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24

牟一凌团队的民生春季策略报告网页链接出来了,行业配置上依然看好上游资源油、铜、煤炭、资源运输、低估值国企相关领域(银行、建筑、水电、燃气、铁路等)、消费结构变迁下的制造龙头(高性价比、高周转)。从前年开始关注牟一凌团队的策略报告,预判一直都比较准。但这哥们报告用词比较拗口,读起来比较吃力。

今天也重读了他们家去年12月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整理了一下核心观点:

一、为什么看好资源品。

1、资源品的相对需求起来了。

1)当下的地产去杠杆阶段,房地产业、建筑这类需要强金融杠杆的第三产业没办法贡献更多的GDP增长,增长驱动因子切换到了需要强实物投入的第二产业(大量从地产跑出来的杠杆加到了高端制造上)。因为制造起来了,所以对上游实物资源的需求也起来了。


2)“量的回升远远快于价格是经济中的常态:在工业生产中,生产与产品出厂价格的差值在2023年末重新回升至供给侧改革以来的高点;而消费侧,出行人数的修复远远快于客单价,限额以下零售在量上更快地恢复。大部分指标都指示中国经济活动正在修复,大多主体活动得以保全甚至增长,但是财富的缩水和债务的负担正在让利润流失。”

翻译:消费量在回升,但是因为财富缩水,大家都不敢大手大脚花钱。所以目前的情况是:订单量增加,但是客单价在下降,毛利在下降。虽然售价在降低,毛利起不来,但毕竟制造业订单量在回升,所以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还是很旺的。

2、资源品供给仍然偏紧

“资本开支不足带来的供给弹性低”;“海外高利率环境下,库存中枢下移,波动下降”;“未来潜在的弹性:金融条件的放松(美联储停止加息)和需求的反弹(国内政策刺激)”

二、为什么看好国企垄断行业。

1、“在海外转向后,中国债务化解所需要的低利率环境与外汇压力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也使得债务化解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实物资产价格上升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都是潜在选项,不应该低估股市此时的潜力,但请注意,收益的来源不是上市公司盈利成长性的回归,也不是2015年的产业转型主题投资机会,而更应该以国有垄断资产为主。”


三、为何不看好高端制造(新、半、军)赛道股,而是看好消费结构变迁下的传统制造龙头?

1、“消费行业的机会或许需要以制造业降本的视角去捕捉;而成长股聚集的制造业则需要应用周期行业的分析框架。”

翻译:制造业,特别是产业转型赛道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要带着资本周期的视角,从供给侧去观察。制造业产能过剩,价格战压低了企业的利润,利润向供给格局更好的上游实物转移。

2、“随着当下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去金融化,尤其是政府产投平台股权退出的加速,补贴力度的滑坡等一方面导致部分高端制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受损,另一方面这也会引发企业融资能力的下降,最终导致行业资本开支出现明显收缩,供给端有望逐渐出清。”

3、“中产繁荣”与消费品利润率提升时代结束,推高买贵逻辑不再成立,主打高性价比、高周转率的消费企业或是当下环境中的更优解。

四、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1、“居民当下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可能会影响其资金入市的方式,依赖于稳定收入的“大社保”资金或将接替依赖于财富扩张的公募基金成为市场增量资金来源

翻译:大家手头都没闲钱了,别指望公募有更多子弹啦。现在金主是保险、年金这类长钱。而这些钱主要在国企央企手上,他们也会把钱投在国企央企的股票上。

2、“市场定价的思维,或许应该从相对收益定价转向于绝对收益定价,在相对收益者眼中,“股息”被认作一种防御,但是在绝对收益者眼中,寻找到具有较高稳定分红回报的权益类资产,本身就是一种进攻

翻译:保险、年金这类长钱/新子弹的投资逻辑不是跑赢大盘就可以的,而是要追求绝对收益。

$中证红利(SH000922)$ $红利低波(CSIH30269)$ $红利低波100(CSI930955)$

@胖虎x丶

全部讨论

02-28 15:24

必须转发

02-28 15:52

研报中提到的这些行业在当前的A股市场表现持续强劲,资金也是认可的

感谢分享~

02-29 00:27

学习了

02-28 15:40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