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48喜欢:31

以前看过对一些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的访谈,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真的知道很多小公司,完全不是谈论那些谁都知道的大公司。

全部讨论

必须的。就像我前两年的保利协鑫,很少人关注的公司。能力圈这个词很重要,当光伏行业出现变化,要搜索整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哪些公司最受影响时,脑海里一瞬间就能出正确答案,这种才能叫能力圈。
何况,还有很多细分龙头其实没上市,这些也是同样要知道的。经常见到研报只对比分析上市公司,这样出来的市占率结果肯定是错的。

02-19 13:47

的确如此,只有了解了更多的公司才可以作出更好的选择,且对小公司的了解也说明了这些人的敬业—他们不是不了解大公司,而是了解的更多(所以会了解很多小公司)。另外并不一定是小公司一定好,而是了解更多的公司可以增大选择范围。错把成功投资人对小公司的了解当作对冷门股的选择,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

02-19 13:46

应该是这样。看巴菲特、芒格的传记,他们不都是非常勤奋地看市场线的资料吗?巴菲特更是对许多小公司都了如指掌,所以才会在买的时候立即出手。但我们没有这种勤奋的精神,也没有洞察小公司的能力,只能买大白马。

可以拉一下这些基金经理们过去10年的业绩,看有谁跑赢茅台和苹果了,10年前这两家已经是谁都知道的大公司了。

02-19 15:03

国内的,好多人谈论的是茅台,平安,招行,现在的神华,长电,宁德。

02-19 13:41

现在他们还好吗?

02-19 20:56

需要非常勤奋的翻财报,去搜寻了。当然他们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和热爱,他们并不觉得是勤奋

02-19 14:06

说的妙啊

普通投资者了解小公司没有特别渠道,没有信息优势,没办法。投资市场关注度高的大公司就好些,盯的人多,信息获取容易,一有风吹草动,分析解读的人也多——从各个角度,这些都能弥补信息劣势。还有更重要一点,知名大公司造做概率会低些。

02-19 13:50

他们真的用心去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