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投资启示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21喜欢:24

科学家很有趣的一点就是,他们喜欢谈论运气。他们拼命工作,尽量严谨,无限自信,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伟大的科学事业是被外因决定的:恰巧的时机,或者无形的手推动着他们恰好观察到什么。

——巴里·沃思《十亿美元分子》

《巴菲特眼中的投资秘诀到底是什么?(六)》中提出:如果投资有“智商标签”的话,即便是牛顿也无法在低产出公司上获利,“高投入高产出”就需要博士的智力了,“中投入高产出”将考验大学本科的水平,而“低投入高产出”初中毕业就可以胜任。

在前面复盘李录的投资标的时(深度复盘之李录、裘国根为什么买长江电力?),我都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该公司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只要公司进入“低投入高产出”阶段时,市场定价又合适,就可以放心投资。但是,这种公司少之又少,放眼望去,这世间又有几家价格合适的“独门生意”呢?

如果上面的机会没抓到,那么展示“才华”的机会来了,哪个投资人不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建立个“能力圈”呢?

青岛啤酒正是给投资人展现“才华”的标的。

下面我就通过青岛啤酒这家公司用“后视镜”来审视一下,有竞争对手的公司的买点选择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公司的性质,投入产出比是什么水平?

公司2006年-2022年(17年间)经营性净现金流约521亿,资本开支229亿,归母净利润283亿。公司资本开支占现金流净额的44%,公司自由现金流合计292亿,大体上符合“中投入中产出”的水平。

如果我们再次拆分一下公司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2006-2017年为投入期:公司12年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约178亿,资本开支119亿,归母净利润160亿。资本开支占现金流净额的67%,公司自由现金流合计为59亿,大体上符合“高投入低产出”。

2018-2022年为收获期:公司5年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约190亿,资本开支48亿,归母净净123亿。资本开支占现金流净额的25%,公司自由现金流合计为142亿,大体上近似于“低投入高产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收获期(5年)创造的累计自由现金流总额是投入期(12年)的2.4倍。

对于一个实业投资人来说,在“投入期”入股那是非常煎熬的——投入119亿,12年只拿回来59亿;在“收获期”入股是非常甜蜜的——投入48亿,5年拿回来142亿。(【注】这里只算现金回报,并没有算资产定价:即投入期的119亿和收获期的48亿,市场对其定价多少?)

但是在实业里又有哪个公司能在“收获期”让你入股投资呢?这和白送你钱又有啥区别呢?

别着急,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就会发生在资本市场:

在2018年公司进入低投入高产出阶段时,资本市场的定价仍未做出正确的反应,2018年1月-2020年4月公司市值中枢大约在540亿,市值最低点在2018年底大约400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10年-2017年底市值均值也在550亿左右。也就是说:公司在2018年末-2020年初已经展现出“低投入高产出”的能力,但是资本市场给的定价仍在按“高投入低产出”定价。

2017年底公司有净现金资产约107亿,2018年初540亿市值减去现金资产后,市场定价433亿。

2018年底公司有净现金资产约134亿,2018年末的400亿市值减去现金资产后,市场定价为266亿。

2018年三季度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已经到了50亿,由于4季度是淡季,但是无论怎么计算,2018年的自由现金流也是30亿+,这就意味着266亿的定价已经降到了自由现金流的8倍左右。

但是即便如此,这个钱并不好捡,这跟没有竞争对手的公司不一样,毕竟投资是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模糊且正确地估计。此时,就是需要“能力圈"的时刻,这个"能力圈"需要具备何种能力呢?

1、需要预判未来几年资本开支不会像以前一样突飞猛进,至少要维持在低位;

2、由于公司是有竞争对手的,需要预判未来几年竞争程度要大幅度降低,行业内不能大肆搞价格战;

3、未来几年啤酒行业的需求比较稳定,不能出现较大的下滑;

只要保证这3点没问题,公司就可以保证每年至少30亿以上的自由现金流,这样266-433亿的市场定价大约对应8-14倍自由现金流定价。如果未来现金产出越来越好的话,这个定价还是可以保证双位数的复合收率。

如果紧跟啤酒几家企业的调研的话,对于第一点,大体上可以做出比较容易的判断,从公开的财务数据看,各家资本开支确实在不断下滑,到2018年都维持了比较低的水平。华润啤酒资本开支从2012年的高峰90亿已经降到了16亿;燕京啤酒则从2012年的17亿降到了6.3亿;青岛啤酒的资本开支高峰也差不多在2012年,大约24亿,2018年末资本开支到了7.6亿。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家资本开支均开始缩减,各家企业已经无意继续扩规模。

站在2018年末看,过去6年啤酒行业经历产量大幅度下跌,2013年全国产量5062万千升,2018年到了3182万千升;价格端也在不停地厮杀,十年都没有涨过价格,可以每家公司都过得很难,但是这种恶性的价格战并没有使各家的市场份额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数据端看,青岛啤酒的市占率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直到2018年初,出现了竞争缓解的信号:多家啤酒企业从1月1日起将对产品进行价格调整,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青岛啤酒先后涨价,涨价幅度在10%-20%,涨价区域是从销量比较集中、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区域或者优势品种开始,国内三大啤酒巨头很明确地释放出了涨价信号,百威也开始收拾局部市场,由此可见,涨价是行业内的一次集体行动,这预示这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可能已经开始减弱。

但是这次竞争程度的缓解能维持多久呢?却难以做出判断,因此第二点的持续时间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我们都知道2020年爆发了新冠疫情,啤酒的消费场景再次受到重创,又有谁能预测到新冠疫情带来的啤酒消费场景缺失会行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呢?可实际情况却令人无比诧异:从全国啤酒产量看,2020-2022年维持大约3500万千升,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价格方面,在2021年4月起,华润、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等啤酒品牌宣布集体提价,幅度在5%到10%。2021年8月以后,青岛啤酒、百威、华润和重庆啤酒再次提价5%-10%;

站在2020年初,谁又能准确预测:在如此严峻的三年大疫下,啤酒行业竟然出现了量价齐升?

难道真的有人能准确预判第三点也成立吗?

假设正好有一个人具备此“能力圈”并在收获期入股:在2017年末以430亿市值买入,扣除净现金后市值323亿,正好是2018年自由现金流的10倍。那么到2022年末,扣除净现金后,市场定价1235亿。这5年分红大约64亿,那么5年会获取4倍的回报,复合增长率为:32%。

巴里·沃思在他的名作《十亿美元分子》中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科学家很有趣的一点就是,他们喜欢谈论运气。他们拼命工作,尽量严谨,无限自信,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伟大的科学事业是被外因决定的:恰巧的时机,或者无形的手推动着他们恰好观察到什么。

投资”于青岛啤酒这种公司又何尝不是呢?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8-04 12:15

好文转发

2023-07-13 15:41

科学就是碰运气的,科学的本质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实验科学,比如说西药迄今为止召回了7700种,他不能够抓住事物的全息,所以非常有意思。不断的试错,这就是科学。但是一本伤寒论到现在,2500斤一个字都没改过,不需要,出道即巅峰。

2023-07-13 14:43

2023-10-04 08:20

学习

2023-08-07 06:40

目前金龙鱼也是高投入,可以解读一下吗?

2023-08-03 20:52

直接把投资的本质 用通俗的语言给道出来了,难得呀!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