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你死不死?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68喜欢:37

如下图所示,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后,我们比较了21年两家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现在规模相差10倍的情况下,千禾味业的每吨酱油的直接材料成本比海天便宜28%,而根据以前的了解,海天是调味品行业里成本控制能力最强的企业,我不相信海天在大豆的采购上没有议价能力,只有一种可能,千禾酱油用的原材料不行,后来跟业内人求证,确认了这一点。当时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我们把21年原材料的差价735元*33万吨的酱油销量,差额2.43亿就是千禾味业2021年的利润。换句话说,千禾的利润是从原材料里省出来的。

去年帖子下面有人说话不好听,有些问题没回复,简单举两个例子说一下海天成本上的优势。我们以22年年报数据,海天员工人数7313人,千禾员工2702人,2.7倍;去年海天的收入是千禾的10倍,这就是规模经济性。我们还看到海天的吨运费是千禾的一半,反映的是全国范围内生产线和厂区的布局,海天在全国有14家工厂,千禾只有一个生产基地。

当时也有人说酱油的酿造工艺不一样,你说“零添加”多好,原材料用次的,这本身就违反常识。再有一点,千禾为什么22年大幅提高原材料的成本呢?我推测企业在添加剂风波中想翻身,所以才开始提高产品品质,原材料的巨变应该主要集中于22年的下半年,实际吨材料成本目前应该和海天相近了。所以事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拆成本结构,做原始数据的比较。

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千禾能凭借“零添加”产品成长起来吗?我们在运动鞋、服饰、化妆品等很多行业都见过“爆品”的案例,有的能维持1-3年的成长,后来迅速衰退,因为没有产品开发能力、组织能力也跟不上、研发上不舍得投钱,即使投钱也做不出第二个“爆款”,慢慢地被行业老大PK掉。像国内第一个做出酸奶的是光明乳业的莫里斯安,光明也一度想靠莫里斯安打翻身仗,15年单品卖到50亿,现在呢?光明还是在做出了一款好的产品前提下,千禾的“零添加”产品卖的单纯是概念,长期而言,消费者不是傻子。

在事件中,我们也发现海天反应慢了,长时间和经销商打交道,对消费群体不那么熟悉了。事件之后,海天三位副总裁离任,庞康是个极其低调的人,今年65岁,在创始人打天下之后也面临二代接班的问题。

@小北读财报 @流浪行星 @最后遇到你 @游走的小饭团 @茶入孤凝

精彩讨论

心定则神闲2023-10-05 01:51

竟然有海天的投资者觉得股价是给千禾砸下来的?我觉得有点搞笑,跌了快七成的股价现在pe还有近四十,还看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吗?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一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细分行业里面原来龙头的产品已经丢掉了口碑,或许当下业绩的下滑现在仅仅还只是个开始吧!与其找同行、找产品、找材料、找成本的种种瑕疵,不如省下时间去找找别的投资标的吧!

最后遇到你2023-10-03 21:11

零添加,发酵360天,……这种和低成本天然就是不相容的。成本低的零添加酱油比成本高的海克斯科技酱油质量高,你信吗?

HLis2023-10-03 20:59

海天不能做零添加吗? 非也,而是中国人收入太低了,只要加钱,没什么做不到,海天卖到国外的酱油基本都是零添加,纯正非转基因大豆,配料表干净到质量好,但大家一看价格,那可是一百多港币一瓶,美国能卖10几刀一瓶。 再看看中国卖掉的海天酱油,都是几块钱一瓶,十几块就是2.5升的一大桶,你说这价格还要好吃酱油?海天只是给大家提供了能消费得起的酱油,还没到给大家卖好酱油的时期。

HLis2023-10-03 20:55

这名称好听,实际上就是渣渣,油炸完了,蛋白质,脂肪全提完了,拿来喂猪做饲料的,但现在拿来做酱油,这就是千禾。

输输板2023-10-03 18:07

你自信点,海天是千禾十几倍市值,大象已经沦落到和小卡拉米比,本身已经输了

全部讨论

0添加产品从消费渠道(toC)看与消费升级以及大众对健康食品追求的趋势非常贴切,而千禾的产品已经深入消费者的心智,其公司的产品基因就是为0添加而生的!最简单的例子,汽车品牌中的BBA是豪华车的代名词,一般人买高端车很少会买丰田、大众这样的品牌的!另外,通过H1报表知千禾线下渠道经销商数量增势显著,直观线上渠道各大平台旗舰店粉丝关注量其完全碾压厨邦而与海天慢慢接近,要知道海天的销量和消费者基础量是千禾的N倍!而海天品牌的0添加总感觉有那么点的尴尬,无论从品牌定位,还是从其产品本身。本人在买入千禾股票之前亲自对比品尝了千禾和海天的0添加产品(价格相差相近),感觉味道还是千禾的好,且查看配料表,千禾0的更纯粹,0的质量更高!个人拙见,海天是不是可以弄个高端品牌比如“海梦”,来专门做高端产品,就像丰田创造了“雷克萨斯”!除此之外,海天已经几千亿庞大的市值,千禾也才两百亿不到,海天涨10倍要到几万亿,千禾涨10倍也不到现在的海天!单看渠道,海天几乎已经无孔不入,而千禾还有很多市场可以开发,两者的成长空间可想而知!

2023-10-03 16:51

目前的情况是海天努力向零添加转型,而这个是千禾的主战场,你说谁主动谁被动。

2023-12-18 16:47

你还是不懂酱油这个酿造行业,你要知道,以前海天的酱油是30-50天就完成一个酿造周期的,而且添加剂和其他环节都会增加制造成本,海天靠的是高周转维持高收益。千禾的380原料就是水,食盐和大豆,很简单,所以直接成本低,但是酿造周期长,按40天一个周期,海天可以酿造9个周期。千禾是日本龟甲万的那种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海天是主要是广式酱油的传统固态发酵工艺,两者差别很大,里面的缘由很多,不仔细研究看不懂的,慢慢来吧,朋友。

最近在研究海天和千和, 我发现了相同的问题: 为什么几乎全是0添加产品的千禾的酱油每吨直接材料成本比海天高。搜索到这篇文章,看了文章和所有的讨论,我还没有得出让人信服的原因。有评论说折算标准不同,但没有展开解释究竟在说什么。 有评论说酿造时间比非0添加酱油长,酿造时间更长导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非0添加酱油低,这体现在【制造成本】和【直接人工】中,但对比海天和千禾两者的酱油每吨总生产成本(直接费用+制造费用+直接人工),2016到2022年期间除了2018年千禾比海天高50元,其他年份千禾都比海天低, 2021,2022年千禾比海天甚至低500元/吨, 所以“酿造时间更长导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非0添加酱油低”这个解释说不通。这个问题延申一下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0添加酱油的每吨生产成本确实比非0添加酱油低,而零售价格却高很多,那所有的酱油厂商应该都生产0添加而不生产非0添加,但事实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酱油仍然是价格低的非0添加酱油 @北小九 请问作者你现在找到答案没有?

2023-10-03 18:07

你自信点,海天是千禾十几倍市值,大象已经沦落到和小卡拉米比,本身已经输了

2023-10-03 23:21

想不到这个问题还需要纠结!180天酿造的原材料成本比60天酿造的原材料成本低有什么问题?同一套设备,同一批大豆,资金,海天都周转3次了,千禾才一次。海天的工艺就算损耗多30%都更划算。

2023-10-05 07:31

海天那件事以后,我只用李锦记了,对大陆企业的信任感已经没有了。

2023-10-03 18:49

用光明比较不合适,两者逻辑不一样,千禾的逻辑是人们对食品健康越来越看重,老龄化+消费升级+认知提高+产品透明化。

2023-10-03 19:47

雪球装逼的小大神真多,不看好还要裹脚布式的长长的口水贴,国庆太无聊就来恶心人。

2023-10-03 17:29

千禾零添加和格力核心科技一样,都属于非常扯淡但是又有很多人相信的。我对华为所谓的科技突破也有点怀疑,不过华为的研发费用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