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安自主与吉利的长期毛利率水平相当,而长安却很难盈利?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39喜欢:6

如图可见,长安、吉利近十五年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7.47%、16.32%,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为何吉利可以取得长期平均约15%-20%的ROE,而长安自主却长期处于盈亏平衡边缘?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其中的秘密就在于:

1,如上图,长安汽车平均三费占比高出吉利约3%-4%

2,长安汽车近十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要高出吉利约5%左右。吉利汽车几乎零研发投入,据说这部分研发投入由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承担了。

————————

主要基于这两个原因,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的ROE长期大幅度落后于吉利汽车

我们将三项费用占比多出来的3%-4%加上研发费用多出来的5%,得到8%-9%的差额。

以此乘以长安汽车的总收入,以700亿为例,得到56-63亿的净利润差额。

除以长安汽车净资产450亿,

得到12.4%-14%的ROE差额。

由此可以看出,吉利汽车的财务数据,实际上是有潜在水分的(如果未来研发费用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话,ROE会大幅度下滑)。

————————

下面顺便再对比一下长安汽车长城汽车

长城汽车近15年平均毛利率高出长安汽车6.5%左右、长城汽车三费占比近10年平均大幅低于长安汽车6.3%左右。

仅此两项,长城汽车大幅度甩开长安汽车12.8%的总收入对应收益率。

在毛利率普遍只有10%-30%的汽车行业,12.8%是一个天文数字。

近两年,长安汽车三费占比由前十年平均约15%左右下降到了11.3%附近。能否继续增效降费,有待观察。

(2019年央企增效降费:343家央企上市公司上半年平均成本费用利用率为8.53%,相比去年同期的9.13%降低0.6个百分点。)

而毛利率方面,主要由产品力决定:爆款频出有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升品牌认可度,为产品定价权增加筹码。

———————

长城汽车唯三的缺点如下:

1,大部分资源集中给了SUV,这存在战略灵活性和潜在周期性。

2,高管年薪高达500多万,这远远高于长安汽车88万、吉利汽车30多万。这存在某种风险。人为风险。

3,长城汽车近三年平均毛利率约为近15年平均毛利率的80%,长安汽车这一比值为90%左右,吉利汽车为118%。

———————

当然,长城汽车的成本控制能力(三费占比)是极其强悍的,目前暂时没有对手。

———————

然后我们再来聊聊上汽集团,接下来的内容将会令上汽集团的铁粉大跌眼镜!

1,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毛利率近三年平均仅为13.2%,近15年平均仅为15.06%。这低于所有自主品牌主要竞争对手。

2,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占总销量比例仅为10%左右。

3,上汽集团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2%左右。

4,上汽集团三费占比控制得相当好,仅仅比长城、吉利高1%-2%。这就是问题!为什么?成本控制得已经如此之好的情况下,自主仍然难以盈利。也就是说,未来几乎不能够再通过增效降费来实现盈利。

5,上汽集团,类似于华晨中国,总体ROE非常优秀但严重依赖合资公司。未来,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上汽集团若不于近年奋起投入巨额研发,将会大概率步后尘于华晨中国!

———————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长安汽车的明显弱点:

1,毛利率水平总体偏低,虽然接近吉利

2,三费占比过高,但在上汽集团身上,我们看到了较大的下降空间和较大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可能性。

——————

最最后,来聊一点题外话:

根据这篇会计兄写的财务分析大作网页链接

格力电器类似,长安汽车的实际毛利率、实际销售费用要高于长安汽车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如果会计兄的说法是对的(说实话,我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吐血]),那么长安汽车的毛利率实际上并不低。

但销售费用明显就高了太多!

这里面存在挤压空间。

首先,长安汽车的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从最近连续几款爆款的产品力可以看出),

那么,

未来,长安汽车的投资者,赌的应该还是管理层的人品。

人品大爆发之时,就是成本削减之时,而也就是自主实现与长城汽车比肩的盈利水平之时!(此处不拿吉利做比较,因为吉利的研发金额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不是说不看好吉利,而是说的确看不懂[吐血]

一切都是未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激烈竞争的赛道上,很明显,又排除掉了一个上汽集团

$吉利汽车(00175)$ $长城汽车(SH601633)$ $长安B(SZ200625)$

全部讨论

很多大V非常坚定地看多吉利,是因为没有将研发费用这一项纳入考量。
通常研发占收入比应该在5%左右,而吉利这一指标接近零。
5%,这在毛利率普遍仅为10%-30%的汽车行业,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数字。
————
除非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承诺,未来永远承担吉利汽车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否则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讨论现有数据没有任何意义你只能知道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短期对公司影响 你们并不是消费者 在于汽车行业整体未来趋势和每个公司战略布局有关 在这些企业中技术背景前提下未来政策上 你们都要综合分析 看中上汽是有未来前景预期 并不是眼前 这里你分析了再好也不代表汽车市场未来趋势 自主品牌好不好有没有优势你得问的是消费者 上汽最大优势就是现金流 对整个宏观格局看的清 所以别只顾算这些没有意义这是过去式 看的得是未来 有些逻辑我也不方便在此说敏感话题 你们自己仔细想想吧

2019-11-18 21:43

这篇文章关于 $上汽集团(SH600104)$ 的部分请忽略。
感谢 @股市增阿牛 的纠正:上汽集团比较特殊,早年合并了几家合资公司的销售部分,导致营收巨大。
————
暂时弄不明白具体研发费用投在了哪些项目、具体研发占比应该是多少
哪位好心人如果知晓,还望多多指教~

2019-11-18 17:22

更正:
原文“1,大部分资源集中给了SUV,这存在战略灵活性和潜在周期性。”
应改为:“1,大部分资源集中给了SUV,这存在战略灵活性缺失和潜在周期性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