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8回复:186喜欢:20
$恒隆集团(00010)$ $恒隆集团(00010)$ $信和置业(00083)$ 武汉恒隆初试啼声,杭州投地再接再厉,几十年家底,一下败了几百亿,净负债到了450亿,每年现金流扣除股息后所剩无几,债务水平很难降下来,但未来却更困难。怪不得公子接棒,市场瑟瑟发抖,富不过三代还是有一定道理。

精彩讨论

jiancai01-31 12:57

恒隆去年披露了历史几个项目的建安成本,估计很多长期股东心一下就凉了,这也是我一直提示的风险,土地成本不重要,建安成本才是大头。
加上有息负债单边上升,每年利息开支已经到了20亿,利率上到4.3%,因为没有散售资源,这个利息看不到下降的可能,随着杭州,还有几个项目建设付款,这个数字还是单边上升,随着项目竣工,他们都会吃表内的ebitda,唯一有指望的,就是新项目投产,能贡献一部分ebitda对冲,但是近期项目普遍回报率在2%左右,和利息开支倒挂。
资本市场也看不清竞争和宏观,但是,回报率和资产负债表市场看清楚了,这些要素导致恒隆集团估值已经到了历史极值,我觉得也有乐观因素,就是美元利率,在资本市场看来,阶段性到顶了。

jiancai01-31 22:14

100亿在上海外滩都可以买10万方楼面了,谁会100亿去买东北,全国大宗交易,9成以上发生在一线城市。

forcode01-31 06:22

高端商场不是一开业就能开齐所有奢侈品牌门店,人家可能早已在本地其他商场开店,存在一个商户置换的优胜劣汰过程,三年一个租期,置换一批,三个三年置换三次,开业后九年时间聚集起越来越多头部品牌,才能在当地中高收入阶层中形成消费习惯。经济形势不好,退租的中端店铺正好为品牌置换腾出了空间。济南和无锡恒隆都有这样的商户优化过程,上海两个恒隆也是开业十几年后才旺起来。
我父母1990年开药店,最开始两年生意很差,我爸差点准备转让,别人杀价太狠,我妈不愿意,坚持做下去,后面口碑做起来,顾客熟悉了药店位置,回头客越来越多,到1996年才开始大赚钱,线下开店都有一个养店的过程,让周围的目标客群熟悉这里认可这里,最后变成反复消费的回头客。

jiancai01-31 21:00

恒隆地产80-90%的利润分红了,大部分进了大股东恒隆集团的口袋里,但是恒隆集团只分红利润的40%多,也就是说,大概恒隆地产分过来的现金,一半再分给恒隆集团的股东,因为收租港股按股息率定价,恒隆集团市盈率和市净率估值只是恒隆地产的一半,因为分红低,所以恒隆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会持续优于恒隆地产,而且这个偏离会越来越大。

forcode01-30 22:16

评估减值或增值,这个每年都有进行。有些项目还处在培育期,一个高端商场需要五到十年以上才能成熟,沈阳天津等项目是失败了,但武汉昆明杭州等项目现在下结论还早了点吧,这些项目未来租金或住宅销售回款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我阳台种枇杷树前四五年翻土播种施肥浇水成长阶段,毫无收获,连续要亏四五年,第六年开始结了十几个枇杷,算上投入的各种成本占据阳台空间的折旧等还是亏本,可能还要亏几年,到第七八九年进入丰产期,付出的劳动和成本不需要增加多少,每年产出的枇杷价值会一年多过一年,净利润也越来越多,渐入佳境……
如果在第六年甚至第八年之前看投入产出,那得到的利润还债都不够,前面几年的投入显得很傻很失败,但如果有长远眼光,等得起果树进入丰产期,那好日子在后头。
恒隆集团旗下的高端商场,除了上海两个商场进入了丰产期,其他多数还处在培育期,部分处在营养不良的失败状态,但价值也不是零,多少也还能长几个歪瓜裂枣,沉没成本的损失已经计提掉的话,维持下去带来正现金流应该没太大问题。
奢侈品追求稀缺性、现场服务体验、怕假货等特性决定了很难被电商取代,跟普通商场在电商冲击下价值锐减完全不是一回事。
恒隆集团算不上好公司,roe较低,但它过去多年的成长,也不全是来自旗下物业创造的现金流,也来自逆周期买地、高价时配股、低价时回购赚到的市场差价,家族企业有跨周期的长远眼光……

全部讨论

02-01 14:40

这个帖子很棒。上月去了下无锡恒隆。更有画面感了。之前觉得恒隆和太古股价差距太大。(因看华润置地的万象城引发思考。)

想投一个公司的时候,有一百个理由说服自己。不想投的时候也有一百个理由说服自己。真正做到机械投资的少之又少,因为自己制定的规则在客观发展的规律面前,本身就是变量。

01-31 03:53

现金流扣除股息所剩无几,说明分红高;债务水平很难降下来,说明合理使用财务杠杆。一个重资产公司,ROE也不高,你希望他无负债,低分红?那样的话投资者回报没法算账了。
至于具体商场,大部分商场都需要养的,开业之初,都算不过账。
商业模式这一块,恒隆复制能力看不到确定性,这点值得投资者关注,所以得紧跟资产质量,商场看GMV,租金收入爬坡情况,公寓看变现情况。

01-31 08:57

恒隆问题不大 历史性低估 看看人家的资产,都是好的核心地段的地产,每年现金流和利润,比起国内动辄80%以上负债,人家已经非常稳健,经济低迷时提高负债向来是人家一贯作风逆势举债

02-17 20:18

02-17 20:13

02-13 12:01

单一市场风险太大了,一旦出点黑天鹅就得重蹈上海往事了

02-01 14:56

楼主有没有对比分析太古和香港置地。

01-31 18:27

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