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一):概念科普,快速上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目录

医药(一):概念科普,快速上手

医药(二):利空出尽,拐点夯实

医药(三):BigPharma甩开历史包袱后曙光临近

医药(四):Biotech创收倒逼下的出海破局

医药(五):CXO也在经历困境反转

网页链接{行研CheatSheet · 创新药模型}

医药行研有一定门槛。这个门槛倒不是说对统计等数理知识有多高要求,也不是说靶点、机制等知识需要多深厚的专业功底,拦路虎其实还是各种艰涩难懂的名词。为了帮助大家看懂文章,我们先简单梳理下创新药领域的关键基础知识。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全流程

药物研发(2-3年):寻找治疗特定疾病的具有潜力的新化合物,包括药物靶点的发现及确认、化合物的筛选及合成、活性化合物的验证与优化

临床前实验(2-4年):一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ADME),二是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研究(CMC)。第一部分的实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第二部分需要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完成。进行包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PK)研究、毒理学研究、制剂开发

临床试验审批(IND)

临床试验(3-7年):分三期。I期临床20-100例正常人,主要是安全性评价;II期临床100-300例患者,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III期临床300-5000人,患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价(双盲测试)

新药上市审批(NDA申报):递交到获批目前大概需要500天(一直在缩短)

批准上市

创新药分类

从研发模式分:自研专利药、授权引入药License in、仿制药Generic Drugs

从研发顺序分:First in Class、Fast Follow

从药效上分:Me Worse、Me Too、Me Better、Me Best

从化学药到生物药,分子结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化药生产成本低(基础化工品→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生物药高(基因克隆→细胞表达→细胞扩增→蛋白生产→蛋白纯化→质量控制);细胞治疗CAR-T、基因编辑、核酸药物则是创新药的新赛道

国内医药发展史

21世纪前,中国医药市场还停留在紫药水、红药水和土霉素三大件上(乱用抗生素时代),缺药少药是主要矛盾,因此政策目标是改变老百姓用药结构,让患者用上便宜有效的药品,由此开启了国产仿制药(进口替代)的时代

2015年722临床数据打架风暴,实施新药审批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幅降低新药审批时间),标志着中国从仿制药时代进入创新药时代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集采开始,仿制药集中采购,为创新药腾出空间。高价创新药决定健康水平的想象空间,廉价仿制药是一国健康的基本盘

2021年11月,CDE指出国内新药临床试验的同质化问题,靶点扎堆严重;2023年8月,药监局发布《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某品种附条件批准上市后,原则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机制、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同类药品开展相似的以附条件上市为目标的临床试验申请;至此,创新药进入2.0时代

带量采购(集采)VS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国谈)

集中采购是对占用医保资金较大,或者用量较大的医保目录内药品,通过协商用以量换价的方式进行集中采购,药品通常符合竞争重复且通过一致性评价超过3佳的特征,尤其以仿制药为主

国家医保谈判则是允许药品进入到医保目录,谈判对象一般是价格高昂、满足临床必须、疗效较好的药品,大部分是针对慢性病、癌症、罕见症的创新药;国谈也会面临砍价

单抗、双抗、ADC、CAR-T、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同点,都是针对某个靶点,差异点来自于作用机制的不同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关闭致癌蛋白的发动机,口服化合物,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但容易耐药

单抗:单克隆抗体,阻断致癌蛋白跟蛋白之间的联接;改进版本是双抗

ADC:以靶点为导航,挂载化疗药物,理论上副作用更小

CAR-T:靶向攻击致癌蛋白,操作复杂,需要在体外培养,然后细胞回输,有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一旦起效疗效非常久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药明康德(SH603259)$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