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四):Biotech创收倒逼下的出海破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目录

医药(一):概念科普,快速上手

医药(二):利空出尽,拐点夯实

医药(三):BigPharma甩开历史包袱后曙光临近

医药(四):Biotech创收倒逼下的出海破局

医药(五):CXO也在经历困境反转

网页链接{行研CheatSheet · 创新药模型}

与BigPharma相比,Biotech的最大特点在于没有仿制药的历史包袱。好的一面在于,公司估值都是未来管线的折现,不用担心集采对短期业绩的冲击,但不好的一面包括像Biotech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构建渠道,加之当前贡献现金流的产品较少,短期的费用率居高不下。如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今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及销售费用率之和分别为69.37%、97.67%,远高于传统BigPharma大概35-45%的水平。

图表 全是创新药的百济神州

图表 国内大型创新药企业费用率对比

目前国内管线的内卷严重,比如PD-1,国内获批上市的就有6个、申请上市3个、处于III期临床7个,预计未来2-3年内国内上市的PD-1产品将达到15个,就目前来看,PD-1的进口原研药在国内的平均售价便仅有美国的15%,不利于渠道实力弱的Biotech进行销售,毕竟药品审批上市只是第一步,而要完成药品的入院以及让医生了解药品的功效,Biotech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大量Biotech选择出海以谋求发展

国内几大Biotech当中,百济神州的出海进展更快些,今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已高达47.89%,而像君实生物截至去年底的海外营收占比也达到了32.78%,远超作为BigPharma龙头的恒瑞医药,去年海外营收的占比仅3.66%,像石药集团今年上半年海外应收占比也不过15.51%,可见Biotech的出海需求确实更为旺盛。

当然,国内Biotech的出海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国产PD-1就屡次遭遇退货潮:2019年新基退回百济神州的欧美日市场权益,2022年礼来退回信达生物的海外权益,2023年诺华退回百济神州的欧美日权益。

退货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点是原本国内Biotech出海打的小算盘是国内临床成本低,但最终在FDA“闯关”时却屡次被判定为类似国内临床研究不标准、国内数据不代表美国数据等,当然这些挫折也是国内创新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药明康德(SH603259)$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