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侠影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26喜欢:152
单吊,绝对集中,是逼迫自己慎重又慎重。对我来说,买个小仓位,会随性一些,反而会增加交易系统的危险。因为我对看好的股票,往往会越跌越买,小仓位也会变成大仓位,甚至铸成大错。因此,我一般只买家喻户晓的大公司,很少碰小公司,除非上市多年,业绩、分红常年稳定增加。我一贯满仓,持股一般不会超过三只,有时甚至单吊,一切只想把握确定的胜算。过于分散,我无法适从,那样也许会亏得少,但是业绩也很难出色,甚至不可能出色。就投资而言,在大A市场,每年如果只跑赢大盘5%,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美股巿场,你可以去分散,但是在大A,你只能集中又集中,因为优秀的公司,绝对低估的股票,实在太少。

热门回复

成本价毫无意义,忘记成本价,才能做好股票。股票即现金。永新股份,这十多年来,我买卖清仓好几次了。

我从不看黄金,另外,国内的黄金公司股票太贵。哪怕一步到位,把地下的黄金全部挖出来,此刻的净利润,也还赶不上公司市值。

中国90%的股票,只是博弈的工具

指数基金可以找@不明真相的群众 推荐。
我个人看法,主动投资基金设置一个大致上接近指数长期回报率的不收绩效费门槛,是相对公平的(当然,指数基金本身也始终存在低廉的固定管理费才合理。如果未来发行新产品,这个也要考虑)。
另外,什么是指数的长期回报率呢?这显然不能用特定十年二十年的统计数据来当作结论~1918年道琼斯指数最低76点,到1933年底一看,年化回报还不如2008最低点到2023年的沪深300。。。
但如果因此说投资道琼斯指数没意义,那就错得离谱(不管是后来的日本还是中国,在股指经历了长期熊市之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找出几百条理由去说明它们不可能是另一个道琼斯。我无意讨论这些理由的对错,只想指出一个简单逻辑:既然已经有道琼斯这个实例说明用股指十几二十年表现不佳来证明它不值得长期投资是错的,就不应该再以为,用同样的方式去证明日经,沪深300。。。等等其它指数不值得长期投资是对的)。
要这样用统计数据判断投资意义的话,1965-1980年回报最高的是黄金,2008-2023年回报最高的是比特币,难道这能说明它们是最有意义的投资?一个人在二十年里买彩票中过一次大奖,二十年年化回报可以比投资任何生意都高,说明买彩票是最有意义的投资?
单靠统计数据做投资是人的自我限制,自我退化。AI只能这样做,是因为它没有因果关系领域的智慧。人这样做等于是去跟汽车比谁跑得快,跟潜艇比谁潜得深。。。
指数跨周期的长远回报能达到年化7%或者8%,有它背后简明可靠的因果:生意创造价值。
指数在某一个十几二十年的周期里回报出现严重偏离,则有极其复杂的偶然因素。
抓住简明可靠的因果,用合理的办法降低复杂的偶然因素冲击(比如@不明真相的群众 经常推荐的全球化指数组合),是合理的思路。
抓住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极其复杂的偶然因素导致的统计数据,想像出五花八门的“规律”去趋利避害,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思路~所以回顾历史,不同时期都总是会产生各种特有的,深入人心的,但几十年后都被证明是荒谬可笑的“投资规律”。
因为就人性而言,真正的需求不是合理的东西,而是符合自己愿望的东西。

所以,投资指数没有意义,从2008年最低的1606点至今16年,沪深300年化仅5.1%。

海油65%,永新35%左右。海油主要是港股$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很少量的A股中国海油。

就一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区间来说,期初期末的“估值”变化往往是蛮大的,有时是几十倍市盈率,有时是几倍。
在同样的时间区间里一篮子生意的回报也不是一定增长,也可能遇到箫条。尽管这个概率不大~因为人性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向往美好这个最大的优点。
投资可以做成与千百万人的博弈,博弈的话总觉得买入成本比别人高是最大风险,为一生中有可能遇到一次的小概率萧条止损一百次,是这种投资模式下的正常选择。
投资也可以做成一种连接生意的生意。做生意也有风险,只不过最大的风险是不创造价值。通过创造独特的价值来渡过箫条,通过多样化的组合来应对小概率事件,是这种投资模式下的合理选择。

在A股巿场集中,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是买在2008年的最低点[捂脸],大家都知道,沪深300的真实回报是多少,特别是近些年。

跟我的想法差不多[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