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局,新能源车智能化进行时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27喜欢:1

“电动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这一论断在2024年逐渐清晰。英伟达车载芯片供不应求,华为鸿蒙智行割据一方,小米SU7横空出世,各家车企都在推动自主品牌和国产IGBT方案。手机品牌纷纷入局,“智能化”将如何重塑新能源车格局?

《雪球参考》5月刊带大家洞察这一行业的最新动态。

@富国基金 智能汽车ETF基金经理张圣贤为本刊独家撰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文章提到了“电比油低”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影响,包括价格战可能导致部分车企利润下滑,但有助于行业洗牌从而形成良性竞争。他表示,“来自美国的电动车巨头的自动驾驶技术正持续突破,FSD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正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

文章认为,汽车板块的相关优质资产有望持续表现优异,上游技术迭代将带来新的产业增长机会,政策支持下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将进入放量周期。

自2023年问界M7引起市场轰动以来,赛力斯问界凭借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大有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领军者之势。2024年3月28号,万众期待的XIAOMI SU7发布,标志着小米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手机厂商纷纷下场,成为新能源车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球友@青山隐士 在《赛力斯小米汽车的比较分析》一文中指出,赛力斯问界与小米SU7,虽同为汽车市场的参与者,但它们的车型定位、定价策略各异,本质上服务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完全可以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更为繁荣的汽车市场。

博普价值远卓系列核心投研人员@五迷 从其买入和卖出赛力斯的过程中,深度分析了这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投资价值。他认为,赛力斯之所以具有投资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其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与华为合作带来的品牌力、渠道力和质量把控能力。同时,他指出,赛力斯作为华为代工厂,如果华为只绑定赛力斯一家,市场空间会很大,然而,华为的智选伙伴扩散后,赛力斯的估值将受到影响,这是他最终卖出赛力斯的主要原因。

球友@粮厂研究员will 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是对于小米造车的预期框架,第二是小米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意味着什么。文章强调了小米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认为其与传统车厂和华为等企业形成互补关系,共同塑造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格局。

再来看比亚迪的“低价螺旋”,比亚迪的价格策略从秦PLUS到汉、唐、宋等系列,价格持续下探。@雪豹财经社 在文章中揭示了比亚迪如何通过垂直整合、自研自制等方式降低成本,打造出低价螺旋的机制。比亚迪的规模,不仅是供应商们留在牌桌上的希望,也是自身低价螺旋最重要的护城河。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该策略面临的挑战,即特斯拉等对手正积极布局或将发起技术和价格上的竞争,比亚迪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转向上游,球友@老坛酸菜牛 在《生产逻辑变革下的锂盐企业的发展之路》一文深入剖析了当下锂盐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产能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非仅仅拥有矿山资源。

文章表示,是否拥有矿山已不是当下锂盐企业盈亏的核心矛盾,当下的核心矛盾是产能利用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过高的前期资本支出只会加大财务费用和折旧摊销,甚至发生固定资产的计提,而那些前期扩产保守,相对轻资产运营的企业反而没有太大现金流压力。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已经到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哪些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赢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精彩讨论

嬌生慣養05-20 16:09

小米在汽车领域通过整合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优势,小米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出行和生活体验,这种跨领域的整合和创新,使得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更具潜力和竞争力。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核心领域。在智能化方面,小米积极投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公司,如Momenta、深动科技等。这些企业拥有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算法,能够帮助小米在未来汽车的自动驾驶方面取得突破。此外,小米还投资了智能座舱相关企业,通过整合其在智能设备领域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在电动化方面,小米则关注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投资相关领域的领先企业,小米能够确保未来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小米还积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蓝山价投05-20 15:37

新势力存活越多,行业就越内卷,对消费者其实是有好处的。不过换个角度看,活不下去的无非是产品不行的,与其苦熬着坑一批消费者,不如早点离场,长痛不如短痛。
我觉得在历经了五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小米汽车的入局,正式标志着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准入门槛已经被大大的提高,从此以后,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再出现新的玩家。

小手冰凉mai05-20 15:36

专家说了到了 2030 年,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 5 家。因为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决定一个车企能不能活下去的标准是一直在变的,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严。我觉得央企里面长安不错,民企里面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其他的酒很难说了。

全部讨论

05-20 15:43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点在与“互联互通”,能够把日常各个环节无缝对接起来。小米公司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将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促进产业链合作,增强品牌竞争力,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整合生态系统:通过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小米能够实现人、车、家三大场景的无缝连接和实时协同。这种整合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互联互通的智能生活体验。
二、推动技术创新:小米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制造、仿生机器人等关键业务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三、提升用户体验:小米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驾驶和生活体验。
四、加速市场渗透: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05-20 16:09

小米在汽车领域通过整合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优势,小米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出行和生活体验,这种跨领域的整合和创新,使得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更具潜力和竞争力。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核心领域。在智能化方面,小米积极投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公司,如Momenta、深动科技等。这些企业拥有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算法,能够帮助小米在未来汽车的自动驾驶方面取得突破。此外,小米还投资了智能座舱相关企业,通过整合其在智能设备领域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在电动化方面,小米则关注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投资相关领域的领先企业,小米能够确保未来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小米还积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05-20 15:37

新势力存活越多,行业就越内卷,对消费者其实是有好处的。不过换个角度看,活不下去的无非是产品不行的,与其苦熬着坑一批消费者,不如早点离场,长痛不如短痛。
我觉得在历经了五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小米汽车的入局,正式标志着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准入门槛已经被大大的提高,从此以后,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再出现新的玩家。

05-20 15:36

专家说了到了 2030 年,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 5 家。因为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决定一个车企能不能活下去的标准是一直在变的,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严。我觉得央企里面长安不错,民企里面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其他的酒很难说了。

05-20 15:34

我觉得比亚迪和长城汽车都是具备优秀汽车产业基金的公司,大概率走的最后。不过谁最后获胜,国内的车市是非常卷的,我们用户最终获利啦!我最看好比亚迪,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推出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性能优异,而且价格具有竞争力。

05-20 15:12

小米华为比亚迪,十分具有竞争力,小米具有强大的资本,技术,营销实力。华为技术实力资本实力也强大。比亚迪全产业链自研实力也非常厉害。我认为会在最后脱颖而出。

自动驾驶作为AI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有望迎来落地。在大模型推动下,自动驾驶算法不断逼近人类驾驶能力边界。世界模型、端到端等算法的出现,让汽车从感知世界逐步迈向认识世界。海外特斯拉FSD12.3版本向更多用户推送,拟人、舒适、高效的自动驾驶体验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国内小鹏、元戎启行等玩家亦表示将推出和落地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模型以进一步提升体验。
智能化的竞争成为汽车行业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帷幕。汽车行业迎来集科技、消费、制造属性的新升级。百人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将以最好的技术、体验、供应链助力车企品牌向上。目前,已经和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推进华为智选业务,并和东风、长安等展开合作。而小鹏亦表示将推出10-15万的新品牌,将智驾优质体验推送给更多用户。大疆则进一步推出性价比方案,降低智驾门槛。自动驾驶的落地和智能化的普及成为汽车行业的主题。
持续看好智能化推动下的汽车板块行情。华为等科技公司的介入不断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汽车行业,而本土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体系又助力各类拥有领先技术和优质体验的产品快速落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迭代进步。在此背景下,本土汽车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无论整车还是产业链都将迎来发展良机。持续关注整车、智能化产业链、华为产业链公司。

05-20 17:39

小米SU7入场加速了新能源行业竞争,最终留下的肯定会有小米,小米在智能化上面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小米早就在布局人车家这一盘大局,未来智能互联会是吸引用户的一个关键

05-20 17:31

不仅是汽车,好像所有行业都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小米智能家电销量现在也增长明显,

05-21 02:52

@风吹向大海: @风吹向大海: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只属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数十年深沉耕耘,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中,一条血路杀上来的企业,不是普通车企能比的。造车新势力仅凭借互联网热点,单一车型赛道,市场空白的先发优势,和粉丝造势是不可持续的。强如理想,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属于不旦起了个大早,而且还赶了个早集,一路顺风顺水。但在今年,大家也所见其后势的疲软和容错率的不足。尽管主力车型持续热销,但一款新产品MAGA的失败,足以造成其大量裁员、增速放缓、和后续车型的开发受限(据报新车型发布已从下半年延后至明年)。
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产品,相比之下,汽车行业资产规模更大,竞争更充分,产品开发周期更长,技术细节更繁杂,容错率更低。主力产品的符合预期,并不一定能积累持续的优势,但一款产品的失败,对于新势力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造车新势力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吹雨打。其创始人的特点往往是曾经吃到过早期互联网红利,这导致他们从根本的造车思路和公司运营上,更喜欢追求短平快的节奏。他们的优势是更能发掘市场的突破口,形成先发优势。劣势是不擅长打逆风的仗,或一款车型的换代失败,或面临对手的同类竞争,或技术细节的缺失等等,很可能会耽误整个生产线和新车研发的节奏,进而拖垮整个品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贴牌生产的弱势角色,导致整个造车过程并不能完全把控。此所谓护城河不深,容错率又太低。一旦先发的风口过去,进入第二场白热化竞争的阶段,这些劣势可能会不断放大。在行业内自动驾驶和固态电池并没有形成质变之前(目前也没有任何对比证明,新势力其“智能驾驶”有什么实质性的优势),未来大概率会形成比亚迪宁德时代吃肉,其他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抢汤喝的局面。而基本盘并不稳固的造车新势力,在未来更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宁德时代(SZ300750)$ $比亚迪(SZ002594)$ $理想汽车(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