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环保100万吨级悬浮床加氢订单为何不公布?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67喜欢:10
鹤壁原来不止一个华石联合能源,还有一个世通绿能石化科技,法定代表人也是李林?
而且150万吨级,也就是鹤壁二期,不仅两次环评公示了,根据网上信息已经开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图一:第一次环评公示,2月份,三聚一季报没有订单,是否说明总承包不是三聚环保?





图二:第二次环评公示,应该这时候已经开始主体施工阶段了。。


法定代表人是李林,和华石能源李林是同一个人吧,为何要设置另一家公司,请懂行的指点一下




成立于2015年6月,这明显就是为了项目而设置公司,这样理解不错吧。


3月份审核时都已经在主体施工阶段,这里面三聚环保到底占多大比例,华石又占多大比例,越来越感觉悬浮床加氢三聚环保并不是最主要参与者,难道只是用三聚催化剂那么简单?
另外350万吨级悬浮床已经接近环评阶段,说明合同早就签完,按进度是挺快,三聚环保始终不发公告是说明它这次不是总承包吗?

@robertochen  @李永胜 @路灯罩

精彩讨论

牛归来2016-06-11 10:54

鹤壁150万吨煤焦油煤沥青综合利用项目,北京华石承建主体工程,建设周期: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 华石与三聚是一期15.8万吨煤焦油项目的合作方,二期三期也是这样。无论谁作为主承包,三聚的悬浮床/工艺包/催化剂都始终是核心技术。 2017年,三聚将受益于150万吨煤焦油项目

冉有19952016-06-11 11:57

其实大家不要过于紧张,我是这么看的:这么重大的工程建设,利益相关方是很多的,大家都有诉求,这很正常,总不能让三聚全包了,这不现实,所以项目总承包不一定都是三聚,但三聚一定是核心技术提供方。哪怕退一万步,整个建设过程三聚不沾边,但你建成后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催化剂总得用三聚的吧,按照悬浮床1.5%的催化剂消耗量计算,150万吨的项目一年光催化剂就2.25万吨,按照过去几年催化剂平均价格4.2万元/吨计算,收入就高达9.45亿元,已经超过了往年催化剂收入的总和,而且其毛利率肯定要更高一些,净利率25%是没有问题的。这块其实比总承包利益要大得多,因为工程建设特点是建一个就少一个,但催化剂是消耗品,年年都有,而且三聚独家垄断,多好的业务模式呵,而且市盈率仅20倍。因此,对三聚来讲,最大的利益诉求就是悬浮床全面推广,独家供应催化剂,其他的就当作锦上添花吧。守着一座大金矿,就安安稳稳地睡觉吧。

牛归来2016-06-11 11:21

悄悄地,早就开工了。幸亏zzuwzs从环评公告发现了蛛丝马迹。

路灯罩2016-06-11 20:37

鹤壁15.8万吨上的时候,三聚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事实上,就是现在,悬浮床的顺利的程度,三聚也是没有想到的,这是有董事长讲话为证的,这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同时:我个人认为,悬浮床的利润之大,就像印钞机一样,利益相关方多了,肯定都要锱铢必较了。你想,平常炼厂多提高个1%都要绞尽脑汁,更何况20%以上的提高?多赚的钱都是按亿算的。所以,鹤壁的15.8万吨的合作模式不一定能全部照搬到后面350万吨的项目上。15.8万吨是实验模式,验证的是技术。后面的是商业模式,验证如何分赃,这就复杂了。利益相关方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有:鹤壁地方政府,华石,三聚上市公司,三聚大股东(林,刘),福州大学,甚至还有 孝义和卫辉方面的主体(世通的股东构成)。
个人认为,到现在三聚都没有出面,利益博弈是目前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环评批复可能会比较慢,上市公司大家都看的比较紧,还不如让别人先做起来,等手续都搞定了,再拉三聚上市公司进来,反正该赚的钱不少就是了,现在搞的都是土建。

15.8万吨的时候,说华石没挣到多少钱,那现在华石立了大功,必然要给人家好处了。工艺包,专利权肯定有三聚的份,可能不能全拿到,工艺包可能是武汉出的,特殊设备可能会是华石的,普通设备不知道会不会有三聚,应该能有,专业设备的安装,估计有三聚的份。

今后运营,一块是催化剂,另一个大头是油品的销售,比市场价便宜那么多,这得多少钱?谁不眼红?怎么分配?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上市公司如果不占一块的话,我觉得林刘就不够意思了。

鹤壁二期的模式,我觉得不一定会是大庆,内蒙的模式。因为这里面有华石的奖励在里面,可能鹤壁分赃结束后,三聚就可以收购华石了,那样大庆和内蒙就可以简单点了。

星夜独行2016-06-11 07:18

既然都查到工商登记了,应该可以看投资人了吧。有一个是北京华石,另外4个有的是项目投资人,有的我不认识,估计也是项目关联方。

全部讨论

这是 @费巴之毅 6月份的帖子 二期就是华石总包吧 我的理解是帮华石把利润做起来 明后年再收购 没有利润的高价收购 股东不认可 低价收购 李林不认可 @李永胜 @西风清晨 @路灯罩 @robertochen @青青紫禁城 $三聚环保(SZ300072)$

2016-06-14 16:08

我搜索到一个资料大概可以说明各方关系,请大家指正。
1、宝发能源(三和能源)与北京华石联合投资了鹤壁华石、又参股了鹤壁世通绿能石化。
2、宝发能源(三和能源)已于2015年9月签约了350万吨重油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
3、所以宝发能源应该是业主方,华石和三聚将会是项目承包建设方。
4、三聚官方回答是:公司目前尚未与绿能石化公司形成合同层面的合作关系,但其部分股东是公司的下游客户或合作伙伴。
文章链接:网页链接

近期我准备现场去参观,到时候去世通的工地看看

2016-06-11 20:40

这150万吨的项目用的是MCT技术,也就是三聚环保的超级悬浮床加氢技术。

鹤壁15.8万吨上的时候,三聚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事实上,就是现在,悬浮床的顺利的程度,三聚也是没有想到的,这是有董事长讲话为证的,这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同时:我个人认为,悬浮床的利润之大,就像印钞机一样,利益相关方多了,肯定都要锱铢必较了。你想,平常炼厂多提高个1%都要绞尽脑汁,更何况20%以上的提高?多赚的钱都是按亿算的。所以,鹤壁的15.8万吨的合作模式不一定能全部照搬到后面350万吨的项目上。15.8万吨是实验模式,验证的是技术。后面的是商业模式,验证如何分赃,这就复杂了。利益相关方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有:鹤壁地方政府,华石,三聚上市公司,三聚大股东(林,刘),福州大学,甚至还有 孝义和卫辉方面的主体(世通的股东构成)。
个人认为,到现在三聚都没有出面,利益博弈是目前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环评批复可能会比较慢,上市公司大家都看的比较紧,还不如让别人先做起来,等手续都搞定了,再拉三聚上市公司进来,反正该赚的钱不少就是了,现在搞的都是土建。

15.8万吨的时候,说华石没挣到多少钱,那现在华石立了大功,必然要给人家好处了。工艺包,专利权肯定有三聚的份,可能不能全拿到,工艺包可能是武汉出的,特殊设备可能会是华石的,普通设备不知道会不会有三聚,应该能有,专业设备的安装,估计有三聚的份。

今后运营,一块是催化剂,另一个大头是油品的销售,比市场价便宜那么多,这得多少钱?谁不眼红?怎么分配?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上市公司如果不占一块的话,我觉得林刘就不够意思了。

鹤壁二期的模式,我觉得不一定会是大庆,内蒙的模式。因为这里面有华石的奖励在里面,可能鹤壁分赃结束后,三聚就可以收购华石了,那样大庆和内蒙就可以简单点了。

2016-06-11 15:33

大家只看到了利益和成功。 往不好了想,万一失败了呢?如果对外的宣称都是三聚在做主导,那如果到时失败了它的股价会跌成什么狗熊样?这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能源化工项目,保守些谨慎些,也是对上市公司的股东们负责啊。

2016-06-11 15:30

掌握核心技术,无论何种形式合作,都是获益方。静等。

2016-06-11 13:08

化工类的项目比其它一般工程项目难度大得多,尤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新项目。在接下来的二期项目中,三聚只会占据更大的份额。理由是一期的师范项目由三聚全全委托,还有这是技术难度非常大的综合工程,每个设备的衔接运营,工艺参数牵一发东全身,靠的是能力不是后台。
省上的重点项目,政府全力支持,各个利益相关方共赢的项目,所以保质保量,按时推进是重中之重,谁都明白背后的分量。

2016-06-11 12:59

学会换位思考,我是公司管理者,什么时候公告最合适了?不以信息公告拉抬股价为目的,以长期稳健发展提升企业价值的优秀企业家会怎么做了?

2016-06-11 12:55

有你们在,我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