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说的都是缺点:
1.集中度高-没有份额提高的机会了。
2.有运输半径-赢家通吃难
3.年轻人喝-年轻人少
4.消费品,无礼品属性-卖不起价格。
半抬杠,半辩论。见谅。
1、啤酒集中更高。
2、啤酒有运输半径。
3、啤酒年轻人占比更高。
4、啤酒新消费形态比传统送礼请客要好。
…
辩论嘛,要站到对面来说才有意义。
丹书说的前面两个因素,和水泥有点像。
后面两个和牛奶很像。
都算优点,也提供了一定的确定性。
综合起来看,勾勒出了一个需求比较稳定,能一定程度排斥竞争,但无法卖出溢价的生意模型。
坦白说,啤酒很难做出差异化,顾客也不太挑品牌。半径的事情,别人也可以跑到你大本营开个厂,来个短半径。而且,为什么腿短呢?根因其实是单价太低,运输费占比过大导致,绝对不存在运力的问题。
这样说还算客观吧。
居然有这种认知 啤酒的竞争格局,不说那一帮子国产 和海外的 光现在盒马 歪马各种精酿 竞争激烈的不得了 高端白酒,你自己精酿一个试试, 摆上桌的除了茅台 五粮液 1573看有没有人认你
单论竞争格局,之前研究重啤的时候有同样观点,不过要把价格独一档的那家白酒去掉。
啤酒是低客单的区域性生意,类似本地生活。中高端白酒必然会走全国化,类似 SKU 驱动的电商。
不过,随着啤酒逐步高端化,运输半径会扩大,交界区竞争会激烈,比如观察到华润在向重庆扩张。
另外,易拉罐这种形态的产品,也是全国范围内竞争,主要渠道在商超。
啤酒我看好青岛,但是股东回报太拉跨了,就没得选了。
门槛低,我们当地许昌胖东来自制啤酒,仅仅是没加啤酒溱膏等科技很活,卖断货,各地来抢。网上加价卖。乌苏啤酒本来好好的,被收购后加点科技,不好卖了。国内没有一款啤酒能长久不衰的。
啤酒没有高附加值啊
精酿啤酒和商超自有品牌正在侵蚀头部品牌
啤酒送礼吗
A股老师们主要是讲故事,需要新包装。
感觉现在小牌子的精酿啤酒,和渠道的定制精酿啤酒正在抢青岛华润等的工业啤酒市场,我觉得还要再观察观察。
啤酒毫无护城河,现在出去吃饭都是没有牌子的精酿啤酒
5.啤酒没有库存,没有金融属性
市场份额不如心理份额重要。茅台市占率很小,但一说白酒就能想起茅台,这就是心理份额。和喜诗糖果一个道理。