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驿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1喜欢:12
我发现这帖争论居然很热闹,喷的居多。也没事,理下统一回了。
其实焦点归根结底,还是立场原因:买方视角,还是卖方视角。
首先声明一点,我觉得梁总这份业绩并不差,原帖里帖子外(以前)都曾说过,多数人主要是压根没看过,也有的选择性忽略。想咬住这个喷点的早点死心。另外,不要给一个完全不熟的人随意下标签。
下面来说一下常见的卖方视角。比如宣传业绩时,夸大超额,就刻意弱化基准。方法1,自己产品含股息(梁总的运营商和能源股可没少分红),采取除息的基准;沪深300一年3%左右,恒指4%左右。2,产品采取费前业绩,忽略申购费(如有),业绩报酬(如有)等。3,有弱基准就避免谈强基准。比如同期(20/12/4~24/2/29),众所周知的蓝筹抱团瓦解后沪深300在主流宽指中表现是垫底的,弱于500,中证全指,更别提上证,上证全收益-5.6%,这样超额就不那么精彩。港股本就很惨,那恒指也是跑输恒生综合。但有的人觉得300就是唯一公允的准绳,那好,保留。
而我作为买方视角,反而会尽量强化基准,因为凡事要考虑考虑机会成本,尤其是看待私募这种高费率锁流动性的品种时。比如1,基准须要是全收益指数,2,在20年21年期间打新加成相当可观(2亿上下的基金一年加厚10%+懂的都懂),也会适当考虑。3,费率,私募硬伤。
再说动机,站在买方视角,有谁不希望基金业给投资者开源节流的,也不针对谁。只是这例,刚巧可以一谈。就业绩报酬吧,我认为跑不过通胀的,别管相对收益多逆天也最好别收,在特别困难的环境下,有担当的管理人是可以考虑给投资人留点籽。有的人跟我扯什么契约精神,我又没要求梁总退款,也没少给一分钱,侃一侃,违反合约不?不是买之前不了解费率,也不是业绩不满意才提,不针对谁,一开始就,事实上作为投资人有谁不希望标的费用能少则少的。利好全体投资者的观点,也有那么多人站卖方,也能怪基金业费率改革举步维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持有者自己的感受居然不如吃瓜者更懂了。甚至评论里出了讨论以后基金要不要考虑筛选一下投资人…好吧,牛。
另外20年前对梁总的期待值确实是打高些的,包括其他优秀的私募我会觉得相对于公募,更加偏绝对收益的定位。但这想法在21年就已经幻灭。所幸,后面降了预期,看结果也还行。再加上现在那么多人跟我强调相对300和恒指如何如何。那行,以后定位就指数增强吧,(玩笑归玩笑),散了。

热门回复

帮人理财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梁宏的业绩已经这么出色,但持有人依然觉得不满足。除非有更宏大的愿景,或者本金实在太低和诉求不匹配,不然专业投资者真不应该公开募资,人各有不同,不能说持有人的不对,但私募管理人看到持有人是这么个想法,应该是很委屈的

非常中肯的帖子。遗憾的是雪球依然有一大批带节奏,带有色眼镜的人,不是居高临下,就是有罪推断,不是冷嘲热讽,就是半桶水不到装大师。

我需要跟你这个初来咋到的解释我港股仓位早就很小,减仓认输这个事吗,再者跟我原帖立意有何关系。雪球组合你当成实盘组合来喷也是搞笑。其他人组合差的删了,好的留下。你就觉得实力强。我起码留着差的组合提醒自己清醒一点

东财上各分享的前四分之一,混合基金查了下,近一年是负6%附近,近三年是负17%附近,指数型近一年负3%,近三年负18% ,股票型近一年负13% ,近三年是负22% ,四分之一这个模式肯定不是最优秀,但也比平均要高很多了,最优秀的往往有随机性,买在最优秀,不一定卖出还是优秀。

没事,你继续意淫

《近实盘》在我的理解里,就是接近实盘,我比较弱智,理解不出其他意思。
[大笑] 至于其他的,是你自己在意淫而已。
不好意思,毕竟我们没有收你几千块钱,不会惯着你的,有话就说

实盘组合连指数都没跑赢,别喷远远跑赢指数的人。
几百亿的盘子,拿打新来说事,挺搞笑的。

我有需要向你汇报业绩,披露持仓?就这个素质,还装卖方,你就算是也是最底层的。港股衍生品持仓给你看,也未必懂

“我们”,哦,原来是卖方。实盘是近实盘,没有毛病。但有几个常识提醒下。雪球组合不能装衍生品。比如我的港股持仓会有大量的牛熊证,甚至已经超过正股,正股部分确实就那个样子。第二个点,我港股账户占比已经非常小,影响不大。我要是单纯想吹牛,我会先关了这个垃圾组合再来吹,不还是开着给你们喷吗

我知道对比那些要求是高了。但是要检验是否很出色这样的评价的话,不高怎么比?拿同期垫底的300比也要求低了点吧。或者放到偏股类公募里看,前四分之一排名的业绩比,也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