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7喜欢:15

全面分析赛力斯[献花花]和华为车业务。$赛力斯(SH601127)$ $北汽蓝谷(SH600733)$ $软通动力(SZ301236)$ 文章很长,希望有人能有耐心,有人能够喜欢,有人能认真读完,欢迎大家拍砖。
华为越需要上量,就越需要赛力斯,华为越上量,赛力斯就越需要华为。两家公司磨合了近乎五年加上赛力斯背水一战无条件信任华为,而华为也全心投入到赛力斯,如今已经达到至情至性的状态。智能驾驶竞赛已经进入死掐阶段,时间是一切,一切就是时间,大便的时间都没有,时间窗口就是今明两年,华为若想让自己的车载技术特别是智驾快速且大量占领市场,唯有赛力斯可以与之配合达成。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现成的顺手的伙伴不用,闲的蛋疼去用不顺手的?除非脑子里倒了假酒。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手里有啥就会使劲吃啥,所以华为与赛力斯只会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依赖,会几乎融为一体。
余承东总的讲话,彻底提振鸿蒙智行尤其是赛力斯的业绩预期。长期以来市场认为的代工厂,赔本赚吆喝的傻缺理论将彻底反转。当然,部分人还在咬文嚼字,硬抠余总说的是鸿蒙智选车盈利,而不是赛力斯盈利。这么简单的逻辑,难道华为赚的盆满钵满,合作厂商长期吃土,以赛力斯张总为代表的企业家都是二?不知道这些硬抠的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平时,真的是大无语。同理,智选车下面的北汽蓝谷和华为业务为主的软通动力都会有大机会。下面转发一篇文章,我觉得是目前说华为车业务说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轮回666 @数字8514487766 @TA理想之城
这里感谢穿红秋裤的王者[献花花]


华为车业务 会如何演进?我来认真讲讲逻辑。
(鸿蒙智行+“引望品牌”)x零部件供应
*本人核心观点:华为在智能驾驶技术上领先的时间差值变换,将在绝对意义上决定着华为车业务所有的行动变动。这个差值越大华为越会多去尝试等待车企的合作,差值越小华为就越紧张就越把放量的任务交给智选车及自己亲自下场打造品牌;
*华为为了让自己的优势能够绵延不断,会提前做好一系列在A方案失败前就能够提前衔接的方案,让自己永远占据发展的主动性。而其他很多公司往往到东窗事发后才零时抱佛脚想方案;
华为的车业务有一个主方案A,还有两个备选方案B和C。
A方案也就纯零部件模式,已经告吹;
目前着力试行B方案,也就是智选+合资联盟,目前来看合资公司的情况非常不理想,如果B方案进展不顺,只能选择C方案,也就是(智选+自主品牌)*零部件外供
*注 “引望品牌”指汽车品牌非指引望公司,以下内容中“引望品牌”都以此注解为基准。
————————————————————————
华为车业务按照B方案未来的终局:
*鸿蒙智行专注10~90万车型(四界)
*“引望品牌”专注100~200万车型(合资品牌)
*引望合资公司的零部件50%供应鸿蒙智行和引望品牌,40%供应给引望公司其他股东所属车企,10%供应外部车企。(类似海思半导体)
————————————————————————
华为为什么坚定要做鸿蒙智行智选车业务?
*关键词——效率,华为自己的技术如何用在产品上且让市场认可,华为有极其成熟的经验,智选车能让华为的技术最高效转化成产品转化成收益,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即不受制于人。指望其他车企使用华为的技术开花结果只会拙荆见肘;
*关键词——盘活,智选车车型几乎用到了华为研发的所有车规技术,且销量非常可观,系统性盘活了整个华为车BU研发部门,让车BU各个技术部门都获得水源。而非智选车车企只采购某单一零部件类如只采购电机,这很容易导致其他技术部门缺水枯竭。
*关键词——打样,传统车企不认可华为提出来的软件定义车,对车的智能网联终端化不屑一顾,他们也无法想象和具象化智能座舱该是什么模样,导致车企与华为只能长期隔岸相望,华为只能亲自示范,将实实在在的产品实实在在的销量展现给车企,自证自己对汽车产业的价值。
————————————————————————
华为为什么要新成立一个引望公司?
*吸纳资金,华为车BU研发成本极高同时长期处于高亏损状态,需缓解资金压力;
*联盟,汽车的智能网联终端化,需要超大规模且稳定增长的装机量才能迸发智能的迭代效率和用户良好体验,目前智选车的上量依旧较少,通过开放股权与车企联盟的方式,加速华为车载技术的装机量;
*传统车企既对华为技术资源迫切需要而又想拥有话语权的矛盾性,导致华为与其合作关系僵持,成立引望合资公司是一个恰当方案;
————————————————————————
华为为什么还要在引望公司中做一个“引望”汽车品牌?(100~200万价位)
*消费者拥有高端产品必须独占“稀缺技术”的心智模式,加上华为本身品牌高度和影响力,从商业机会的角度,华为是国内唯一具备打造超豪华品牌潜力的企业,
*打造华为车业务的名片在金字塔尖插旗,提高关注度,拔高车业务的品牌高度;
*让华为最先进成本最高的技术不搁浅能够上车,使得最新成本最高的技术得到产品化及市场化转化;
*拔高及联动整个华为系相关汽车品牌,比如四界和Hi;
————————————————————————
鸿蒙智行、“引望品牌”、引望公司、股东车企、华为,其他车企,6者的关系:
*鸿蒙智行和引望品牌本质上都是为合作车企赋能;
*引望公司是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引望品牌是引望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
*鸿蒙智行由华为终端负责,从产品定义到营销、运营及渠道亲自操刀,专注做100万以内车型,车载零部件需到引望公司采购;
*“引望品牌”由华为全栈技术赋能,产品定义、营销、运营、渠道和售后均由合资公司引望团队操刀(类似李小龙做Mate系列手机,赵明负责荣耀系列),专注做100万~200万车型;
*鸿蒙智行合作车企及参股引望公司车企负责共同管理研发及车辆工程验证及生产制造;
*鸿蒙智行表面看起来主导产品定义,实际是车企的乙方,“引望品牌”属于以华为为代表的所有引望公司股东;
*参股引望公司的车企拥有自己私有的品牌,其私有品牌相对非股东车企采购技术成本和优先级会有优势;
*其他未参股车企可以从引望公司采购零部件及软件技术支持,属于正常的供应与采购关系。
————————————————————————
引望品牌为什么放在新公司而不在终端?
*放在终端即使定价不同也会与智选车产生名面冲突,会让智选合作伙伴没有安全感;
*做实自己开放合作的决心,只要加入引望合资公司,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还可以共享整车产品的市场收益;
*不能让终端过于膨胀,一个年营业额1万亿的企业,是不希望看到终端营收7000亿,ICT事业群只营收3000亿,这会让管理失控,为了公司发展需要均衡匹配资源;
*若车企对合资公司响应不积极,为C方案提前做准备;
————————————————————————
谁会加入鸿蒙智行、引望公司?
*加入鸿蒙智行的有,赛力斯、江淮、北汽、奇瑞
*会有车企既加入鸿蒙智行又加入引望公司,我判断赛力斯和江淮100%会双加入;
*引望公司永远都是华为的一个大门,其他车企火烧眉毛不得不加入的时候,大门依旧不会上锁。
———————————————————————
华为在车业务上为什么动作频繁,像憋了尿一样着急?
*余承东升任华为整个汽车业务董事长,以往路线之争之时智选模式和零部件模式是分开的,现急需休整组织重新梳理业务、重新定战略布局产品线;
*智驾由华为带热,且在市场获热,而华为的智驾仅领先其他友商两年时间,目前智选车的销量虽然大好,但是放量依旧极低,其他车企与华为的合作谈判过于拉垮,长期没有实质性合作进展,而友商却在利用华为路线混乱空档期狂急发癫的追赶智驾技术,从时间窗口的角度看,华为已经等不可等,合作的门必须收窄,在今年必须做出抉择,重中之重是拿出多款产品放量ALL in市场;
*芯片回归,华为在松山湖底攻克了芯片制造,致使手机业务满血回归,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大搞特搞以往无暇被顾及还亏损的车业务,而进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竞争惨烈,作为后进生急需抢占市场;
*智选被验证成功,获得良好市场表现,符合任老爷子说的,“打一枪放一炮,有巨响,就范弗利特弹药量”,加上华为集团整体营收提升,车业务变得有钱,自然要不断搞事;
————————————————————————
追问华为的车业务24年到25年期间最渴望什么?最害怕什么?
*最渴望让自己的智能驾驶装车量能到200万级;
*最害怕自己的智能驾驶装车量只有几十万;
为什么是这样的渴望与害怕?
因为被软件定义车的时代与互联网时代是一套逻辑,具有网络效应(“车=手机”,“智驾=微信”),互联网时代的新应用烧钱大战都是为了争夺头部名额,因为用户的手机里一个服务类型最后只会留下一个app,而用户只会向头部应用集中,若开发的App不能成为头部,再好用,也只能被市场遗忘被市场抛弃出局,智能驾驶是类似的逻辑,华为的智能驾驶再牛,若上车量很少,对手的智能驾驶即使相对华为差一些,但有巨大的上车量,那华为的领先就会丧失效力变成实质性掉队,会被吞没在汪洋大海之中;从智驾上车量优势的角度讲,英伟达比亚迪等巨头对华为威胁极大;
所以
华为车业务的重点除了研发外,极其重要的有两个点急迫解决,一个是上量,一个是销售。
上量包括销量和充电桩铺设量,两者相铺相成;销售包括渠道体系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
华为接下来会“重仓”智选车,而Hi和零部件先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为什么,因为智选是华为唯一相对可控的量,是华为的团队是华为的战斗力体现。在智驾头部位置争夺战中,谁能做到下饺子,谁就能赢,指望低效的Hi与零部件业务,指望外部团队的战斗力,智能驾驶装车上量黄花菜都凉了。
————————————————————————
赛力斯会如何?
*华为越需要上量,就越需要赛力斯,华为越上量,赛力斯就越需要华为。两家公司磨合了近乎五年加上赛力斯背水一战无条件信任华为,而华为也全心投入到赛力斯,如今已经达到至情至性的状态。智能驾驶竞赛已经进入死掐阶段,时间是一切,一切就是时间,大便的时间都没有,时间窗口就是今明两年,华为若想让自己的车载技术特别是智驾快速且大量占领市场,唯有赛力斯可以与之配合达成。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现成的顺手的伙伴不用,闲的蛋疼去用不顺手的?除非脑子里倒了假酒。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手里有啥就会使劲吃啥,所以华为与赛力斯只会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依赖,会几乎融为一体。
————————————————————————
后记:
*上汽董事长陈虹: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汽集团原副董事长袁仲荣:
“华为叫得比较响啊,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车怎么好,但是我的朋友十一专门去想,去看车就看这个车,他的孩子而且是华为的,他对那个车否定,他说那个车没造好。哪怕他的车机,华为那套系统怎么怎么好,但车本身没造好,那车为什么没造好呢?因为它找的是小康,小康是做什么车的?小康是做低端车的,你低端车的从车的设计就不可能掌握高端车的设计,所以你说怎么能把车造好?”
*长安董事长朱华荣:
“说国外那些品牌不行了,未来肯定要完蛋,人家没动手呢,人家在观望,在找最佳时机,就像新势力前赴后继去做电动车,为什么传统车企它不动呢?明明知道你前面是坑,我为什么不让你去趟呢?”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
“奇瑞今年要成为新能源头部,产品会让其他厂商害怕、头疼。让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样的话,成为历史。”
————————————————————————
如果一个人不在乎功劳记在谁身上,那么他的成就和地位将不可限量
———罗伯特·伍德拉夫(可口可乐董事长)
我想,任正非,余承东,张金海,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现代中国企业史上的伟人。

全部讨论

超级好文。

怀疑华为格局者,非这个时代康波的朋友。

03-17 12:20

666

03-17 11:20

03-17 09:55

赛力斯

03-17 08:17

截图重新发,写得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