远远胜过对做强的追求,各家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基本上都是惨不忍睹,这对投资者来讲是不会有正常回报的,市场需要制造股价的波动来创造机会赚钱差价,一轮又一轮地运行。

既然主流如此,那么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也主要只能靠股价波动炒差价赚钱,所以这个市场多年来培育一堆又一堆的博奕大师,无时无刻不在预判别人的预判。

不是大家不想少一点预判,而是这个市场想不通过预判别人的预判、不通过博奕的话,市场提供不了太多长期投资及与企业长期共同成长的机会。这种环境的出现,以至当市场出现绝对估值公司时,绝大部分人(包括机构,包括早早地就公开嘲笑“千年周期大顶”但现在也深陷赛道泡沫雪崩已至于大产品面临清盘线的“大佬型大V” 的“顶流”“时间的玫瑰”们,也包括曾经重仓赌注押在乐视、暴风科技等退市股,后来又押注医药,最近频频翻车的兰兰们)都会嗤之以鼻,所以,就算他们做到只给冷眼、而不再给嘲笑也已经算是比较客气了。

不要少见多怪,这是市场的主流玩法,这个市场过去、现在就是这样的,可预见的未来只怕还是这样继续运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电梯,一轮又一轮的割韭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习惯就好。

六、熊市播种财富,牛市负责收割。

安全顺利地渡过熊市是成功走向下一轮牛市的跳板。而结构性牛市和结构性熊市则是巨大的机会和巨大的风险同时并存的市场

很显然,2016年、2017年是牛市,2018年是熊市,2019年是牛市,2020年是牛市,2021年是结构牛,2022年是什么呢?熊市吗?结构性熊市?或许是后者。如果是后者,就更考验投资者的眼力和判断能力了。

股票投资很复杂,产业政策、货币政策、信用、情绪、流动性、基本面与估值、技术面与趋势、资金面与风险偏好、赔率与胜率、仓位管理与风控、市场风格与切换、行业景气周期与拐点、企业生命周期、竞争格局、护城河、博奕、预期、各种反转。。。。等等,股票投资毕竟不是到菜市场买小菜,有太多需要投资者考虑的因素,不同的时候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适配策略,如果不能比较好的掌握,时间长了,很容易就将凭运气赚来的钱又凭实力亏了回去,从而成为那个真正的裸泳者。价值恒久远,真正的价值只会迟到,不会不到;而投机无定论,投机投得好,就赚大钱,没有那个水平和实力,运气也不会每次照顾同一个人。这其中有些内容今后时间有心情的时候也可以再聊聊。

最后,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总体上最紧要的还是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尽可能努力地接近与时俱进,尽可能努力地与时代和市场一起进化。

风险警示: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并且从历史表现看,本人也不时有看错的地方,自己也会因为看错而亏钱,特别是有些内容可能是针对特定时间窗口、特定市场风格的思考,有其时效性,有可能只是数周有效,有可能几个月或一年两年有效,如果能有效数年,那已算是奇迹。总之,据此交易,盈亏自负。股市风险大,投资须谨慎。祝大家好运!

精彩讨论

心静如水_容大2022-02-13 21:33

你指的这家公司如果未来的利润不回落的话,那市值一定2个茅台甚至更高的水平啊。所以高峰期超高利润的回落是正常的,但这么高的利润维持超过30多个月,也是非常非常地罕见了。这公司这三年赚的钱已锁定公司价值的下限,未来常态利润的规模水平决定公司市值的上限。其实拿它,很大程度就是拿着现金,事实上它已经是净现金公司,2021年末1700-1800亿的货币资金(2022年超过3000亿)、2021年已超过千亿的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后者在全部4000多家非金融上市公司中仅次于12000亿市值的中国移动)、有息负债才七八百亿。行业龙头央企身份、国家的战略性企业、行业龙头、壁垒高、门槛高,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国之重器,这些应该没有多大的异议吧?不过,股票投资是见仁见智的事,各取所需就好。

许昌清扬2022-02-13 21:59

这家伙在浙江龙盛高位,好像还有一个周期股高位吹过票。

红领巾传奇2022-02-13 20:54

$中远海控(SH601919)$ 未来三年(22-24年)预期连续三年 年平均分红400亿的情况下 分红再投入 股价不涨的情况下 现市值a股三年年化17%(未考虑21年年报的分红) 而且股价越跌收益率越高 不过未来三年分红预期这种东西 是个主观判断的事情 我很有信心 各自判断吧

心静如水_容大2022-02-13 20:56

红总永远都是这么激情澎湃,不过,我发现基本上都是有根有据的。

心静如水_容大2022-02-13 21:48

也不知道你们在讲些什么东西?人家公司2020年下半年出台的2020-2022年三年股东回报计划早已规定分红不低于30%,如果没有大额资本开支,最高分红可达80%。股票投资还是要多关心关心公司的基本面,适当多花点时间。

全部讨论

2022-02-13 21:59

这家伙在浙江龙盛高位,好像还有一个周期股高位吹过票。

$中远海控(SH601919)$ 未来三年(22-24年)预期连续三年 年平均分红400亿的情况下 分红再投入 股价不涨的情况下 现市值a股三年年化17%(未考虑21年年报的分红) 而且股价越跌收益率越高 不过未来三年分红预期这种东西 是个主观判断的事情 我很有信心 各自判断吧

其实上证红利指数000015和红利100指数399411的走势已表明了市场的态度,也印证了这个逻辑,而绝对估值股相当于上述两个红利指标的增强版。

2022-02-13 22:41

容大投资思考的一次集中表达,投资涉及因素太多,即使最朴素的公司基本面研究也很难,对能力的要求很高,股价的预测和操作又更复杂了,大学问大艺术。

2022-02-13 22:40

看完叫大师,很多是我知道,我想说,但模糊不能成文的,或零零碎碎的东西,大师把它系统性的分条目写出来了。

2022-02-13 17:58

既然A股主流如此(其实资本不断的讲故事 道理都一样 成熟市场也差不多 镰刀的快与慢的问题),那么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也主要只能靠股价波动炒差价赚钱,所以这个市场多年来培育一堆又一堆的博奕大师,无时无刻不在预判别人的预判

2022-02-13 17:36

中远海控: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吧

2022-02-14 22:02

大家看看这个南兴股份,要业绩有业绩,要题材有数字经济和工业母机两大超级风口,还想怎么样?但是哪里会有完美的股票呢?除了商誉稍微高点,没啥不好的,但是最近的董秘互动已经表示商誉不会减值的!
目前南兴没有公募基金持股,下有估值托底,上有题材想象空间,攻防皆可,是当下大家抱团取暖的最佳标的,躲避开高位的基金重仓股!

2022-02-14 14:50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对如何选股,怎么估值,进行了详细细致的介绍。尤其是选企业的标准5个标准,深入浅出介绍的非常好。1、低估;2、高质量的盈利,利润的质量高,应收账款少;3、盈利的安全性,负债低,用较低的杠杆实现有质量的利润;4、利润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利润可持续,未来有增量;5、盈利是投资者可得的,利润能够与股东一起分享。规避不分红、不回购、乱投资、乱跨界、大股东转移利润等现象。

2022-02-15 10:21

粗略拜读了2遍,以后估计还会有3、4、5……

其中提出的绝对估值概念,值得细细体会,慢慢品味……相信会有百种滋味,千般色彩。

笔者对牛熊的判断符合基本常识和规律。
不知道有多少人动不动就大牛市,看到多少点;
动不动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股价已经不便宜,只是基于已经涨幅刺激肾上腺激素毫无营养的呐喊;
动不动就拿市场中的一点消息当做一叶知秋,发现财富密码,其实只是线性思维,割裂市场其他因素的形而上学。

个人理解:2019、20、21走出的牛市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沪市不明显,深市和创业版更清晰了些。
今年大概率是熊市(笔者说的结构熊市更准确)。向来我认为对市场的判断不是简单的多空、牛熊来判断的。2009年的反弹超预期,是受4万亿的刺激,基于历史经验谁会想到呢?
能够依靠的只有笔者说的绝对估值,我们可能看不清财报,看不清市场,看不清政策的强弱嬗变,就像巴菲特说的:一个人一眼看出就是个胖子,你还要问他和其他人是不是胖子吗?还要拿一头猪的体重作比较说明他不是个胖子吗?

当然判断也是没有多大用的。市场就像激流入海的河水,有主流、有支流,甚至有逆流,还有漩涡……我们知道“夏天水大点,冬天水小些”仅此而已,至于上游的水闸放不放水,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如果今年,甚至未来许多年都是牛市,也不奇怪,也许真的是百年大变局,但是第一要相信基本的常识。

笔者对猪周期认知,深以为是。脱离价值的博弈固然精彩夺目,以资金做后盾,以人性贪婪做引子,以预判打预判,用很小的点数炸赢赌局。火光四射照亮原野,飞蛾扑火霎时壮观,我不得击掌以示佩服,但那是术不是道,之后的落寞就是悲凉。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背景,资源和时运不济未能取得财富上的积累,非要在这市场中刮地皮,给嗷嗷待哺的孩子赚点奶粉钱,你一定要明白“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道理,你能躲过既饶(争时)的镰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