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漫灌下高杠杆行业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看到这个题目,恐怕会引起很多投资者朋友的反感:当下时局动荡,经济形势前途未卜,迷雾重重,应该谈如何避险才是,你却在这里谈什么机会,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其心可诛。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纳米级散户,没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和股票交易经验,更没有与自己相关的利益集团,仅有一颗坚信价值的心,一份乐于分享的热情,所分享的观点仅为我自己基于常识的所思所想,主观性极强,绝不可作为投资依据。

同样,欢迎大家可以对我的观点进行批判,甚至谩骂,但请不要怀疑我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分享而分享。

先亮明观点:当下最确定的投资机会是高杠杆行业,或者再说得明白点,最确定性的机会就在地产和银行板块(保险行业虽也属于高杠杆行业,但是我不懂,不敢乱说,兴许保险行业的机会更大些也说不准)。

首先,我先主观性地否定一个观点:经济不景气,股市也不会出现行情。

否定理由:把时间拉长到以5年或者10年为单位来看,一个国家的股市确实跟经济呈正相关,但是,短时间内股市的涨跌跟经济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只跟资金面有关系。这也是我在当下经济前景扑朔迷离之时,却在谈投资机会的原因。

为什么说目前最确定的投资机会是高杠杆行业,我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逻辑:经济下行时,百业萧条,货币紧缩,市场流动性萎缩,高杠杆行业因资金链绷得最紧,所以风险最大,市场避之不及。但是,一旦经济触底,为振兴百业,国家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手中资金渐渐充裕,最受益的行业当属最会“花钱”的行业(请注意,不是“烧钱”的行业,而是“花钱”的行业),因为这些高杠杆行业对资金的渴求度最大,他们有能力加杠杆,去“驾驭”这部分资金去盈利。反过来,低杠杆甚至无杠杆的企业“没本事花钱”,行业属性决定他们加不上高杠杆,也就无法充分享受资金面宽松带来的红利。

那么为什么说现在就是投资高杠杆企业最好的机会呢?

首先,先看估值,经历了“贸易战”“新冠疫情”冲击的高杠杆行业,市场对其避之不及,股价大幅下挫,当下估值已低到发指,A股和港股前瞻市盈率2-3倍的地产股比比皆是,4-5倍市盈率的银行股随处可见,目前这两个行业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区域,没有之一,从估值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是史无前例的结构性机会;

其次,从股价走势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18年和2019年“贸易战”全面铺开之时,特朗普一个推特就能把大盘“打”下去好几个点,但进入2020年,“贸易战”已升级为“金融战”,甚至特朗普还叫嚣着要与中国“脱钩”,目前的形势可以说比2018和2019年严峻得多,但是大盘对这些消息似乎已经“免疫”了,大有一种“任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的安然态度,这说明,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不会再坏了,权重“银行地产”股已经见底,只等一个向上的信号了;

第三,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高杠杆的银行地产只等一个向上的信号,那么这个信号出现了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出现了。从2019年开始,国家多次降准,降息,数万亿的资金已经放到了市场上,可能这些资金还不够,也可能这部分资金还没有充分“灌溉”到市场的每个角落,但是,这件事情确实已经发生,而且正在持续发生。

第四,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国“地市”已经率先回暖,土拍溢价率正在逐渐呈现走高的趋势,这是房地产行业回暖的前兆;另外,“北上广深”和一些“强二线”城市的楼市也持续回暖,另外一些城市的限购政策正在“小心翼翼”地的放宽,这说明,房地产行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回暖”,更加佐证了地产行业复苏的事实;

第五,再说银行业,暂不说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拨备数据正在持续好转,但就“降准放水”一项,就会大幅度增加银行的营业收入,另外,持续“放水”使企业免于破产,从而反过来促进银行的资产质量好转,只是营收等数据暂时还没有明显地体现在报表上,但是当这些好转的数据真切地体现在报表上,并拍在市场脑门上时,可能最好的投资机会已经错过了。

说点题外话,近些年,我总有一种主观性认知(有可能是错的):我国想要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必须先“烧钱”,然后才能收获,那么,“烧”的这部分钱从哪里来呢,得用一些“挣钱”的行业来“养”,所以,这些“挣钱”的行业不能丢,必须维持这些“挣钱”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才有底气和资本去发展更加重要的科技创新行业。

而我们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姿势可能不是直接去投科技创新行业,而是“曲线救国”,先投“挣钱”的行业,等到我国科技创新行业能与西方国家有同等档次的话语权时,再去寻找科技行业中的确定性机会,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可能效果更佳。@今日话题

$新城控股(SH601155)$ $绿城中国(03900)$ $万科A(SZ000002)$

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民生银行/招商银行

全部讨论

地产比较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