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隆基绿能当下的行业地位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7喜欢:29

很久没有谈论隆基绿能了,上一次是在半年前。当时对半年后也就是大约这个时点股价做了一个大概的预测。虽然当时文中没有提具体数字,我的估计是在25~30左右。现在看来,完全错了。当然这也与这两年来一些罕见的状况有关。这一次完全不准备谈论股价,而是集中讨论一下对行业的认识和对隆基绿能行业地位的认识。在此之前,先提一个有关投资博弈的好现象:隆基绿能的股东人数Q1相比Q4下降,目前是半年以来人数最少的。同时融资额也大约是两年以来最低值。再看机构与外资的持股状况同样如此。

当然在这个时点愿意发言而且敢于发言,关键还是行业基本面实在是到了底部区域,同时隆基绿能的差异化转型成果也有了足够的实证支持。

先看一下行业整体的基本面。中国光伏产业在此轮内卷中惨烈程度应该是创了记录。然而,光伏的此轮周期不是正常的产业周期使然。纯属个人之见,这种内卷的深层原因不在“商”而在“官”,再具体一些,在于地方官的产能搅局和官办企业不完全遵照市场机制的招标项目。其实近十多年来国内产能过剩之大,涉及产业之广,举世未有,更是前无古人。这样的卷法绝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可以解释的。到了当下这种境地,地方官们都囊中羞涩,而且组件价格已经低到目前的境地,正如钟总今日所言,再多一些少一些意义已经不是那么大了。但是地方官还是可以搅局的,你不配合,我就可以不方便你的光伏项目。所以,如果要解决地方官用光伏替代地产的问题,恐怕还是需要中央官插手。再加上美欧的压力,也许某种光伏业的供给侧改革还真是有些可能性。

隆基绿能这两年遭受了许多抨击,它也确实在某些策略上有失误。然而,事实越来越清晰,稳健的经营方针是最经得起风浪的。纵观包括隆基的6家光伏头部企业再加上东方日升和爱旭,唯有隆基绿能 24 年 Q1 的在手货币资金创了历史最高值。如果再细究有息债务比和可动用现金比,隆基绿能就更是鹤立鸡群了。钟总今日解释去年隆基绿能没在集中式抢单,因为不想参与赌价格。而今年在稳健的策略下仍可实现组件出货目标。(二三年组件销量 66.4GW, 二四年目标 90-100GW)

不过最令人兴奋的还是隆基绿能近三年来力推的新型差异化。这个过程显然是相当坎坷的。二三年最令人失望的是隆基绿能延迟了三个季度才实现HPBC的量产。今年则能实现30GW以上的出货,而且成品率超过95%。现在低端产品也比topcon 溢价3~6分, 高端甚至可以高出30~40分。有几十GW级的出货再加上客户这样真金白银的认可,没有理由不确认隆基的BC路线是确实闯出来了,而且是一枝独秀。对比爱旭,声称最早量产,但 ABC电池组件仅占其营收的2.2%还亏损5%。隆基即将推出的 PRO产品则更上一层楼,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4.4,超过topcon5%。钟总说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在25%~26%。可以负责任的猜测,尽管今后5年隆基的主要发力在大力扩产BC叠层电池, 然而在同期内隆基有可能推出基于闻所未闻技术的量产电池产品。新的技术差异化成果还包括泰睿硅片在电阻均衡率方面优于现有技术2倍到数倍。期待这个技术的硅片在今年能实现规模化出货。我个人在两年多前就隆基在分布式方面的推行乏力提出过批评。今天钟总说组件出货分布式已经占了4成,可见一年来这方面的进展是巨大的。另外,隆基的氢能在24-25年有望形成与光伏体量有一定相关程度的协同性,并可创造值得一提的利润。

地域性的重大不利也即欧盟因韩华取缔隆基绿能优质的perc 产品和美国在进口上对隆基绿能的突出打压也是其业绩明显受挫的一大原因。现在在欧盟和美国的几乎是独家不利也都开始成为历史。隆基绿能在美的合资企业具有美国当前最大的光伏组件产能,由隆基绿能提供电池片。合资企业今年一季度才开始投产,2023年已经从隆基绿能采购1.88亿。

披露:隆基绿能仍然是我们的的第一大重仓。

精彩讨论

合作永远是首选05-01 17:31

我不希望短线炒客涌入,也实在不愿看到不懂隆基的投资人一时心动买入再不时心慌卖出。记得两年前一位老汉称自己在120多买入,就为他担心。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发帖不@吸引注意。仅仅想与有深度的投资人探讨。这里再结合相关网友的分析概括一下我对24年相对乐观的理由:1. 23年隆基产品出货结构因为perc为主,处于最不利地位。24年30+BC还有30的topcon,其余还可以外购topcon,产品出货结构根本性优化。 2. 美欧的阻障去除了,地域出货结构也大大改善。 3. 场景出货结构同样大大改善,分布式占比已经提升到4成。 4. HPBC,BC PRO, 再加上泰睿都是溢价产品。5. 国内集中式招标准备拼刺刀了,营收要明显提速了。 如果可能还是优先海外。6. 美国压货退货出清了。7. perc产能出清了。8. 管理费用开始稳定,同时运营效率提升。(“2023 年硅片全工序工艺非硅成本较 2022 年下降 21%”, 记得李总说硅片降本已经没有太多余地了,所以这个23年降本已经很超预期。期待在优化管理基础上全面降本)

三国-时代05-05 11:14

现在投资隆基只能从定性上去分析,你相不相信隆基的BC技术、泰睿硅片技术,如果相信,请耐心持有,如果不相信,可以仅早远离隆基。

琪琪队长05-15 22:17

我最早想抓隆基短期的反转,但发现根本不是我能力所能及,徒增烦恼。我觉得我能把握的是从更长的逻辑去看现在隆基的投资,5年维度看,隆基是光伏企业里最可能穿越周期的行业:源于他的技术,源于他的一体化布局,源于他稳健的财务,源于他对组件30年质量的严格把控,甚至源于钟李还年轻,届时光伏市场规模也是增长的。这么想我自己会清晰很多,释然很多,投资的逻辑也就不那么难以把握了。放长眼光景色可能会愈发真切。

小卖部老板04-30 22:35

能够在光伏才刚刚起步的14-15年买入隆基的是牛人,现在光伏都产能过剩了,还是等他过剩到衰的时候再来赌周期了

知行不貳04-30 17:49

看到好的一方面就是硅片到组件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差异化
坏的一方面是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的这个减值是怎么做到,去年一整年到今年一季度减了100亿的

全部讨论

我不希望短线炒客涌入,也实在不愿看到不懂隆基的投资人一时心动买入再不时心慌卖出。记得两年前一位老汉称自己在120多买入,就为他担心。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发帖不@吸引注意。仅仅想与有深度的投资人探讨。这里再结合相关网友的分析概括一下我对24年相对乐观的理由:1. 23年隆基产品出货结构因为perc为主,处于最不利地位。24年30+BC还有30的topcon,其余还可以外购topcon,产品出货结构根本性优化。 2. 美欧的阻障去除了,地域出货结构也大大改善。 3. 场景出货结构同样大大改善,分布式占比已经提升到4成。 4. HPBC,BC PRO, 再加上泰睿都是溢价产品。5. 国内集中式招标准备拼刺刀了,营收要明显提速了。 如果可能还是优先海外。6. 美国压货退货出清了。7. perc产能出清了。8. 管理费用开始稳定,同时运营效率提升。(“2023 年硅片全工序工艺非硅成本较 2022 年下降 21%”, 记得李总说硅片降本已经没有太多余地了,所以这个23年降本已经很超预期。期待在优化管理基础上全面降本)

看到好的一方面就是硅片到组件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差异化
坏的一方面是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的这个减值是怎么做到,去年一整年到今年一季度减了100亿的

04-30 20:56

为啥一季度计提20多亿减值准备而同行几乎没有计提

04-30 22:35

能够在光伏才刚刚起步的14-15年买入隆基的是牛人,现在光伏都产能过剩了,还是等他过剩到衰的时候再来赌周期了

05-01 17:42

tpcon也在工艺进步,隆基的技术优势未必那么大。

05-01 00:27

货币资金创了新高是因为借了差不多60亿吧

感谢心里理按摩,五天煎熬时间能好受点了

求求了

05-03 00:25

分析挺深刻的

05-01 17:52

这轮的惨烈确实在官,不过光伏民营企业太多,供给侧改革难推进,但是卡死融资端是一个文件的事情,只要卡死融资,市场自行出清就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