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的第一性原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4喜欢:5

作者: @慢慢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nple Thinking),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到事物的最基本的命题,解答这个命题,以此为基石,再一层层往上走。


股权投资的最基本命题是什么?

人们做股权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大家对此都会认同。

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获取收益? 投资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千差万别。价值投资者、趋势投机者、量化交易者都有不同的方式。即使同为“价值投资者”,实际上采用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比较主流的价值投资观点是:决定投资收益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公司的价值。我们就姑且从这里开始抽丝剥茧吧。


收益率公式:收益率 = g + (1+g)*f/Pe

g- 每股利润(E+D)的增长率

f- 分红率=股息D/每股利润= D/(E+D)

Pe- 静态市盈率=股价P/(E+D)

(关于这个公式的推导,请见本人文章《两种投资收益率的推导及其关系

网页链接, 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折现率k(或者叫预期收益率,股权成本等等)替代收益率, 有:

k = g + (1+g)*f/Pe

k - g = (1+g)*f/Pe

Pe = f * (1+g) / (k-g)

P/(E+D) = D/(E+D)*(1+g) / (k-g)

P = D * (1+g) / (k-g)

这个P的推导结果的公式,正是红利折现模型中的高登公式。(不明白的朋友可以网上百度脑补一下“Gordon Dividend Growth Model”,这里就不再赘述。)


公式理解:在永续增长g的假设下,对于折现率k, 对应的“合理”市盈率就等于分红率f的折现。

P是公司的“价值”,它等于在永续增长率g和折现率k的条件下,未来所有股息折现之和。


举例:假设建设银行(SH601939) 的永续增长率为3%(与预期的通胀率一致)或者4%,分红率30%,折现率8%,2018年度分红每股0.306元。

计算“合理市盈率”:

永续增长率3%时,

Pe= 30%*(1+3%)/(8%-3%) =6.18

永续增长率4%时,

Pe= 30%*(1+4%)/(8%-4%) =7.80

计算每股“合理价格”:

永续增长率3%时,

P= 0.306*(1+3%)/(8%-3%) = RMB6.30/股

永续增长率4%时,

P= 0.306*(1+4%)/(8%-4%) = RMB7.96/股

2020年2月14日股价:6.65元,静态市盈率6.53.


这是否与“价值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一理论矛盾呢?自由现金流折现可是公认的估值的最基本方法呀。

实际并不矛盾。

在永续经营的假设下,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就等于未来股息的折现。

股东自由现金流的定义,就是股东可以得到或者支配的现金,在永续经营的假设下,留存在企业的那部分利润/现金,股东永远拿不到。股东可以得到或者支配的现金,实际就是股息!


股权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是以股息作为思维的基石和起点。股息是股权投资中最基本的命题


估计很多人对此并不认同。很多人可能会举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作为例子,这个公司从来不分红,它的价值却在不断攀升。


不可否认,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非常具有价值,未来会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价值。

让我们以更本质的方式去思考(请原谅我这并不是要与巴菲特的拥戴者抬杠):假设您永远不能卖出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而伯克希尔公司会永远存在,但是它永远不分红。这样的情况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的对您的价值几何?这样的情况下,您的收益是零!


您也许会立即反驳:

首先,您可以随时卖出,不能卖出的假设不成立。好吧,如果您卖出了,必然有另外一个投资者买入了,他在将来的某一天,同样会卖给另外一个投资者。如果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永远不分红,所有的投资者,他们的总的收益是多少呢?应该是零!这是一个零和的投资游戏。(注意假设永远不分红。)


但是您会说,我有收益就可以了,这就是我的目的。但是,您能确定您是上面这场投资游戏中的所有的投资者中的哪一个吗?既然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实际上谁是韭菜还真不好说。


接着您也许会继续反驳,不可能永远不分红,将来的某一天,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一定会派发股息。这一点我完全同意!这些股息正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的价值所在!


上面这个例子,实际上想要说明的是:

第一性原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找到事物的本质所在。

我并不认为,买入高股息的股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收益;我也不认为,现在不派发股息的公司没有投资价值。

因为未来的利润增长率不可能是永远保持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分红率也可能会变化,公司通常也不会永续经营下去,所以上面推导的公式只是在一种理想化的条件下,对公司的估值,是基于诸多假设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值。这与用自由现金流估值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应拘泥于一个计算的数值。

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在股权投资中找到股息这个本质,以此作为股权投资为基石和起点,才能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作者申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所有权利归属于作者@慢慢变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07-22 08:40

经常地,我们看到,公募增持某某股票了,北上资金流入某某股票多少多少,私募持仓曝光,某大V天天鼓吹某某股票....

实际上,短期内这些股票的确在涨。于是更多的人买入这些股票,于是,它又涨了.... 抄作业就越来越多...进一步上涨....

资金和话语权引导了股价的走势。
投资者来面临的灵魂拷问是:跟还是不跟?

跟,就跟上了潮流,冲上了风口,众人拾柴火焰高,享受一波上涨。

不跟,冷眼旁观,见他起高楼,见他宴宾朋。

在我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做出选择,还是要直面自己的内心:我要赚什么样的钱?

有人也许会说,只要能赚钱就行了,又没有违法。你能分辨,哪根金条是高尚的?哪根金条是无耻的?赚钱才是王道。

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赚公司成长的钱,这让我更安心。原因:
1- 短期来说,股市是投票机;长期来说,股市是称重机。赚公司成长的钱,不取决于市场上其他参与者,只取决于公司的发展情况,确定性高。 

2- 与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博弈,由于存在各种抽水(印花税、交易佣金等),在大样本下,博弈者的胜率低于50%。这与去澳门赌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我不喜欢赌博。虽然愿赌服输,但是输了我不高兴,赢了别人不高兴。

2021-06-25 17:26

守株待兔,好过四处狩猎。

守住成长这棵树,在成长变得显而易见的时候,往往会有趋势投机者这些“兔子”前来自投罗网。

而趋势投机者,追逐着各种“机会”四处狩猎,不知不觉地,猎手往往也会变成如“兔子”一样的猎物。

2021-06-08 15:59

红利折现模型估值(DDM估值):
本文的结论是基于永续经营这个假设。实际上,即使一个公司长久存在,它的发展也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用一个增长率来估值,太过于简单。

很长期优秀的公司是非常罕见的,大多数情况,巅峰时期可能也就几年,最终会归于平庸。
基于永续经营的估值,通常采用分段累加的方式:前几年作为一段或者几段,对应地,假设一个增长率和几个增长率,

剩余永续时间作为最后一段时间,假设一个永续增长率。永续增长率可以参考通货膨胀率(比如3%)、GDP增长率(比如5%)、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率(比如6.7%)。按照保守原则,3%或者4%比较合适。

这几段时间分红的现值之和,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这几段时间分红率的现值之和,就是公司合理的市盈率。

投资处于巅峰时期或者巅峰时期之前的公司,享受几年的高速发展,是很多投资者的现实选择。这也是择时。
股权成本(折现率)越高,久远的未来的分红的现值很小。因此,弄清眼前几年的公司发展的趋势,才是正确估值的关键。
举例:2021年6.11日万科A股价25.29,按照两段式折现,收益率如下:

2020-09-09 15:31

经常在各种论坛上,看到有人每天收盘后说,今天赚了多少多少,或者今天亏损多少多少。。。


这些人将每天市场波动带来的浮盈或者浮亏,假想成了自己的真正的盈亏。“今天赚的钱”,可能明天就又“亏”了回去;今天的“亏损”,可能过两天就又“赚”了回来。反反复复,自己的心情跟着这些“盈亏”忽上忽下,今天“赚”了,心情就大好加鸡腿;明天“亏”了,就捶胸顿足关灯吃面。。。


这样以每天的“盈亏”来衡量自己的投资成果,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让人身心疲惫做法。做一个频繁交易者,真的很累。


对于长期投资者,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心每日的涨跌上,真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和聪明才智,想一想,整天盯着这些红红绿绿变化的数字的生活,有意思吗?这真是一种自寻烦恼的做法。


每日的市值波动产生的浮盈或者浮亏,不应该作为自己投资的收益的变化。最终衡量自己的投资成果的,应该是实际收到的股息,以及在最终终止此次投资时的卖出的价格。如果是一门永远不需要卖出的生意,则它的收益就只有股息。这就是股权投资的第一性原理。

2020-08-20 16:01

今天才知道,CPA财管教材中的“本期市盈率”,就是与我这里推导的结果一样的,Pe = f * (1+g) / (k-g)。


不过它是从红利折现模型推导过来的。我是从收益率公式推导出来的。

2020-08-03 23:04

在躁动的牛市中,又有几人还记得追求股息的初心呢?

2020-06-25 17:33

是为了未来股价上涨而买入股票,还是为了未来不断增加的股息买入股票,不同的出发点,在行为方式、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别。

为了追求未来股价上涨而买入的人,往往会期望尽可能的短期内就上涨,从而可能倾向于趋势性交易,即,越涨越买,越贵越买,越跌越不买,越便宜越不敢买。由于倾向于在上涨后获利了结,往往不会很长时间持股,享受不到长期投资带来的复利。

为了未来股息不断增加而买入股票的人,认为这家公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息会越来越高。因此,在股价低(股息率高)的时候买入股票,是再自然不过的反应了。越来越多的股息现金流入,既可以维持日常生活的需要,还可以在股价低时买入更多股票。实际上,只要公司不断在成长,股息不断增加,自然会带来股价上涨,虽然不能确定何时上涨。由于有不断增长的股息的支撑,往往会长时间持股,由于复利是指数型增长,增长曲线随着时间的增加,将呈现越来越陡峭的增长。

2020-03-19 14:22

取得的股息,对处于股市大跌中的投资者,是一种的安慰 。

而市值,只要没有卖出,只不过是浮亏/浮盈。

在股息率高时买入好公司,投资者会取得不错的股息,而且股息会一年比一年丰厚。虽然股市下跌时,股票市值会下降,但是股票带来的股息现金流却在增加。

股市大跌,股息率走高,此时正是买入平日里看好的股票之时!

--写于2020年3月19日股市下跌之际,此时上证50Pe为9.94。

2020-03-06 11:02

基于本文的结论,有如下推论:
1- 买长寿的公司,选择中大型/稳定/行业有前景的公司(类似永续经营)
2- 买持续分红的公司(稳定的分红率)
3- 买持续增长的公司(类似永续增长)
4- 高股息率时买入(满足以上条件时,高股息率意味着安全边际)
5- 长期持有(熨平市场波动,享受复利, 高股息有助于坚持长期持有)

2020-02-28 23:01

以股息为根本的起点,立于不败,而再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