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波李凯龙

劫波李凯龙

数字机构劫波科技创始人兼CEO 李凯龙

他的全部讨论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八:智能资产

能够根据现实情况智能地调整信息内容和交易规则,我们将它们称为“智能资产”。
由于技术催生的高可信度等特征,仅仅依靠信息自身的描述就可以定义资产。
— 智能资产 价格锚 不可能三角 —
在那片土地,数据节点会漂浮在城市和村庄的上空,当我们想要获得某种物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这...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七: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6)

比特币系统主要运用了公钥密码、单向散列函数及数字签名三项密码学技术。
除了提供简单的技术工具之外,密码学还将促进整个区块链系统的制度创新。
— 公钥即身份 数字签名 哈希指针 —
第四个工具是消息认证码技术,它用来确认自己收到的信息是否就是发送者的本意,这里同样会存在对...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六: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5)

— 密码学 公私钥 单向散列函数 —
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除了信息的真实性之外,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户产生增量数据的动力不足,上篇文章提到的留言板缺乏有效数据的情况就属于这种。
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网络借贷的平台,用户使用它们的服务时,在填写了必要的性别、年龄、收入等数据之...

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五: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4)

互联网技术提供的集成服务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付出较高成本进行信息筛选。
不可篡改和加密技术的引入将帮助网络世界更好的保护隐私和进行收益分配。
为了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也为了体验上更为高效,互联网采取的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集成服务。然而当服务越来越集中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劫波研究系列之十四: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3)

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基本真实性问题,但伴随流量的又一次集中,长尾效应消失。
基于程序正义原则建立起来的现行网络,其目标主要是实现参与者的大致共识。
— 长尾消失 程序正义 大致共识 —
这样的基础共识协议对信息传递来说意义非凡,在此之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基本都是基于其搭建的...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三: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2)

TCP/IP协议的出现,为互联网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底层基础。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经济的高峰时期,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将自此逐渐兴起。
— TCP/IP协议 拐点 网络应用 —
多个设备网络之间相互连接但又各自独立,这样的一种松散安排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中的每个设备(主机),都使用一套...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二:不可篡改,加密与风险(1)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数字世界打造一台合理系数的风险配置状态机。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区块链将在互联网之后进一步扩展分布式的边界。
— 风险状态机 阿帕网 分布式 —
我们的很多朋友读到现在,大概对区块链的印象还是有些模模糊糊。从协作开始,我们谈到了博弈论,并在此...

【原创】劫波:明日边缘

迈向数字世界的征途道阻且长,我们总会一次次面临跌倒和离去。
在艰难和边缘处挣扎,因为心念明日,人类无所畏惧去远方。 2009年,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也标志着其代表的区块链技术的问世。
2010年,第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成立。
2012年,世界上首家被官方认可的比特币交易所——...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一:分布与共识(6)

数字经济系列研究第十一篇,全文链接{全文链...

讨论

转发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十:分布与共识(5)

— 摘要 —
人类通过合作机制的建设,在历史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囚徒困境。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借助博弈中的合作和协调,促进信息的透明及达成协作。
— 产权 社会规范 法律 —
最后一个例子来自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和环境保护的协议。各个国家同在地球上生存,一方面需要通力合作...

【原创】劫波:信任经济与网格组织

数字经济系列研究之信任经济与网格,全文链接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六:分布与共识(1)

数字经济研究系列第六篇(1),全文链接{全...

【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五:区块链框架

数字经济系列研究报告第五篇:区块链框架。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