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2010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1
关于二尖瓣置换,目前的植入一年后的死亡率太高,这个问题其实挺严重,所以晚一些推出也是不错的。

热门回复

2023-04-22 14:11

我自己的理解是:1. 对二尖瓣置换来说,经股才是最佳路径选择;2. Intrepid经股版本做了一些改进,但是介绍中披露不详细。

谢谢指正,确实。 刚看了一下确实结果不错,但是怎么理解这个路径的效果和安全性确实还比较困惑(径向支持逻辑上应该是不被采用才对)
结果确实不错:
TCT 2022公布了经股Intrepid TMVR EFS研究的30天结果(n=30),以及14名患者的1年结果,显示一年随访时零死亡、零卒中。此前TCT 2021大会发布的经股Intrepid EFS研究结果(n=15)显示,30 天时手术成功率为 93.3%(14/15),零死亡、卒中、再干预或新起搏器植入,所有患者MR均小于轻度,未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经股Intrepid EF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化的早期可行性研究。连续纳入30名中重度MR患者并完成30天随访,其中前15 名患者具有1年随访结果。
手术操作方面,成功率:手术成功率96.7%(1例患者由于释放后的瓣膜移位中转开胸)。手术时间:中位手术时间42.5分钟,大多数患者选用了48mm尺寸的瓣膜(73%)。

研究结果方面,有效性:随访1年,91%患者无或者仅有微量MR,9%患者轻度MR,全部无或者仅有微量瓣周反流。二尖瓣跨瓣压差呈现下降趋势,中位由30天的5.0mmHg降至1年的4.3mmHg。1年时,所有患者的NYHA分级为I-II级。
安全性:总队列(N=30)的中位随访时间7.2月,30天和1年时均无患者出现死亡、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VARC界定的主要血管并发症率为27%。心衰的发生率在30天和1年时分别为0%和9%。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方面,1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固定的重度LVOTO,导致瓣膜取出。3例患者出现动态LVOTO:1名患者出院时重度LVOTO,但在12个月后自发缓解;2名患者出院时轻度LVOTO,在后续随访中缓解消失。

经股Intrepid EFS研究令人欣喜,1年随访依然保持零死亡、零卒中事件,死亡率显著低于经心尖(27%),验证了经股入路intrepid的安全性。同时MR几乎完全消失,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大多数血管并发症发生在前15名患者中,表明可由学习曲线和术后管理的进步所改善。不过,目前经股Interpid入选病例规模较小仅30例,仍需积累数据量和中远期随访结果,并设计RCT研究提供循证证据。

2023-04-22 09:56

你看的临床数据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了...

爱德华的EVOQUE和Cardiovalve都是瓣叶夹持技术,目前临床活跃,Tendyne经心尖加上系绳锚定牺牲左心功能目前看不是太成功。 美敦力Intrepid径向支撑力加倒刺一般认为会造成瓣换扩大或者LVOT也比较危险。 4C球笼锚定(左心房)不做评价,简直脑洞大开。 然后就是Highlife,设计思路巧妙,环中瓣,明显的问题是两条入路,手术过度复杂,临床效果待观察。

intrepid从设计角度其实是犯了二尖瓣置换的大忌的,径向支撑加倒刺的锚定是最不应该做的,LVOT的风险很大。 Intrepid临床好像是30天数据还不错,但是远期效果还得再仔细看看,另外,超级严格的患者筛选也是一个原因,真实世界大规模用的时候可能数据要掉下来。

Tendyne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系绳锚定方式的问题,手术需要确保没有瓣周漏,绳是拉紧的状态,会导致左心室舒张不彻底(被拉着),进而导致左心功能损伤。 经心尖入路也是一个缺点,虽然不是致命的,但大家都知道经心尖终究是过渡方案,如非迫不得已,经股才是终极。 但是Tendyne的设计实在太难改成经股了。

2023-04-05 09:12

訾总说的话我其实还有一点是不认同的,临床医生并不太关心你的锚定方式是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是LVOT梗阻风险。现在所有公司设计都说减小瓣下结构降低LVOT风险,但是临床效果往往和他们说的不太一样。

2023-04-05 08:49

所以二尖瓣置换出来各种实现的方法,每种只能解决一部分。

2023-04-05 08:44

你这个是完整的描述。我只是将潜在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2023-04-05 05:49

不管哪种方法目前看来都有利弊,难道夹持就不需要考虑瓣叶长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