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7喜欢:2
$康希诺生物(06185)$ 
一家单一的疫苗公司,该如何估值呢?
倘若是19年刚上市的康希诺,我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这种公司只会等来两种信息:我要融资烧钱研发,我要卖身/卖产品。
然而天上掉馅饼了,不,砸金条了,砸中康希诺了,新冠爆发了
新冠给康希诺带来什么?
10亿净利(19-9),以及A股高位上市融了50亿,这60亿人民币可不是小数,要知道港股首发也才融了11亿港币
但与一般公司不同,60亿现金不能当做“可清算的净现金”,“可转变为厂房设备增产增值的固定资产”,对医药创新企业来说,这些钱只是烧钱研发的储备粮草,迟早要烧光的,如果研发没有结果,会连渣都不剩
创新药有个“10年10亿美元”经验规律,开发一款有价值的创新药至少需要10年10亿美元的投入,新冠带来的意外之财能不能帮康希诺撑到下一个爆款到来呢
新冠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好像全世界都处于低流行状态,新的变异毒株也没再掀起新的波澜,低流行就降低变异概率,低变异概率就导致下一波流行更低,疫情就这样结束?
不过还是要等4月份才知道,群体免疫坚持3个月还是没问题的,第二波会多高到时才知道?国家应该会在第二波来前,继续宣传打二次加强针,但觉得一切正常的民众不一定愿意去打,这时,在不高的接种意愿下,没有皮肉之痛的吸入式,会有明显优势,但量已不大。
即便第二波平稳度过,毫无波澜,国家也会在10月份秋冬季之前,针对老弱基础疾病患者,再次强调加强针,但还是量已不大。
新冠真的带来不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了,已经烧到二期临床的mRNA还要继续下去吗?留下的吸入式遗产(研发经验,配套设备,医护培训),能扩展到其他疫苗吗?比如其他呼吸道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单凭一个脑流疫苗,港股不会给超过50亿港币估值的,“意外之财”60亿也不会当你是账上净现金,新冠遗产怎么处理?
mRNA疫苗还要不要继续投入,坚持到跑通,为下一次疫情储备技术?还是砍掉,挪资源到其他看得到前景的管线?
吸入式的遗产怎么利用起来?我一直认为,吸入式疫苗,也是非常重大的创新,一点都不亚于mRNA疫苗,同一疫苗只是从肌注射改成吸入式就能提升30%的效果,相当惊人,而且理论上,对于所有呼吸道病毒疫苗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而呼吸道病毒是人类最危险最具传播力的病毒。
新冠遗产怎么处理,才是决定康希诺50亿估值之外的空间

全部讨论

2023-02-28 11:56

吸入式疫苗效果非常好。我和我的好几位朋友去年底接种了吸入式,仅有一位在接种第二天后阳了,估计是接种前就感染了。其余几个包括我,一直阴到现在

2023-02-28 12:07

其他说的挺有理,流脑给50亿太低了,正常铺开后一年十几亿收入,7亿+利润,怎么给这么一点估值?

2023-03-01 08:41

第二波疫情一来,就啥也不用说了

2023-03-01 08:14

必须继续做下去,不然再有病毒,中国还得完,这样的事做不好,要再发生,损失更大,被别人卡脖子。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