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三):BigPharma甩开历史包袱后曙光临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目录

医药(一):概念科普,快速上手

医药(二):利空出尽,拐点夯实

医药(三):BigPharma甩开历史包袱后曙光临近

医药(四):Biotech创收倒逼下的出海破局

医药(五):CXO也在经历困境反转

网页链接{行研CheatSheet · 创新药模型}

无论是BigPharma还是BioTech制药企业投资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产品管线的跟踪研究上。当然,二者之间也有差异:BigPharma主要指的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这类传统制药企业,它们的优势有两点,一是传统存量仿制药还能提供一定的现金流,二是仿制药时期建设的销售渠道也能复用在创新药上。

对于BigPharma而言,首先要关注传统仿制药的集采进程究竟到了哪一步。虽说存量业务还能给药企贡献现金流,但考虑到多数投资者无法区分药企利润多少来自仿制药、多少来自创新药,一旦仿制药失血过多,公司估值将快速下滑,比如恒瑞医药在2021-2022年就受到了这方面的冲击。虽然第七批(2022年11月)和第八批(2023年7月)集采仍有涉及该公司的产品,但自第七批集采过后,恒瑞仿制药的大品种已悉数纳入集采,后续边际影响递减。

此外,按照2023年恒瑞实施的员工激励计划,预计2023、2024年创新药含税营收将分别达到105亿、130亿,也即是说今年应该就能看到“腾笼换鸟”后的新恒瑞。

其次则是要关注药企的管线价值。创新药企业投资看PE、PB的意义不大,因为利润大部分在未来。

恒瑞为例,我看过一个版本是这么估值的:估值3377亿 = 目前已上市12个创新药估值为1137亿 + 6个III期临床的ADC按PS估值为550亿 + 14个III期以后的创新药PS估值533亿 + 一系列早期管线估值790亿 + 仿制药估值367亿

看到这或许也就能看懂石药集团的低估值。虽然过去10年利润增速持平于恒瑞,创新药营收占比2019年就超过了恒瑞2022年的水平,2022年净利润也比恒瑞要高,研发费用也不比恒瑞差多少(2022年石药40亿、恒瑞49亿),但石药的估值就是比恒瑞低不少,700亿港币 VS 2700亿人民币,10.7x PE VS 67.3x PE,归根结底就在于未来管线布局的差距。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药明康德(SH603259)$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