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劫波:明日边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迈向数字世界的征途道阻且长,我们总会一次次面临跌倒和离去。

在艰难和边缘处挣扎,因为心念明日,人类无所畏惧去远方。

2009年,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也标志着其代表的区块链技术的问世。

2010年,第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成立。

2012年,世界上首家被官方认可的比特币交易所——法国比特币中央交易所诞生。

2013年,德国正式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

2015年,以太坊项目成员在官方博客上宣布了以太坊网络正式诞生。

2015年,R3联盟和超级账本(HyperLedger)联合项目成立。

2016年,以太坊硬分叉完成。

2017年,纳斯达克将区块链技术整合到场外(OTC)产品服务中。

2018年,EOS进行超级节点竞选,同年主网上线……

不知不觉,区块链已经伴随我们行走了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少数人参与的挖矿游戏,到价值千金的数字货币共识;从极客社区里的哈希和密码,到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宠儿,区块链一路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和早期的互联网一样,区块链从边缘开始,一点点地萌芽、壮大,在信任和诋毁、狂飙和孤寂的交错中,区块链从默默无声的角落里出发,到如今早已尽人皆知。

我们对于这项技术抱有万钧的期待,然而它的演进轨迹却一如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当你憧憬万千时,理想却往往渺茫而虚无。那么接下来,它是否会将拼图的另一半也完整呈现,也即当你灰心转身时,追索之物就真的一点点向我们靠近呢?有人离场,有人坚守,马蹄声来了又去,留下的、走的人,在路途上彼此双目对望,而后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已近岁末,天气也进入到寒冷深处,区块链就似一个年幼的资质上佳的孩童,有着远行的梦想,奈何世间有这般多的艰险,一茬又一茬。所以除了摔倒、爬起来,一边继续行走一边想着下面不要在同样的地方跌下去之外,别无他法。衣衫纵使破烂了些,步子恐怕也没那么的轻盈,好在信仰还在,路途也便显得没有那么遥远。

区块链不可篡改、加密等技术,叠加于我们现在的数字世界之上,就好似给了我们一把锐利的弓箭,和一匹矫健的骏马。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慢慢熟悉使用它们的规律,和身形、环境更和谐的融为一体。在密码、博弈的元素被运用到数字架构之后,我们将见到一个更加色彩斑斓的经济体。个体和群体的协同将极大地提升,信任关系得以稳步构筑,用户的权利将更为清晰可靠地得到保护,而新型的网格平台也会持续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

普惠金融、智能商业,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希望探寻的方向。互联网技术帮助我们向它们伸出了双手,在区块链的进一步加持下,人类正朝着更艰险的道路进发。荆棘随处密布,战火纷纷、硝烟四起,但总有人依然在远望前方,并专心致志地迈出每一次步伐。

正如汤姆·克鲁斯在电影《明日边缘》中饰演的角色,在获得了重启生命的模式之后,无数次在抵御外星人侵略的战场上丧生,但却不断积累着走得更远的方法和路径。每轮重生,在之前留存的记忆的指导下,避开曾经遇到过的泥潭,行进到更远的战场,而后再次战死,再次重启,再去远方……

人类没有电影里穿越火线的男主角的无限生命,但我们前行的脚步却也是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而后以勇敢之心及坚韧的毅力再出发。山路泥泞,有时候走到半山腰会滑下来,我们会攀扯住一旁的灌木,吸一口气,而后又匍匐向上。

马克思·韦伯曾说,灵魂不经过寂寞和清苦之火的锻打, 完全炼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这些明日边缘的人们,就这样在暴雨和狂沙中出发了。这一次他们怀揣着的是区块链,这个指引着人类社会迈向更具信任和共通前景的数字罗盘。好在有歌声,有远处期盼的清风树林、花香漫天,我们并不孤独。

劫波,数字无界,明日边缘且听风吟。

*文章为作者李凯龙原创独立观点。 未经授权, 禁止擅自转载。

*李凯龙,劫波科技创始人兼CEO。

李先生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拥有香港中文大学mba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学士文凭,并被公派到欧洲多个国家留学。李先生曾供职中美顶级的一/二级市场投资及基金;曾于腾讯从事研究与投资工作,期间在腾讯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曾出任中国五百强佳兆业金融控股总裁助理职务,负责战略业务规划及金融/科技/消费板块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李先生还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及研究生课程讲授学者,并为清华大学院系校友会之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