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头吃尽,吉利德终放弃CD47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CD47靶点上吃尽苦头的吉利德终于选择了放弃。

2024年4月25日,吉利德2024Q1财报报告会上更新了管线进展,其中近年来处于争议中心的CD47抗体Magrolimab彻底遭到了放弃,Magrolimab所有6项临床全部移出研发管线,放弃继续开发。

CD47的命运多舛

作为在巨噬细胞上发现的第一个免疫检查点,CD47在所有癌症细胞表面的高表达赋予了其广谱抗肿瘤潜力。而在红细胞表面的广泛表达,也让靶向CD47药物的血液毒性变得的十分凶险。

CD47的这一分布的特殊性,让研发之路变得异常艰难。如何在保护红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是CD47药物开发成败的最难以把控的问题。

2017年,Arch Oncology宣布终止CD47单抗Ti-061的一项实体瘤I/II期临床试验,原因是该临床的首位入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两天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红细胞凝集。2018年7月,Celgene也宣布终止了CD47单抗CC-90002的Ⅰ期临床,也是出现了血液毒性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

靶向红细胞而引起严重的溶血副作用是这些临床失败的主要原因,几年内,行业内对CD47药物的成药价值产生了严重质疑。

直到2019年,领先玩家Forty Seven的magrolimab在ASH会上的不俗表现令大家再度找回对CD47的开发信心,magrolimab+阿扎胞苷的组合在急性AML/MDS中表现出优异和可持续的疗效,且血液毒性可控,采用了“起始剂量”后接“治疗剂量”短暂的改善了安全性问题。

CD47的研发活动也开始复苏,并且引领了一批大药企业入局,有关CD47的大额授权交易也开始兴起。

2020年,吉利德斥资49亿美元收购了CD47先驱Forty Seven,一跃成为CD47的头部企业。2020年9月,艾伯维19.4亿美元引进天境生物CD47抗体Lemzoparlimab非大中华区开发权益。2021年8月,辉瑞22.6亿美元收购公司Trillium。2021年4月,思路迪超4.7亿美元引进ImmuneOncia TherapeuticsCD47抗体中华区独家权益。

打击接踵而至,再陷僵局

但CD47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Magrolimab进入Ⅲ期临床后遭逢变数。

2022年1月,FDA因为Magrolimab联合阿扎胞苷临床试验中出现可疑意外严重不良反应(SUSAR)在各研究组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而将其搁置。

之后就是Magrolimab传来的接连不断的临床试验停止的消息。2023年7月21日,因为疗效不足终止magrolimab的一项MDS III期临床试验(ENHANCE)。2023年8月,吉利德又宣布FDA暂停了magrolimab在AML上的部分临床试验。2024年2月7日,终止在AML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ENHANCE-3。2024年2月15日,吉利德宣布暂停Magrolimab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入组。

除了领头羊带来的震荡之外,Arch Oncology、ALX Oncology这些曾经一同冲锋在这个赛道的企业也接连开始释放削减和放弃CD47项目的消息。

2022年6月-8月期间,艾伯维先后终止了与天境生物合作的CD47抗体Lemzoparlimab的两项Ⅰ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和MDS/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2022年8月,再鼎医药取消了其CD47单抗ZL-1201的II期试验计划,降低在其产品管线中的优先级。2023年1月,Arch Oncology公司宣布终止在抗CD47抗体上的研发工作。2023年8月,ALX Oncology终止其Evorpacept的两项临床试验,分别MDS和AML。

先锋企业的接连撤离,让整个CD47赛道密布阴云,前景黯淡。

总结

靶向CD47所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使其研发路程历经波折。但回看国内企业在挖掘CD47成药可能性上非常努力。国内有多种涉及不同技术类型的CD47产品,包括CD47单抗、CD47双抗,SIRPα融合蛋白、SIRPα抗体、SIRPγ融合蛋白等,其中宜明昂科信达生物等多家企业布局了不止一款在研产品。宜明昂科的的四大核心管线全部围绕CD47。

参考出处

网页链接

吉利德:彻底放弃CD47/医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