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的股东会记录,《芒格之道》出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9回复:818喜欢:348

有一天,我在外面,收到编辑的信息,问我译者署名写什么,我没怎么犹豫,我问编辑,写“RanRan”行吗?她说可以。

没有“RanRan”这个 ID,没有大家的支持,没有前辈的提携,我得不到翻译这本书的机会。所以,这本书的署名当然应该是“RanRan”。

感谢很多朋友欣赏我的翻译,虽然我早已志不在翻译,但你们觉得有用的话,我愿意继续发挥这个小小特长。感谢管大、岗大以及很多其他熟悉的 ID,当初,在雪球翻译合伙人的信,各位投资前辈点评,是令我难忘的一段学习经历。岗大有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得心应手不能传,这并不妨碍我们很多人去学、去领悟。管大的投资能力和人品令人敬仰,“德艺双馨”,有开玩笑的意味,但绝对当之无愧。还多众多网络空间的朋友,你们好多人给过我实际的支持,一直很感谢你们。还有那些很多好玩的评论和回复,确实,我喜欢那种不太出格的低级趣味,总能开心地笑,例如,有段时间,有个网友,评论必发搞笑动图。有的评论和聊天,我没回复,不礼貌。不是说我多忙、多装,多把自己当回事,只是有时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没回,这里道个歉。

这本书能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做的工作微乎其微,我只是做了翻译,虽然这是一份苦活,但我只是出点脑力,我只管翻译,说不累是假的,但其中有乐趣。其他的很多很多工作,是施老师@施宏俊 以及几位编辑做的,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幕后工作,才做出这样精美的一本书。

早已决心不做翻译,但现在能翻出一本书来,还是禁不住回忆起从学生时代到进入翻译这一行的点点滴滴。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可能是读到大三,我有了做翻译的想法。那时候,上翻译课,全系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听王文炯教授讲课。王老德高望重,他是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老师。听他的课,我一下子就入迷了。我记得他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In translation, we 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每次上课都是大课,但有一次,王老点名上黑板写作业,竟然点到了我。作业是翻译一句诗“夜晚钟声到客船。”我走到了黑板前,写下了“Late at night, the sound of the bell reaches the boat.”他指着我写的说“I like this one.”其实,我没有能力翻得这么好,是我回去查过厚厚的《汉英字典》。王老的话,我始终记得,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

后来,为了求稳,我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可惜那时,已经对“英美文学”没那么高的兴趣,毕竟,找工作要紧。那时正赶上金融危机,工作还找不到呢,更没心思学习了。我学的是文学,但写的论文是和翻译相关的。我比较了几个《瓦尔登湖》的译本,找出了其中很多明显的错误。答辩的时候,有外校的老师来,各位老师看过我的论文,觉得我的论文写的太差了,差点没让我过。还是我们学校另一个系的老师,为我说了几句好话,才过的。外校的老师说,理论部分很差,例子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我自己能做得更好,只是那时心真静不下来去搞那些学术的东西。

毕业后,在一家小小的外企工作了不到一年,公司解散。之前的老板,人好,带着我们和另一个同事,到了一家做本地化的翻译公司,莱博智。我记得刚去的时候,工位上,我用的电脑显示器是带水纹的,就那么闪着,我都没觉得什么,还在那用呢。过了一段时间,组长给我换,我才知道的。没过多久,和我一起来的那位同事,还有之前的老板,他们先后都走了。

我觉得,总算得到了自己想做的工作,我有很多东西要学,只是埋头工作。我没理会,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来、有人走。我学习各种本地化软件、规则,做翻译、做校对,不明白的,就向人家请教。我不偷懒,给我分配一个工作,做完我就提交,然后就做下一个。下班了,我还经常加班,不是我特意要加班,我想看看别人给我改的,我好从中学习。经常,七点多了,我一抬头,周围人几乎走差不多了。一直压力比较大,因为很多项目是与计算机和软件相关的,我没有专业背景,很吃力。只能边工作边学。

部门领导定期召开 Seminar,讨论遇到的翻译问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的词和句子现在印象还很深刻。公司的流动性很大,经常有人走,但留下来的员工都是踏实干活的。他们是真正的职业翻译。

这份工作,做到了三年,我证明自己可以。部门经理给了我更重要的工作,但我决定走了。是我把自己绷得太紧,太累了。不是公司对我不公平,我很累,是我自己想那么累的,是因为我想学东西,我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有一次,周末,我还自己去公司加班,记得那天整个大厦根本没开空调,热得要命。在莱博智,我在实际工作中接受了训练,翻译量和校对量达到了几百万字。我的翻译是在莱博智练出来的。我仍然是菜鸟,很多同事水平比我高很多。但我发现翻译不是一个好行业。

离开莱博智,进了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轻松了,待遇也高了。但我始终感谢莱博智,感谢它在金融危机时给了我一份工作,感谢它对我的培养。

莱博智的经历培养了我,但似乎也给我留下了阴影。后来,我翻了些东西,发在雪球,翻得很随意,很自由。不像在公司时,有编辑给修改。我也不愿意和别人讨论翻译问题,因为我对翻译没兴趣。

总是觉得自己有点像 underdog,在二外时,总感觉北外比我们学校强,但遇到了王老,我觉得我们学校不比任何一所大学差。在莱博智,总是怕自己翻得不够好,给编辑添麻烦,后来做成了水果公司的项目,水平还是有限,但总算得到了认可。翻译行业,让我伤心,所以不想继续做下去了。

我的翻译,发在雪球的那些翻译,价值很高吗?大家明白的,很多时候,不如投资中的一个机会。差远了。谁愿意一直做翻译呢?在翻译这行有这么一句话,“Those who can translate, translate. Those who can’t translate, teach translation.”(大概意思是,真有能力做翻译的,就自己做翻译去了,没能力做翻译的人,才教别人翻译。)在投资中,同样的道理,真有投资能力,谁愿意做一个“嘴炮”呢?你发现了吗,夸夸其谈者,不是投资人。

如今,RanRan 这个 ID 翻了一本书,希望您读了有用。我只是个 small potato,借此机会,说说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法释怀的东西。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谁还没吃过点苦。

全部讨论

2023-11-29 06:54

我们失去了一位导师,不止是投资上的,也是生活上的。

你可以去把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重译一下,北邮出版社翻译的真的很操蛋

2023-06-28 10:35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越早意识到自己的普通,也许就能不普通!正确理念与知识的传播,有时候价值远比一个代码强,感谢无私奉献

2023-06-28 13:23

我喜欢互联网。  
因为每隔一两年,只要你够专注,总能在你所在关注的领域遇上一两位大牛。RanRan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位。 
看完了的他/她自述,我的眼睛不自禁的湿润了。---翻译行当太苦了,MD要求还特别高,还赚不了大钱。  
可是RanRan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尤其读到这句,我整个汗毛起立致敬:“后来,我翻了些东西,发在雪球,翻得很随意,很自由。不像在公司时,有编辑给修改。我也不愿意和别人讨论翻译问题,因为我对翻译没兴趣... ...”  
没兴趣你还能翻译的那么好?这就是所谓的专业能力形成的肌肉记忆了吧? 
 谢谢RanRan,你真正做到了“In translation, we 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 你的翻译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让我们见识到了好的翻译原来是长得这个样子的,谢谢你。

2023-06-28 11:19

感谢ranran,看到您说已志不在翻译,稍稍有点小失望,巴芒等人的原文原著在国内一直找不到好的译本,这成为像我这样的英语不好的投资者学习投资的一道高墙,ranran的付出相当于为我们在高墙上打开一个缺口,本来希望ranran在出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继续出版《巴菲特股东信》《伯克希尔年会实录》等等,把这堵高墙彻底铲平。不管怎样,书已到家,爱不释手,祝ranran无论是工作,还是投资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已经很少上雪球了,今晚打开电脑处理东京马拉松邮件,忽然想起每年一度的RanRan翻译版致合伙人的信,然后,就看到了这篇......挺辛运的,因为才隔了两天。我平时可能几个月才上一次雪球,因为确实没啥好说的。尤其是当下这个环境,越少见到“好机会”越能少犯错,我能力圈内的两个领域,目前没有显而易见的大机会。
转眼在雪球十一年了,比雪球更早,也就是十几年前注册新浪写博客记录时,ID和个人介绍至今都没改过,个人简介是六祖慧能的一句话:“手指能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手指并不是月亮”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慧能这个典故?故事是这样的:
《六祖坛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无尽藏尼对六祖惠能说:“我研读《涅槃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惠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惠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惠能听,惠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文字所记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之所在。
有幸,RanRan每年翻译完股东大会发帖后都会@ 管我财和我,也曾有幸获赠一本RanRan翻译的致合伙人的信合集。
《致股东的信》这本书我不止一次推荐过了,我对它的评价从我看过这本书起就是第一位,在很多年前我专门发帖推荐读什么书时,对该书的评价就是“终极好书,它能解释投资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其它任何关于投资的书都没法和巴菲特系列股东信比。各种版本翻译得有差别,虽然不影响我理解内容,但是论读起来的传神性,尤其是把股东大会上两老的表情联系在一起时的画面感,那还是RanRan翻译得最传神。翻译很重要,高质量的翻译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虽然每年的股东大会不能说是枯燥,但能把它翻译得有故事性和画面感,我也还没看到其它类似的。其实股东大会已经成为一种仪式了,真正重要的内容不长,谁翻译其实都不影响意思的传递。近年我总有种感觉,这事有点装,其实大部分人可能只是想表达:我在看巴菲特股东大会......类似于发朋友圈。
"我的翻译,发在雪球的那些翻译,价值很高吗?大家明白的,很多时候,不如投资中的一个机会。差远了。" 这句话在雪球无疑是合适的,因为“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五百字文章都嫌长的现代人,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代码。其实,这不挺好的吗?至少,说明您站在了人少的一边。
记得当年您有点翻译不下去的时候,我刚好看到那篇帖子,有感而发评论区留言:这事不是一旦明白就终身明白的,而是要一直学习不断提醒自己......致合伙人的信其实很多重要的东西没说,而很多事是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例如商业思维(人性咱就不说它了)。老巴和芒格可不是每次都喜欢慢慢来,那时就是凭借超人一等的商业思维。书本之外,知识很多,而很多知识并不是像硬币有正反两面,都是非标答案......
也不知今天想说啥,凌晨四点准备睡觉了,早安

你可能少感谢了一位,我是在唐书房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的。就是说一下事实,没别的意思

2023-06-28 10:30

必须支持一下,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也出版一下啊

2023-06-28 11:44

一看是你翻译的,立马支持!能有本时常可以翻翻的书太棒了!

2023-06-28 10:57

芒格的脏话翻译了没有?中国人动不动就神话某个人,喜欢跪舔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