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之雾 珍藏版》读书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16

今天读完了这本书,合计用了大约三天时间。

对于价值投资类的书籍,我是非常痴迷的,比较经典的价投书籍都有涉猎,包括穷查理宝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The Intelligent Investor、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和十几年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英文版)等等。现在凡是能找到的,我尽量都看英文原版。通过这两三年 “如饥似渴” 地阅读,使我对价值投资以及巴菲特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看过《奥马哈之雾》后,也拨开了一些关于巴菲特的迷雾,理清了思路,对“盲人摸象”中的大象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下面说一下读这本书时受到的几点亮光:

无论在投资、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依据个人兴趣去选择。选股入选妻,当你购买了一家自己欣赏的优秀企业的股票时,你是不舍得卖掉她的。研究她的时间越长,你搭上的精力越多,慢慢地,和这家企业也产生了感情的联结。你若忍心把她卖了,又用钱去买什么呢??工作其实也一样,我是做教育的,喜欢教爱学习、懂礼貌、有灵性的学生,如果教到这样的班级,让我教一天书我都感到充实、开心(虽然累);但如果碰到那种没礼貌、而且讨厌学习的学生,我连一节课也教不下去。所以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真的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的人做朋友、爱人、学生、导师、雇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企业来持股。这样不只你的心情放松,生活、事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你们的关系也能长久。

投资股票时,企业的内在价值尤为重要。时间是优质企业的朋友,是烂企业的敌人,投资优质企业的人因此能享受长期的丰厚收益。读到这一点时,我就在想目前的实体教育类上市公司应该投资哪个?这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个才是优质的股票?读书时想通了,学校最昂贵的资产是声誉,声誉好的学校能够招到好学生、聘到好老师,好学生出成绩后,又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声誉,进而又有更多的好学生报名这所学校,这是一个正循环,马太效应。拿北京的学校来说,四中、人大附这样的学校已经牛b几十年了,也会一直牛b下去,北京高中的前十名似乎永远是那几家,学校的声誉真是最坚固的壁垒!我很少听说过一个好学校做砸了,也很少听说有屌丝逆袭的学校,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所以想到这儿,我把其他教育股都删了,只留 $宇华教育(06169)$$成实外教育(01565)$ 以待观察、后续投资。

投资方面受到的另一个启发是对 “护城河” 的理解。其实这个概念已经不新鲜了,一个拥有护城河的企业会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向上的收益。读到这儿,我突发奇想,觉得中国的一些大企业似乎要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有更好的护城河。就像中国父母一样,比起西方来讲,多少对自己的孩子有强烈的保护心态,我们或称为溺爱或护犊子;zf 想必也是一样的,会对本国的大企业(特别是国企)有更多的保护倾向,容易成就大而不倒的企业。这似乎根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就想到了 $万科A(SZ000002)$ 这家企业,深地铁是大股东,又处于一个国家保护的行业之中。虽然这已经不是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但这也是白银时代,白银仍然是贵金属!万科融资利率奇低、口碑好、物业服务好、财报和运营都很保守,这些是她的护城河。这么稳的万科,我很难想象她会有倒闭的一天,再加上目前的低估值、高股息率,买入并长期持有是我不错的选择[笑]

《奥马哈之雾》中讲巴菲特投资喜诗糖果的例子也让我深受启发。喜诗糖果这家企业的缺点是每年增长不高,但优势在于投入少、产出高,每年能为巴菲特带来源源不断地现金利润,这些现金可用来投资其他优质的企业,把雪球慢慢滚起来。这让我想到之前通过众筹项目投资的两家酒店,虽然每年的盈利增长有限,但每个月都会给我带来一定的现金利润。现在更加意识到:这些工资外的现金分红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让我可以有更多的现金去投资优秀的企业。书中还提到比起买入部分股票,巴菲特更喜欢完全拥有一家优质企业,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资金、节税。这打开了我的想象空间,以前认为只能持有部分股份,现在意识到原来还可以 “完全拥有”,思想更广阔了!以后若是有机会(可能要等很久很久),我会尝试自己开创或是购买一家教育机构等。

集中投资,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投资领域,尤其当你挣到第一桶金时,就会飘飘然,过度自信,拿着钱乱投资。最近的我也是,一直在花大量时间浏览一些很平庸甚至是差劲的生意,有些生意(比如幼儿园、饭馆),我甚至都不了解,就想投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理解到集中投资优质企业的重要性。人在一生中最好只投资不超过 20 家企业,在这个约束下,你才会尽力的选取最有前景、最喜欢、最优秀的企业。读到这儿,我再也不打算浪费时间去看那些烂或者平庸的生意了,删掉!现在我关注的股票数也缩减到了 9 个,持有的只有其中的 5 个。

最后,从书中我读到巴菲特 30 岁时资产上了 1 千万(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35岁时就上了 2 个亿,五年内取得了 20 倍的收益。对比一下,而立之年的我的资产是同时期巴菲特的十分之一。还好吧,感觉如果能早个十年读到这本书,现在也许会更加富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在来看,中国的发展速度并不比美国慢,中国的股市收益增长也不会逊于美国股市。所以只要以巴菲特为标杆,学习他的智慧和走过的路,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们也会变得足够富有。

@我是任俊杰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9-10-22 07:38

2019-10-20 19:17

众筹项目是怎么来的?网上的众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