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元化陷阱:如何成功避开华融这个价投坑

发布于: 雪球转发:30回复:80喜欢:49
$中国华融(02799)$  $民生银行(SH600016)$ $复星国际(00656)$ 

去年,@云蒙  是被华融坑掉的最大人物。去年云蒙基金的净值大幅降低,华融应该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刚刚,看到@铁公鸡金融  先生也被华融坑了,所幸市值占比并不高,所以对整体影响不大。

我想,除了两位专业投资者外,被华融坑掉的业余投资者还有很多。归根到底,大家买入华融的根本原因是便宜。

一家这么大的中央金融企业,只有500-600亿的市值,5倍PE、0.4倍PB、10%股息,手上还有全牌照金融企业,券商、保险、信托、银行、资管等等。

大多数人都是以上述理由买入了华融。当然,我也差点由于这个理由买入华融,甚至一段时间我还专门比较了华融和信达那个更好,但最终,我对华融和信达都没有下手。因为逻辑上说不通。

曾经有朋友征求我华融和民生银行两家公司的投资取向,我简单地评论了一下华融的看法,就是没有买入的理由。

当初云蒙执意买入华融时,我也曾经友情提醒。相信云蒙没有看到这些提醒,或者认为便宜可以抵御一切风险。

总之,作为一名金融股的投资者,我成功避开了很多投资者避不开的华融大坑,中间当然没有任何侥幸,而是对企业的分析和逻辑思考。

就我的理解而言,华融这家企业,表面上的优势是全牌照金融,实质上的风险也是全牌照金融。如果您确实从事过金融行业,应该可以理解,金融企业的多元化,要么是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企业,要么就不要多元化。如果你是以直接管理者、参与者的身份去进行多元化,结果只能是贪大求全、大而不强,甚至是越大风险越多。

可以说,我至今未见一家成功的多元化金融企业。上至工农中建这些国有企业,下至平安、民生这些民营企业。我见过最成功的多元化金融企业是谁?是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只是承担了一个出资人身份,从不参与控股企业的经营,更不参与控股企业的人事任免。

显然,华融不是这样的。华融的全牌照多元化是典型的大而不强,风险外溢。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银行,统统是所在行业的落后者,只有华融资产管理可能依靠历史因素,还在行业排名靠前。但是,如果整个集团还是依靠老的华融资管,那这样的多元化到底是价值增加还是价值减少呢?

其实,同样的分析逻辑,我在复星国际这家企业身上也用过。详见

《聊聊复星国际的2018年中报》网页链接

最近,我所在的公司并购了一家PE类财富管理公司,这家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不到100亿、员工总数仅仅8人,我们是全资收购。但即便如此,在并购交接的过程中,我森森地体会到并购之难,两家企业融合之难。

这只是并购一家8个人的小作坊式企业。如果并购的是800人、8000人甚至8万人的企业呢?

所以,从最近亲身参与并购操作的经验,我得出,依靠自身内生性成长的企业才是最值得投资的,那些依靠并购而多元化的企业,故事讲得再好听,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除非,这家企业的并购是财务投资,风险完全隔离,不参与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

比如老巴的伯克希尔。

而像复星国际并购所谓的赋能,可能只是听起来好听罢了。两家企业文化完全不同的企业,双方互不信任,如何赋能呢?除非,复星国际发挥自己优势,将PE投资的优势赋能到另一家企业,这才有可能成功。

就像老巴做的那样,帮助被并购企业完善资本管理。除此之外,不要参与任何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

切记,切记。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SukerZ2019-01-20 18:58

说得好。而且能在交叉销售方面发挥混业经营的集团凤毛菱角(可能就平安一家了),绝大多数都发扬坏处。

捕风旅程2019-01-20 12:33

关键问题在于熊市就要减仓,各个半斤八两。

玉堂主2019-01-20 11:11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华融又不是破产了。去年港股金融股跌掉一半的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