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别慌,算一算分众业绩

发布于: 雪球转发:37回复:80喜欢:62

我们对比下2017年大力扩张点位前的情况。2017年年报披露,截至2018年一季末,分众海报点位151万,电视电视31.3万,当年归母净利润60亿。

截至2020年7月末,电梯海报289.2万,电梯电视68.7万。这里我们假设2021年点位不变,那么2021年点位大致数量比2017年多出一倍。

考虑到2017年新经济创投市场火爆,很多创业公司抢时间抢资源开展饱和攻击拉高了点位单价。随着2021年经济逐渐恢复,我们对2017年原有优质点位创造的效益打个7折,再考虑到新增点位毕竟没有原来原来点位优质,对新增的点位效益在7折基础上再打七折,则毛毛毛估2021年净利润70亿,合理给25-30倍估值,对应2021年合理市值为1750-2100亿。


另一种毛估算法,以2020Q3为参考,2016年Q3,电梯媒体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25.6%,2017年Q3比例为:25.8%。假设2021年三季度收入同比不增长,即33亿,按扩张前经验值反推2021年全年楼宇收入122亿,影院按楼宇15%比例计算,收入大致为140亿,净利率按2016-2017较低水平计算(约45%),则净利润为63亿。给25-30倍合理估值,对应2021年市值为1580-1890亿。

我们再看看对分众研究很深入也是我很敬佩的大神老唐的预估,老唐预估2021年分众很可能创出上市以来收入新高,即超过2018年的145亿,老唐表格里面对分众的卖点上修到1585亿(即10.8元)。我补充下,2018年由于逆势扩张点位造成成本大幅上升,即便如此也实现了58亿净利润。2021年,如果收入达到145亿,净利润就肯定不止58亿了,按照45%净利率就是65亿,给25-30倍市盈率,合理估值区间是1625亿-1950亿。


综合一下自己毛估和老唐的数据,可以肯定的是市值2000亿就算进入高估区间了。我为什么按25-30倍给估值,是因为我认为分众经历了最惨阶段后,考虑到分众的生意属性,且往后1-2年确定性回升甚至高增长阶段,至少要给到25倍市盈率估值。所以低于1580亿我基本不会卖出1股,在1580-2000亿之间会根据情况减仓,2000亿则至少要卖出全部仓位的一半。

 

再从市场角度看看。这种V形反转的公司,下行的时候有多惨,上行的时候就有多爽。下行时候是戴维斯双杀,业绩低,预期悲观,上行期业绩同比都是快速增长,预期也乐观。所以很多类似的公司业绩是V形反转,股价却呈现√形反转。

 

泸州老窖为例,2012年是泸州老窖上一轮景气周期的定点,当年净利润44亿,随后步入下行通道,2014年净利润不到10亿,2015年开始回升,到2019年,泸州老窖净利润才超过2012年,但2019年股价相比2012年涨了3倍。这就是上行期业绩同比增长叠加预期逐渐乐观的结果。

 

所以对于分众来说,考虑到市场先生一贯的特性,很有可能净利润重回2017年高点的时候,市值却远超当年,而当年股价在11块左右,那么2021年或者2022年净利润超60亿的时候,股价会到多少呢?拭目以待吧。

 今天跌停肯定有消息,且大概率不是经营方面的,大概率是与某公司或者某时间关联的,所以没啥可担心的。

郑重声明:以上为自己投资思考的分享,很可能是错的,切不可盲目照搬。请独立思考,谨慎投资。 @今日话题    $分众传媒(SZ002027)$   

精彩讨论

昆明过客2020-12-11 11:07

禁不住问你:
这业绩数据水份有多少?
若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可靠,后面的推演过程还有几多意义?

狗改不了吃屎,关联交易作弊被证监会坐实证据,被巨额处罚,失去投资者信任,之后被投资机构集体抛售,市值极速缩水,竟被江四眼说的如此无辜……


美国证监会于2015年9月30日宣布与分众传媒及其CEO以5560万美元罚金达成和解。罚金包括江南春退回出售分公司股权所得的969万美元,截止判令前的利息165万美元,和与不当所得等价的罚金969万美元,同时公司需支付罚金3460万美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两年前以中概股最高金额从美国私有化,正积极筹备A股上市的分众传媒难逃美国监管的重责呢?

证监会的判令对整个案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展示了案件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显示了证监会对此案件的推演过程,值得中概股公司的研究和借鉴。

我们先看看证监会是如何在分众传媒的公众披露文件中发现端倪,并一步步拼出事情全貌的。

初现端倪 2010年3月22日,分众传媒在年报和第四季度季报中披露,公司对其全资子公司Allyes Online Media Holdings Ltd.(下称Allyes)进行了管理层收购(MBO),向部分高管和员工出售了Allyes38%的股权,售价为1330万美元,其中江南春购买的股份最多。据此估算,Allyes的估值为3500万美元。分众传媒在披露中还说明MBO是为了激励Allyes高管完善Allyes的商业模式,从而推进分众传媒的长远发展和股东的利益。此外分众传媒还披露 购买价格是依据第三方的独立评估报告而定,因而是公允的。

四个月后的2010年7月30日,分众传媒披露一家私募公司(下称收购者)同意以1.24亿美元收购Allyes62%的控股权。据此估算,Allyes的整体估值为2亿美元。分众传媒和此前购买MBO的高管和股东都向收购者出售了Allyes股份。

短短四个月时间,同一家公司的估值翻了将近6倍。证监会的调查就从这个不合常理的估值差异开始了。

逻辑漏洞 最明显的逻辑漏洞主要有两个:

1.分众传媒的披露说明MBO是为了激励高管和员工,而最终的MBO购买者名单中有两个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所有者为Allyes在2009年11月即MBO前雇佣的咨询顾问,而非员工;

2.分众传媒披露MBO的对价是公允的。Allyes与收购者在2009年12月6日讨论收购时的记录显示,双方商讨的Allyes对价区间为1.5至2亿美元,而在同一天,分众传媒的董事会批准了3500万美元估值的MBO。

双方对局 面对这些漏洞,分众传媒和江南春作为证监会调查的被告方,是如何回应的呢?他们称在MBO之前并不知道Allyes管理层和收购者讨论2亿美元估值的收购,对其他事情也不甚了解。

证监会是如何反驳的?他们在大量取证后提出了以下的证据:

1.江南春购买了MBO中出售的一半Allyes的股权,为MBO的最大受益人;

2.江南春借款给咨询顾问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购买Allyes;

3.江南春批准付给引荐收购者的Allyes高管260万美元介绍费;

4.分众传媒及董事会关于MBO的讨论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Allyes与收购者的讨论时间为2009年11月底至12月底,两者讨论的时间重叠;

5.2009年12月底,收购者的文件记录显示,应Allyes的要求,收购谈判暂缓,以待Allyes完成MBO;

6.2010年3月,分众传媒高管了解到Allyes与收购者在商议收购Allyes;

7.2010年7月,分众传媒高管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提及2009年12月1日Allyes和收购者签署的保密协议;

8.2010年3月18日,董事会批准MBO后的三天,分众传媒高管联系律师代理分众传媒向收购者出售Allyes的股权。

在这样红灯频频亮起的情况下,即使分众传媒和江南春不知情,也应当有所警觉并做深入的调查了解。而正是因为公司和CEO的不作为,导致公司披露严重失实,而公司和CEO从短短半年差价几近6倍的一买一卖中受益。证监会正是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分众传媒和江南春做出了重罚的判令。

公司文件的记录 除了以上失察和披露不实的原因外,重罚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的文件记录混乱,也违反了相关的证券法。我们看看分众传媒的文件到底混乱到什么程度而使证监会启用这条不常用的法律,并将这一点违规与披露失实相提并论。

首先是董事会记录。2009年12月6日的董事会竟有两份“终稿”会议记录,一份提及MBO,另一份没有提及MBO。提及MBO的会议记录批准了高管和员工以不多于38%的比例和不低于3500万美元的估值进行MBO,而会前提供给董事会报批的文件是购买19%的股份。2010年3月15日董事会记录,根本没有提及MBO,但公司的有关电子邮件中指出当日的董事会批准了MBO文件。2010年7月10日董事会讨论了Allyes与收购者的讨论,但董事会没有相关记录。

其次是MBO的执行。分众传媒在2010年3月22日披露公司在2010年1月签署MBO最终协议,而直至2010年7月28日,公司还在给某些购买者发协议索要签名。在收购者和Allyes已经签署框架协议一周后,一个购买者才付清MBO的款项。所有MBO的付款没有收据。某些没有参与MBO的员工,却收到了收购者收购Allyes股份的部分付款。

Ooo丁蟹ooO2020-12-11 21:28

50倍市盈率,还没有股息,
何来勇气?

张平原2020-12-11 10:31

任你风吹浪打,我胜闲庭信步。

过江之卿2020-12-11 21:02

高位放量跌停,算这些还有意义吗

瞳Hitomi2020-12-11 13:11

哈哈哈哈哈,出过千的管理层,还有讨论的必要?

全部讨论

禁不住问你:
这业绩数据水份有多少?
若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可靠,后面的推演过程还有几多意义?

狗改不了吃屎,关联交易作弊被证监会坐实证据,被巨额处罚,失去投资者信任,之后被投资机构集体抛售,市值极速缩水,竟被江四眼说的如此无辜……


美国证监会于2015年9月30日宣布与分众传媒及其CEO以5560万美元罚金达成和解。罚金包括江南春退回出售分公司股权所得的969万美元,截止判令前的利息165万美元,和与不当所得等价的罚金969万美元,同时公司需支付罚金3460万美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两年前以中概股最高金额从美国私有化,正积极筹备A股上市的分众传媒难逃美国监管的重责呢?

证监会的判令对整个案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展示了案件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显示了证监会对此案件的推演过程,值得中概股公司的研究和借鉴。

我们先看看证监会是如何在分众传媒的公众披露文件中发现端倪,并一步步拼出事情全貌的。

初现端倪 2010年3月22日,分众传媒在年报和第四季度季报中披露,公司对其全资子公司Allyes Online Media Holdings Ltd.(下称Allyes)进行了管理层收购(MBO),向部分高管和员工出售了Allyes38%的股权,售价为1330万美元,其中江南春购买的股份最多。据此估算,Allyes的估值为3500万美元。分众传媒在披露中还说明MBO是为了激励Allyes高管完善Allyes的商业模式,从而推进分众传媒的长远发展和股东的利益。此外分众传媒还披露 购买价格是依据第三方的独立评估报告而定,因而是公允的。

四个月后的2010年7月30日,分众传媒披露一家私募公司(下称收购者)同意以1.24亿美元收购Allyes62%的控股权。据此估算,Allyes的整体估值为2亿美元。分众传媒和此前购买MBO的高管和股东都向收购者出售了Allyes股份。

短短四个月时间,同一家公司的估值翻了将近6倍。证监会的调查就从这个不合常理的估值差异开始了。

逻辑漏洞 最明显的逻辑漏洞主要有两个:

1.分众传媒的披露说明MBO是为了激励高管和员工,而最终的MBO购买者名单中有两个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所有者为Allyes在2009年11月即MBO前雇佣的咨询顾问,而非员工;

2.分众传媒披露MBO的对价是公允的。Allyes与收购者在2009年12月6日讨论收购时的记录显示,双方商讨的Allyes对价区间为1.5至2亿美元,而在同一天,分众传媒的董事会批准了3500万美元估值的MBO。

双方对局 面对这些漏洞,分众传媒和江南春作为证监会调查的被告方,是如何回应的呢?他们称在MBO之前并不知道Allyes管理层和收购者讨论2亿美元估值的收购,对其他事情也不甚了解。

证监会是如何反驳的?他们在大量取证后提出了以下的证据:

1.江南春购买了MBO中出售的一半Allyes的股权,为MBO的最大受益人;

2.江南春借款给咨询顾问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购买Allyes;

3.江南春批准付给引荐收购者的Allyes高管260万美元介绍费;

4.分众传媒及董事会关于MBO的讨论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Allyes与收购者的讨论时间为2009年11月底至12月底,两者讨论的时间重叠;

5.2009年12月底,收购者的文件记录显示,应Allyes的要求,收购谈判暂缓,以待Allyes完成MBO;

6.2010年3月,分众传媒高管了解到Allyes与收购者在商议收购Allyes;

7.2010年7月,分众传媒高管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提及2009年12月1日Allyes和收购者签署的保密协议;

8.2010年3月18日,董事会批准MBO后的三天,分众传媒高管联系律师代理分众传媒向收购者出售Allyes的股权。

在这样红灯频频亮起的情况下,即使分众传媒和江南春不知情,也应当有所警觉并做深入的调查了解。而正是因为公司和CEO的不作为,导致公司披露严重失实,而公司和CEO从短短半年差价几近6倍的一买一卖中受益。证监会正是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分众传媒和江南春做出了重罚的判令。

公司文件的记录 除了以上失察和披露不实的原因外,重罚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的文件记录混乱,也违反了相关的证券法。我们看看分众传媒的文件到底混乱到什么程度而使证监会启用这条不常用的法律,并将这一点违规与披露失实相提并论。

首先是董事会记录。2009年12月6日的董事会竟有两份“终稿”会议记录,一份提及MBO,另一份没有提及MBO。提及MBO的会议记录批准了高管和员工以不多于38%的比例和不低于3500万美元的估值进行MBO,而会前提供给董事会报批的文件是购买19%的股份。2010年3月15日董事会记录,根本没有提及MBO,但公司的有关电子邮件中指出当日的董事会批准了MBO文件。2010年7月10日董事会讨论了Allyes与收购者的讨论,但董事会没有相关记录。

其次是MBO的执行。分众传媒在2010年3月22日披露公司在2010年1月签署MBO最终协议,而直至2010年7月28日,公司还在给某些购买者发协议索要签名。在收购者和Allyes已经签署框架协议一周后,一个购买者才付清MBO的款项。所有MBO的付款没有收据。某些没有参与MBO的员工,却收到了收购者收购Allyes股份的部分付款。

2020-12-11 21:28

50倍市盈率,还没有股息,
何来勇气?

任你风吹浪打,我胜闲庭信步。

2020-12-11 21:02

高位放量跌停,算这些还有意义吗

2020-12-11 21:40

这种类似于“二房东”的生意,谁买谁亏,未来一地鸡毛,给200亿市值都是高的

2020-12-11 10:35

对,我知道要跌停哈哈哈

2020-12-11 22:15

九点五十五跌停,您十点十六发的雄文,真快。

2020-12-11 21:38

1,为何选取2017年为参照年?2019年的数据选择性忽略?
2.这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信度系数是多少?0.1有没有?
这样的辣鸡公司还一股不卖,你赶紧多买点,看有多少人和你抢筹码

2020-12-11 21:06

你写这么多,不知道写的什么?这个股基本面一看、前几年是垃圾后几年也是垃圾,一点价值都没有,搞不懂?

2020-12-11 21:18

别算了,房地产一个天算一次,最后不还是跌得怀疑人生,算得再准也没用,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到底什么变了?吵来吵去,无非是所谓的市场先生在变,但又有谁知道这一变要多久才恢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