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12:11
但是市场不愿意给确定性估值,看风格啥时候能改变吧。
尽管当下BD的条件要好许多,但市场情绪普遍存在对困难预计不足的倾向,如:冗长且不可预测的研发周期、陡峭的技术壁垒、巨大的资本消耗及严苛的监管审批等关键风险要素。回首过往投资案例,深刻印证了创新药从基础研究到成功实现商业转化的极端艰巨性。
对于投资来说,真正的确定性源于已验证的创新能力、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必不可或缺的估值评估体系。
2017年,某创新药企凭借自主研发的CAR-T疗法,与强生达成里程碑式海外授权协议:首付款3.5亿美元、总交易额18.5亿美元,匀创下当时中国生物医药BD交易纪录 。消息引爆市场热情,股价短期内飙升7倍,“中国创新药崛起”的叙事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研发长周期与商业化挑战很快冷却资本狂热。随...
但是市场不愿意给确定性估值,看风格啥时候能改变吧。
所以这种行业极易出现极端化,
确定性的是药明生物这样的公司,哪怕是目前比较优秀的创新药康方的112, 都随时有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可能。
服务商药明默默支持各位
划重点:金斯瑞
确定性就是卖铲子的。
ai帮助创新医药突破“高投入、长周期、不确定的瓶颈。
过去几十年,中国产业突破的故事一再重演,从家电到手机,到消费电子,到互联网,到光伏,到新能源汽车,到AI,到军工,从低端到高端,从简单复制到技术前沿,这其实是中国经济数十年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现在医药产业似乎也到了这一步,有一种挡不住的趋势,医药我不懂,所以弄个创新药指数基金,搏一搏大趋势。
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