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内卷下去不是办法”,海外市场才前景广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最近,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则讲话大概讲出了很多行业内的心声。

他指出,“内卷下去不是办法”,并强调,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面对行业内的裁员潮,广汽也未能幸免。他呼吁业界应具备大局观念,制定长远、长期主义的战略,而非仅追求眼前的竞争和“内卷”,没有效益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

同样,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也表达了对于行业内卷现象的担忧。他认为,这种无休止的内卷只会导致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然而,在这个话题上,比亚迪的王传福则持有不同观点。作为汽车圈的“卷王”,他鼓励所有企业家积极参与竞争,拥抱“内卷”。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竞争和进步,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1

车企裁员潮

汽车行业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但今年开始,这一局面发生了变化。

2024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数据便呈现出颓势。多家新能源车企在1月纷纷遭遇销售“滑铁卢”,即便是行业巨头比亚迪也面临销量增速放缓的困境,小鹏汽车更是开局不利。

随着销量的放缓,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车企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来减少成本,维持企业的生存。从特斯拉到大众,再到Stellantis集团,以及国内的广汽本田、一汽-大众等,多家行业巨头相继公布了裁员计划。

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在4月15日发出全员信,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过10%。他向即将离职的员工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强调这一决策是为了让特斯拉以更加高效和精简的状态,为即将到来的增长周期做好充分准备。根据特斯拉的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底,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达到140,473人。按照马斯克公布的裁员比例,此次调整将影响超过1.4万名员工的就业。

与此同时,广汽本田的裁员补偿计划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6月16日,多家媒体曝光了该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的“N+2+1.8”补偿方案。这一方案在劳动法规定的“N”(工作年限乘以月平均工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并额外支付了1.8个月可能被视为奖金的部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也在2024年5月13日公布了减员计划。根据名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计划减员情况汇报》的文件内容,该公司因岗位调整导致富余人员超过700人。计划从2019年7月入职至2024年7月劳动合同期满的690名员工中,基于绩效排名,选取565名员工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2

向外“卷”得动吗?

中国新能源车已成功进军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其中亚洲和欧洲成为最大的市场,两大洲的累计出口占比超过80%。

从2019年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6.6%、99.0%和84.7%。

据乘联会数据,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在近年来持续攀升。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总量达到173.5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同比增长62%。纯电动车(BEV)的出口量更是高达154.5万辆,同比增长63%,占比高达92%。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趋势仍在持续,1-4月新能源车出口量达到66.3万辆,同比增长27%。

从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市场依然是中国新能源车的主要出口地。2023年,中国向亚洲出口了72.9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63%。进入2024年,尽管面临一些波动,但亚洲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1-4月出口量达到26.7万辆,同比增长30%。

欧洲市场受到一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2024年的销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欧洲22.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1.2万辆,同比下降13%,插混动力汽车1.5万辆,同比下降40%。

不过,中国新能源车在拉美市场迎来了销售旺季。2024年前4个月,仅巴西的销量就增长了8倍。综合巴西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前4个月,中国对巴西乘用车出口增长372.4%,总额达7.62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市场表现更为亮眼——2024年前4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的销量达4.8万辆,为去年同期的8倍;中国电动汽车占巴西进口电动汽车总量的36.2%。目前,电动汽车已成为中国对巴西出口的第四大主要产品。

巴西外贸局和机动车辆分销联合会的报告均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在巴西市场上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巴西机动车辆分销联合会主席若泽·毛里西奥指出,4月份巴西最畅销的轻型紧凑型车来自中国的比亚迪,上牌量超过了丰田卡罗拉。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存量竞争时代已经到来。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一些品牌则可能面临淘汰。这正如当年手机市场的竞争一样,从最初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几家独大。但无论如何,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全部讨论

06-20 12:30

简单,双倍补贴一带一路国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